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論文:發現與發明的突破性都隨時間流逝而下降
中新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分析60年裏的4500萬(wan) 篇論文和390萬(wan) 個(ge) 專(zhuan) 利,結果發現無論哪個(ge) 領域,代表科學發現與(yu) 技術發明的論文與(yu) 專(zhuan) 利的突破性都在隨時間流逝而下降。
該論文指出,發現與(yu) 發明被認為(wei) 是科學理論和技術變革的自然副產(chan) 物,它們(men) 能讓之前積累的知識推動未來的發展與(yu) 進步。科學技術新知識的數量在最近幾十年裏呈指數級增長,但研究顯示,多個(ge) 主要領域的進展正在減慢。
為(wei) 研究這些問題,論文通訊作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拉塞爾·芬克(Russell Funk)和合作者利用名為(wei) CD index的工具,對60年裏的2500萬(wan) 篇論文和390萬(wan) 個(ge) 專(zhuan) 利進行分析,這個(ge) 工具能測度論文和專(zhuan) 利如何改變了科學和技術的引用網絡。他們(men) 分析科學技術變革的基礎理論,共分為(wei) 兩(liang) 類突破:一種是能提升現有知識流的貢獻,這類貢獻能改善現狀;另一種是能顛覆現有知識的貢獻,這類貢獻能淘汰舊的知識,引導科學技術向新的方向發展。
論文作者發現,無論哪類學科,發現與(yu) 發明的突破性都在下降:論文方麵,1945年至2010年的下降幅度從(cong) 91.9%到100%;專(zhuan) 利方麵,1980年至2010年的下降幅度從(cong) 78.7%到91.5%。1980年以來,生命科學、生物醫學、物理科學領域的論文突破性下降速度稍顯平緩,社會(hui) 科學和技術領域的下降速度最為(wei) 顯著和持久。他們(men) 還通過分析替代指標重複了以上發現,這些替代指標包括論文中的文字多樣性,以及使用突破類詞匯與(yu) 改善類詞匯的對比。本次研究中,論文作者還對另外2000萬(wan) 篇論文開展一項分析,以重複他們(men) 的研究發現。
論文作者表示,這種下降不太可能是由已發表工作的質量或是引用政策的變化而導致的。他們(men) 認為(wei) ,科學家和發明家近幾十年來一直在依賴一套較為(wei) 狹窄的現有知識體(ti) 係。
論文作者總結指出,更好地理解科學技術突破性的下降,能使人們(men) 對未來科學技術創造的布局謀劃展開很有必要的重新思考。(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