多措並舉 城鄉宜業更宜居(美麗中國)
多地多部門紮實推進城鄉(xiang) 人居環境整治
多措並舉(ju) 城鄉(xiang) 宜業(ye) 更宜居(美麗(li) 中國)
核心閱讀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xiang) 人居環境整治。近年來,多地多部門加大城鄉(xiang) 建設力度,提升城鄉(xiang) 社區綠化水平、加大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城鄉(xiang) 生活垃圾治理,因地製宜、精準管理,城鄉(xiang) 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在山西省晉城市,澤州公園是附近不少居民喜愛的好去處。園內(nei) 自然景觀與(yu) 休閑設施兼具,適宜散步健身、休閑放鬆。不過,近年來,除了澤州公園這樣的綜合性公園,不少家門口的小公園、小花園也成了晉城市民休閑活動的新選擇。
在澤州公園旁的鳳台社區,居民邢永愛擺擺手說:“以前鄰居們(men) 喜歡去澤州公園,現在我們(men) 社區裏自己就有了小花園!”
為(wei) 促進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自然資源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印發《“十四五”鄉(xiang) 村綠化美化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平均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2%,鄉(xiang) 村“四旁”植樹15億(yi) 株以上,全麵鞏固提升國家森林鄉(xiang) 村,綠化一批國有林區、國有林場居住點,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鄉(xiang) 村、綠美鄉(xiang) 村,鄉(xiang) 村自然生態得到全麵保護,鄉(xiang) 村綠化水平明顯提高,農(nong) 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不僅(jin) 是山西晉城,在福建福安、重慶北碚等地,城鄉(xiang) 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都在有序推進。
建設“口袋公園”、進行城市綠化,增強群眾(zhong) 幸福感
鳳台社區位於(yu) 晉城市中心,是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老舊小區。翻看鳳台社區當年的照片,映入眼簾的是坑坑窪窪的小區路麵,泥水與(yu) 垃圾混在一起,違章建築旁雜草叢(cong) 生,“蜘蛛網”電線滿天飛。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是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ju) 措。”晉城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局長馬陽光介紹,截至今年10月底,晉城市已改造完成130個(ge) 老舊小區。
藍紅色相間的跑道,整齊的綠籬,在鳳台社區,新建的“小公園”成了居民休閑好去處。“可漂亮呢!現在環境這麽(me) 好,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公園的風景。”邢永愛笑著說。
小區裏有公園,出門亦是公園。在晉城高平市,一個(ge) 個(ge) “口袋公園”讓居民的幸福感“直線上升”。“我們(men) 建設了眾(zhong) 多不同主題的‘口袋公園’。”高平市委書(shu) 記原健介紹:“我們(men) 利用老舊小區周邊的邊角地、廢棄地,結合群眾(zhong) 需求,因地製宜增加綠植遊園、景牆雕塑等。今年打造了50個(ge) ‘口袋公園’,讓群眾(zhong) 推門見綠、移步入園。”
今年,晉城市推出“雲(yun) 賞花”活動,一個(ge) 月時間裏共吸引500萬(wan) 人(次)在線上參與(yu) 互動。晉城市市長薛明耀介紹:“我們(men) 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公園綠地服務半徑進行城市綠化,為(wei) ‘康養(yang) 晉城’持續蓄能。”
目前,晉城市城市綠色生態建設項目已完成種植法桐、紫薇、玉蘭(lan) 等各類苗木14萬(wan) 餘(yu) 株,綠籬及地被植物160萬(wan) 平方米,觀賞類作物515萬(wan) 平方米。全市已建成396平方公裏環城生態圈、270公裏城市綠道,城市綠化覆蓋率45.8%,城市綠地率43.2%,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5.5平方米。
據介紹,山西還紮實開展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和雨汙分流改造,新增汙水處理能力每天222.5萬(wan) 立方米,基本實現城市生活汙水全收集、全處理。
近年來,我國城市功能不斷完善,2021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4.72%,建成區麵積6.2萬(wan) 平方公裏,城市建成區綠地率38.7%,人均公園綠地麵積14.87平方米。
整治黑臭水體(ti) ,提升城鄉(xiang) 水環境品質
提起門前那條河,繆宜武有說不完的話。繆宜武家住福建省福安市穆陽鎮石馬街。門前有條河名為(wei) 穆陽溪,自古就是穆陽鎮人民的母親(qin) 河。“家家戶戶沿河而建,洗衣做飯都在河邊。小時候我還常下河遊泳呢。”繆宜武回憶。
然而,隨著城鎮的發展,大量生活汙水直排入河,穆陽溪汙染日益嚴(yan) 重。
2014年,福建省全麵啟動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計劃。2015年,福安市啟動穆陽溪水係治理。2016年,穆陽溪安全生態水係項目被列為(wei) 福建省首批安全生態水係項目之一。
清理垃圾,整治河道,截汙清淤,騰退沿河工廠……2017年,在治水的基礎上,當地又結合穆陽溪自然景觀,補植綠化,建設休閑步道、親(qin) 水亭台等。如今的穆陽溪水清、河暢、岸綠、景美。飯後,繆宜武常沿著河邊散步。愛好攝影的他,走走拍拍,如今,手機裏已存了近百張不同季節、不同天氣的穆陽溪美景。
近年來,福建持續推進城鄉(xiang) 建設綠色發展,開展“點線麵”攻堅、宜居環境建設、城鄉(xiang) 建設品質提升等行動。2021年,全省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4.06%,實現園林城市全覆蓋;所有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ti) 已消除。同年,全省累計實施城鄉(xiang) 建設品質提升項目5400個(ge) 。今年又實施6900個(ge) 項目,城鄉(xiang) 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今年,在穆陽溪生態安全水係工程的基礎上,穆陽鎮重點打造穆陽溪生態夜景工程,讓居民能賞沿岸燈光秀,看一場水幕電影……“如今,穆陽溪沿岸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還發展為(wei) 生態旅遊的熱門目的地。”穆陽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阮貴章說。
科學處置生活垃圾,調動村民參與(yu) 環境治理積極性
剛吃過晚飯,陳德玉就要去工作了。每晚6時,是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東(dong) 升村梅家灣附近村民集中投放垃圾的時間。作為(wei) 本院落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陳德玉要到現場指導。“以前垃圾要麽(me) 堆在房前屋後,要麽(me) 堆在田坎上,堆多了就一把火燒掉。不僅(jin) 不好看,還對環境有害。”陳德玉說,“現在進行了人居環境改造,我們(men) 眼裏可容不得垃圾了。”
如今的梅家灣,一幢幢農(nong) 家小樓整潔美麗(li) ,房前屋後都是花草和綠樹。
“我們(men) 梅家灣院落的農(nong) 房風貌改善采取‘財政投入+農(nong) 戶自籌’的形式。村民嚐到了甜頭,參與(yu) 勁頭很足。”東(dong) 升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江洪流介紹,村民的房屋外立麵改造資金由財政和農(nong) 戶共同承擔,公共環境的改造資金由財政解決(jue) 。“梅家灣24戶人家的房屋改造中,政府和村民出資比例約為(wei) 1∶2。”江洪流說。
農(nong) 村垃圾收運和廁所糞汙、生活汙水處理問題怎樣解決(jue) ?梅家灣設有一個(ge) 垃圾回收點,共分為(wei) 可回收、不可回收、廚餘(yu) 垃圾、有害垃圾四類。除有害垃圾每周定時清運外,其他垃圾每日清運。村幹部、黨(dang) 員召開院壩會(hui) 、入戶走訪,引導村民正確投放垃圾。
對於(yu) 汙水處理,當地采用了“集中+分散”的方式解決(jue) 。在人員密集場所利用汙水處理站集中處理,在較為(wei) 分散的院落則安裝分散式小型汙水處理器。像梅家灣這樣的分散式院落,就在村民集中處地下安裝了小型汙水處理器,有的七八戶共用一個(ge) ,較為(wei) 分散的人家一兩(liang) 戶共用一個(ge) 。生活汙水進入設備後直接淨化,最後生成清水和有機肥,同時解決(jue) 了農(nong) 村生活汙水直排和糞便人工清掏兩(liang) 大難題。
據介紹,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累計建設5萬(wan) 個(ge) 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全國90%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比2012年提高了60個(ge) 百分點。
(人民日報 綜合記者喬(qiao) 棟、王崟欣、蔣雲(yun) 龍、丁怡婷、寇江澤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