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創新產品湧現 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進行時

發布時間:2022-12-28 15:47: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震蕩是2022年A股的主要風格,“高質量”則是公募基金行業(ye) 的發展主線;公募基金行業(ye) 在波折中堅守,在震蕩中走出一條蓬勃發展之路。這一年,公募基金行業(ye) 高質量發展正當時,個(ge) 人養(yang) 老投資邁入Y時代,用持續不斷的創新收獲“萬(wan) 基”時刻,也在整體(ti) 市場波折中,不斷反思,持續陪伴。

  ● 本報記者 楊皖玉 見習(xi) 記者 張一雪

  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顯現

  2022年,公募基金行業(ye) 在風雲(yun) 變幻中彰顯韌性,以“穩”字當頭砥礪前行,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顯現。

  1月,證監會(hui) 發布《重要貨幣市場基金監管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明確重要貨幣市場基金的附加監管要求及風險防控和監督管理機製。2月,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董監高及從(cong) 業(ye) 人員管理辦法發布,調整和優(you) 化了證券基金經營機構人員管理規則。

  4月,證監會(hui) 發布《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積極推動創新產(chan) 品發展,加快構建行業(ye) 新發展格局,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方向明確。公募基金行業(ye) 再度揚帆,高質量發展提速,行業(ye) 係列變革次第落子。

  5月,公募基金管理人新規出爐,證監會(hui) 修訂《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完善了針對公募基金管理人“準入-內(nei) 控-經營-治理-退出-監管”的全鏈條監管要求,突出放管結合,推動構建多元開放、競爭(zheng) 充分、優(you) 勝劣汰、進退有序的行業(ye) 生態,高質量發展意見中提到的十幾項具體(ti) 事項悉數落實。

  6月,中基協發布《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yu) 薪酬管理指引》,公募基金行業(ye) 薪酬體(ti) 係改革正式落地,對公募基金公司的薪酬結構、薪酬支付、績效考核、薪酬內(nei) 控管理等方麵提出具體(ti) 要求。《基金管理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試行)》發布,要求基金公司將聲譽風險管理納入全麵風險管理體(ti) 係等。

  迎來個(ge) 人養(yang) 老投資Y時代

  2022年,個(ge) 人養(yang) 老金政策密集出台,個(ge) 人養(yang) 老金製度正式落地。

  11月4日,證監會(hui) 發布《個(ge) 人養(yang) 老金投資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業(ye) 務管理暫行規定》,個(ge) 人養(yang) 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業(ye) 務正式落地施行。

  基金公司摩拳擦掌,從(cong) 係統、人員、產(chan) 品、投教等方麵開足馬力,加速布局養(yang) 老業(ye) 務,搶占“萬(wan) 億(yi) 級”藍海。

  11月18日,證監會(hui) 公布最新個(ge) 人養(yang) 老金基金名錄,共40家基金公司旗下129隻養(yang) 老目標基金產(chan) 品納入配置,均為(wei) 個(ge) 人養(yang) 老金投資增設的專(zhuan) 屬Y類基金份額。11月28日,個(ge) 人養(yang) 老金基金正式開售,公募基金行業(ye) 迎來“第三支柱”個(ge) 人養(yang) 老金投資Y時代。

  創新產(chan) 品持續推出

  2022年,公募基金規模和數量再次創新高,公募基金行業(ye) 實現了曆史突破。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e) 協會(hui)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產(chan) 品數量突破一萬(wan) 隻;截至8月底,154家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規模一度達到27.29萬(wan) 億(yi) 元。

  行業(ye) 欣欣向榮,離不開創新產(chan) 品的不斷湧現。2022年,公募基金行業(ye) 創新產(chan) 品不斷推出,如硬科技ETF、增強策略ETF、北證50成份指基等,不僅(jin) 進一步完善了國內(nei) 金融產(chan) 品的圖譜,而且為(wei) 投資者資產(chan) 配置提供了更為(wei) 豐(feng) 富的工具。

  萬(wan) 億(yi) ETF市場持續擴容。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來,共有108隻ETF“上新”,湧現出一批細分創新產(chan) 品。7月,由8家基金公司推出的首批中證環交所碳中和ETF集中發行認購,為(wei) 市場提供了創新型投資標的,受到市場熱捧。9月,科創板芯片ETF、科創板新材料ETF、機床ETF等多隻“硬科技ETF”密集發行,“硬科技”投資再添“利器”。11月,首批北交所指數基金麵市,將吸引更多增量資金流入,進一步助力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

  此外,互聯互通又有新進展,南方東(dong) 英與(yu) 南方基金合作,平安基金與(yu) 新加坡大華資管合作,在深交所和新交所分別推出中新ETF互掛產(chan) 品,為(wei) 中國和新加坡的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

  “爆款”換新顏 固收迎挑戰

  在2022年震蕩市之下,公募REITs、同業(ye) 存單指數基金等公募創新型產(chan) 品市場熱度持續升溫,而“固收+”、債(zhai) 券型基金等“穩健類”產(chan) 品麵臨(lin) 挑戰不斷。

  Wind數據統計,截至12月26日,今年以來共發行13隻REITs產(chan) 品,發行規模達419.48億(yi) 元,總市值約為(wei) 420.46億(yi) 元。今年5月,滬深交易所發布REITs擴募指引,公募REITs擴募快速向前推進。同時,多隻公募REITs網下認購倍數超百倍,從(cong) 詢價(jia) 結果來看,投資者熱情高漲。

  此外,同業(ye) 存單產(chan) 品逆市受熱捧,僅(jin) 今年二季度,就有24隻同業(ye) 存單指數基金成立,同業(ye) 存單指數基金迎來大幅擴容,首批同業(ye) 存單指數基金也頻頻暫停申購、限購。截至12月26日,全市場共有46隻同業(ye) 存單指數基金,基金規模合計2363.59億(yi) 元。

  作為(wei) 淨值化轉型元年,2022年,銀行理財收益率波動成為(wei) 常態,過去以穩健著稱的“固收+”策略,今年以來備受考驗。尤其是上半年,大部分“固收+”基金產(chan) 品出現大幅回撤,個(ge) 別產(chan) 品的最大回撤幅度甚至超過20%。在淨值表現不佳,投資者投資體(ti) 驗感下降的情況下,“固收+”基金更加趨於(yu) 保守,權益持倉(cang) 普遍下降。

  臨(lin) 近年末,債(zhai) 券市場經曆了三年以來的最大震蕩。債(zhai) 市波動推動包括銀行理財、債(zhai) 券基金在內(nei) 的固定收益類產(chan) 品淨值出現一定回撤,而習(xi) 慣於(yu) 剛性兌(dui) 付的低風險投資者,在淨值跌破麵值的過程中,出現一定的贖回壓力和市場負反饋,並導致“羊群效應”的蔓延。

  道歉與(yu) 陪伴

  在多重海內(nei) 外因素的影響下,2022年市場行情“一波三折”,幾度探底。過去兩(liang) 年受市場追捧的行業(ye) 掉頭向下,麵對基金淨值的大幅回落,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通過報告、公開信、線上交流的方式表達“反思”和“歉意”。與(yu) 此同時,公募基金頻頻出手自購,行業(ye) 自購規模創下曆史紀錄;基金投顧迎來發展三周年,“三分投七分顧”逐漸成為(wei) 行業(ye) 發展共識。

  2022年,市場向均衡風格加速演繹。過去兩(liang) 年深受投資者追捧的“賽道型基金經理”的產(chan) 品淨值大跌。在這一背景下,公募基金自掏腰包,拿出了史上最多的真金白銀“自購”,與(yu) 基民“共進退”。截至12月25日,Choice數據顯示,2022年基金公司自購金額超過70億(yi) 元,創下曆史新高。

  2022年,公募基金投資顧問試點已滿三年,截至12月26日,基金投顧持牌機構突破60家,我國公募基金投顧業(ye) 務正步入有序發展的軌道。在近兩(liang) 年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投資者教育被基金公司放在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投顧投教一體(ti) 化,兼具“投”的專(zhuan) 業(ye) 性和“顧”的陪伴性,成為(wei) 基金公司新的發展方向之一。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