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各市因地製宜差異化打造齊長城文化名片
中新網濟南12月29日電 (記者 趙曉)乘著國家啟動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東(dong) 風,山東(dong) 齊長城沿線7市17個(ge) 縣(市、區)依托當地特色資源,因地製宜,因段製宜,差異化打造齊長城文化名片,推動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加快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dong) 段)。
作為(wei) 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長城,位於(yu) 山東(dong) 的齊長城遺址始建於(yu) 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2600餘(yu) 年的曆史。它西起濟南市長清縣孝裏街道廣裏村,東(dong) 至青島市黃島區於(yu) 家河莊,綿延7市、17縣(區),總長度641.32公裏。
由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牽頭編製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dong) 段)建設保護規劃》於(yu) 今年9月發布,明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東(dong) 段)建設實施期從(cong) 2021年至2025年,遠期展望至2035年。當前,山東(dong) 沿線各市正以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為(wei) 紐帶,突出本土優(you) 勢,推進齊長城文化價(jia) 值挖掘和文物遺產(chan) 傳(chuan) 承保護利用,全景展現齊長城遺產(chan) 帶的風采。
齊長城濟南段現存遺跡108段,長度218公裏。濟南投入2000餘(yu) 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加強對齊長城重要點段修繕保護及展示,先後開展源頭保護展示、源頭主題標識雕塑建設、齊長城錦陽關(guan) 、青石關(guan) 及東(dong) 門關(guan) 保護等10餘(yu) 項工程。同時,濟南正在推進的齊長城長清區定頭崖西山段保護展示工程,爭(zheng) 取國家文物維修資金929.27萬(wan) 元,已編製完善保護展示工程方案,完成招投標,預計2023年完工。
淄博是齊國故都、齊文化的發祥地,齊長城是齊文化的標誌性載體(ti) 。當地不斷豐(feng) 富齊長城文旅業(ye) 態,用好齊長城沿線優(you) 質文旅資源,深入挖掘淄川聊齋文化、博山陶琉文化、沂源愛情文化等齊文化孕育出的地域文化,賦能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淄博段)建設。聚焦培育文旅產(chan) 業(ye) 集群,淄博打造的紅葉柿岩旅遊區、齊山風景區、潭溪山景區等一批兼具自然與(yu) 人文特色的景點,成為(wei) 吸引遊客的生力軍(jun) 。
齊長城在濰坊市境內(nei) 共160公裏,占總長度的1/4。濰坊以各類博物館、民間藝術和農(nong) 耕文化傳(chuan) 承體(ti) 驗等為(wei) 特色,實施“文旅+”“+文旅”,豐(feng) 富鄉(xiang) 村休閑旅遊文化內(nei) 涵,培育了一批研學實踐基地、康養(yang) 旅遊基地。齊長城沿線的諸城、安丘、臨(lin) 朐三縣市均已成功創建為(wei) 山東(dong) 省全域旅遊示範區,正在整合資源,向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衝(chong) 擊。
泰安市則通過鄉(xiang) 村旅遊品牌引領、休閑度假提檔升級、優(you) 質民宿集群發展等方式,打造齊長城沿線文旅融合發展新動能。當地實行“一村一品”的差異化發展策略,培育了一批鄉(xiang) 村旅遊示範典型。其中,泰山九女峰片區作為(wei) 長城文化公園建設的重點文旅融合項目,依托豐(feng) 富森林資源和生態優(you) 勢,建成山地戶外運動主題項目、八樓氧心穀、神龍大峽穀等項目,培育“九女峰書(shu) 房”等網紅打卡地,帶動周邊農(nong) 旅項目加速崛起。片區內(nei) 19個(ge) 村集體(ti) 經濟收入由平均8.4萬(wan) 元發展壯大到16.9萬(wan) 元,帶動59戶村民開辦農(nong) 家樂(le) ,每戶年均增收10萬(wan) 元以上。
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是國家確定的重大文化工程,山東(dong) 將以齊長城保護為(wei) 主線,深入挖掘長城文化、景觀和精神價(jia) 值,突出活態傳(chuan) 承、合理利用,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服務,推動產(chan) 品業(ye) 態升級、旅遊目的地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齊風魯韻的齊長城人文自然風景帶。(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