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匯聚500家“硬科技”企業 推動科技、產業與資本高水平循環
記者 吳曉璐
見習(xi) 記者 毛藝融
12月28日,螢石網絡、清越科技上市。至此,科創板公司達500家,IPO募資額合計7594億(yi) 元,總市值近6萬(wan) 億(yi) 元。
萬(wan) 丈高樓平地起。科創板從(cong) 首批25家企業(ye) 起步,精耕細作三年多,匯聚500家“硬科技”企業(ye) ,形成六大戰略性產(chan) 業(ye) 集群式發展格局,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占比近半。科創板在助力創新驅動發展、科技自立自強等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推動科技、產(chan) 業(ye) 與(yu) 資本高水平循環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今,站在“500家”的全新起點,上交所表示,科創板將繼續堅守“硬科技”定位,乘勢而上,努力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硬科技”定位清晰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占比近半
堅守“硬科技”定位,三年來,科創板匯聚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和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標杆性公司和潛力企業(ye) ,已成為(wei) “硬科技”企業(ye) 上市首選地,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和軟件等先導產(chan) 業(ye) 集群化發展,助力穩鏈補鏈固鏈強鏈。
一方麵,科創板匯集一批細分領域標杆企業(ye) 。據統計,截至12月27日,科創板7家公司市值突破千億(yi) 元,47家公司市值超300億(yi) 元,中芯國際、天合光能、大全能源、金山辦公、時代電氣、聯影醫療等一批行業(ye) 標杆企業(ye) 相繼湧現。
另一方麵,科創板“專(zhuan) 精特新”型企業(ye) 數量占比近半,積極推動我國製造業(ye) 轉型升級以及產(chan) 業(ye) 鏈的安全穩定。據統計,245家科創板公司入選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名錄,占科創板公司總數的49%,占注冊(ce) 製下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上市總數的61%,23家科創板公司被評為(wei) 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示範企業(ye) ,24家公司主營產(chan) 品被評為(wei) “單項冠軍(jun) ”產(chan) 品。
此外,科創板公司持續加碼研發,彰顯“硬科技”底色。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強度居各板塊之首。據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金額為(wei) 681.1億(yi) 元,同比增長33%,研發投入占營業(ye) 收入比例平均為(wei) 16%;研發人員總數已超過15萬(wan) 人,近四成公司實控人兼任核心技術人員,實控人擁有博士學曆的公司超過120家;平均每家科創板公司擁有發明專(zhuan) 利120項。
以研發投入為(wei) 支撐,科創板公司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強、暢通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等方麵嶄露頭角。如支持一批科技企業(ye) 加快進口替代,助力一批自主技術“出海”競爭(zheng) ,推動一批科技產(chan) 品帶動消費升級。申萬(wan) 宏源分析師林瑾表示,超過五成的科創板企業(ye) 實現了進口替代,其中,新材料領域中實現進口替代的科創企業(ye) 占比高達63.93%。
依托資本市場賦能,科創板公司上市後紮根科創,深耕主業(ye) ,業(ye) 績穩定較快增長,成長性凸顯。據統計,三年來(以2018年為(wei) 基數),科創板公司營業(ye) 收入、歸母淨利潤、扣非淨利潤三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25%、63%和52%。
高盛亞(ya) 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ya) 軍(jun) 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預計未來科創板將吸引更多企業(ye) 上市。國家政策驅動下,越來越多的高端製造、新能源、工業(ye) 互聯網等領域優(you) 質科創企業(ye) 有望在科創板上市。
暢通科技、產(chan) 業(ye) 與(yu) 資本循環
投資者結構不斷優(you) 化
自成立以來,科創板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方向,持續深化改革,完善發行定價(jia) 機製,不斷優(you) 化交易機製,加大回報投資者力度,吸引專(zhuan) 業(ye) 機構和長線資金流入,與(yu) 國際市場的雙向開放渠道日益通暢,市場監管築牢防線,市場生態持續優(you) 化。
科創板持續推動創新要素向“硬科技”企業(ye) 聚集,支持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據統計,近九成科創板公司上市前曾獲得私募股權和創投基金支持,平均每家公司獲投約9.3億(yi) 元。另外,科創板特有的詢價(jia) 轉讓機製,進一步優(you) 化創投退出渠道,形成“募投管退”良性循環。目前,累計已有30家公司51批股東(dong) 通過詢價(jia) 轉讓減持,總成交額達247億(yi) 元,機構投資者與(yu) 早期投資人有序接力,促進科技、資本與(yu) 實體(ti) 經濟的高水平循環。
“不少科創板上市公司科技和成長屬性突出,在發展初期更需要資金的強力支持,而科創板給這類企業(ye) 提供了科創融資的高效平台。”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10月底,科創板做市商機製正式啟動,截至12月27日,14家科創板做市商累計完成106隻股票備案,覆蓋87隻科創板股票,占科創板股票總數的17%。市場波動性明顯降低,定價(jia) 效率不斷提升。
隨著市場生態持續優(you) 化,科創板投資者結構不斷優(you) 化,專(zhuan) 業(ye) 化機構投資者積極增配科創板個(ge) 股。據統計,截至今年前三季度,科創板公司基金股東(dong) 持有流通股比例和持倉(cang) 流通市值占比分別為(wei) 23%和32%。其中,ETF指數基金規模增長尤為(wei) 迅速。科創50ETF已成為(wei) 次於(yu) 滬深300ETF、中證500ETF和上證50ETF的境內(nei) 第4大寬基ETF品種,是今年吸引資金最多的指數,占今年ETF市場淨流入資金的20%。
“科創ETF是改革創新的重要品種,一開始就備受投資者關(guan) 注,科創50ETF規模大幅增長,證明了市場認可度和接受度。”陳靂表示。
同時,科創板股票日益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睞。50隻科創板個(ge) 股已被納入富時羅素、MSCI、標普指數三大國際指數,今年以來科創板外資合計交易金額占比逾10%,持有市值占比近4%。
科創板公司也積極回報投資者,通過分紅回購、全麵召開業(ye) 績說明會(hui) 等方式,增加投資者獲得感。據統計,科創板公司三年來累計實施現金分紅546.77億(yi) 元,累計已完成股份回購金額59.06億(yi) 元,與(yu) 投資者共享創新發展及業(ye) 績增長的成果。
從(cong) “一企一價(jia) ”到“優(you) 企優(you) 價(jia) ”
估值體(ti) 係逐步完善
在科創板製度體(ti) 係設計中,發行承銷是重要一環。其中,新股的估值定價(jia) 直接關(guan) 係發行人、投資者、中介機構的切身利益,是注冊(ce) 製改革的難點,也是市場各方關(guan) 注的焦點。
據統計,自2019年7月份科創板設立以來,新股發行估值定價(jia) 整體(ti) 合理,有力支持科技公司上市融資。已上市500家科創板公司的發行市盈率區間為(wei) 7倍至1737倍,中位數為(wei) 45倍。相比注冊(ce) 製之前主板平均23倍的定價(jia) 水平,科創板定價(jia) 更為(wei) 市場化,創新機製發揮積極效用,實現了“一企一價(jia) ”。
尤其在詢價(jia) 新規實施後,科創板“抱團壓價(jia) ”現象顯著緩解,“優(you) 企優(you) 價(jia) ”進一步形成。今年以來,122家科創板首發上市公司發行市盈率中位數為(wei) 69倍,募資總額2514億(yi) 元,中位數15億(yi) 元,六成上市公司首日股價(jia) 實現不同程度上漲。
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板的估值體(ti) 係逐步完善,從(cong) “一企一價(jia) ”到“優(you) 企優(you) 價(jia) ”,未來估值體(ti) 係將更加完善,更加市場化、係統化。
上交所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注冊(ce) 製改革、完善科創板新股發行承銷機製,進一步促進資本、科技與(yu) 實體(ti) 經濟高水平循環,為(wei)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