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權威訪談·“強信心·抓落實”丨激發要素活力,釋放發展潛力——訪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

發布時間:2023-01-06 10:27: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題:激發要素活力,釋放發展潛力——訪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發展的物質基礎、空間載體(ti) 。就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及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激發資源要素活力、釋放綠色發展潛力,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接受了新華社記者采訪。

  守牢耕地紅線 夯實發展根基

  問:在經濟發展中,如何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

  答:黨(dang) 中央、國務院批準印發的《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全國耕地保護任務目標為(wei) 18.65億(yi) 畝(mu) ,保持到2035年不變。我們(men) 要按黨(dang) 的二十大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要求,多措並舉(ju) 確保這一目標。

  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將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部署,層層簽訂責任書(shu) ,落實耕地保護黨(dang) 政同責,實行嚴(yan) 格考核、重大問題一票否決(jue) 、終身追責。

  穩定耕地總量。全麵實施“兩(liang) 平衡一凍結”:非農(nong) 建設占用耕地要占補平衡,耕地轉為(wei) 其他農(nong) 用地和農(nong) 業(ye) 設施建設用地要進出平衡,對違法建設占用耕地的,凍結同等數量補充耕地指標。

  優(you) 化耕地布局。以鄉(xiang) 鎮為(wei) 單元試點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破解耕地和建設用地碎片化問題,使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空間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規律,各類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各得其所。

  加快耕地保護立法。2022年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部署,啟動了耕地保護立法,2023年將加快立法進程並推動盡快出台。

  每年開展一次耕地保護督察。以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耕地保護重大決(jue) 策部署的落實為(wei) 監督重點,組織國家自然資源督察機構開展督察,督促地方履責整改,堅決(jue) 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有效防止永久基本農(nong) 田“非糧化”。

  進一步優(you) 化要素保障政策 促進經濟運行總體(ti) 回升

  問:資源要素如何穩經濟、促發展?

  答:2022年,我們(men) 完成全國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製線劃定,印發首部“多規合一”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省市縣國土空間總體(ti) 規劃編製工作基本完成,有力推動建設項目落地。

  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對納入重點項目用地,直接配置計劃指標;對其他項目用地,掛鉤地方消化存量建設用地情況,倒逼盤活利用存量土地。

  兩(liang) 次采取超常規舉(ju) 措,組合使用先行用地、承諾製、容缺受理等保障政策。在守住耕地和生態紅線前提下,多途徑保障用地需求,配合財政金融調控政策,促進重要項目落地。

  采取用地用海審批清零月行動,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用地用海隨到隨審。支持實體(ti) 經濟及有關(guan) 工業(ye) 產(chan) 業(ye) 降成本,將出讓為(wei) 主的工業(ye) 用地供應政策,調整為(wei) 租賃、出讓並重,並推進國有企業(ye) 盤活利用存量土地。

  據我們(men) 掌握的情況,2022年沒有一個(ge) 合法立項後的調控項目因用地用海影響落地開工。今年我們(men) 將不斷優(you) 化政策,與(yu) 宏觀經濟政策協同發力,促進經濟運行總體(ti) 回升,具體(ti) 包括:適當增加今年土地計劃指標,支持“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城市群和都市圈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盤活存量,優(you) 先保障重大項目和民生項目用海;推進用地審批權“放管服”改革,使省級政府擁有更大自主權。

  能源資源增儲(chu) 上產(chan) 提升戰略儲(chu) 備保障能力

  問:礦產(chan) 資源是現代工業(ye) 的血液,如何增儲(chu) 上產(chan) ?

  答: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加強重要能源、礦產(chan) 資源國內(nei) 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ti) 係,提升國家戰略物資儲(chu) 備保障能力。

  我國一些重要礦產(chan) 資源對外依存度高,國際形勢一旦出現變化,必然影響經濟安全甚至是國家安全。對此,一方麵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用好“兩(liang) 種資源、兩(liang) 個(ge) 市場”;另一方麵要未雨綢繆,做好特殊情況下的國內(nei) 資源安全保障。

  我們(men) 將突出緊缺和大宗戰略性礦產(chan) ,全麵啟動新一輪戰略性礦產(chan) 國內(nei) 找礦行動。組織實施礦產(chan) 地戰略儲(chu) 備工程,增強戰略性礦產(chan) 資源長遠保障能力。對生態保護紅線內(nei) 的礦產(chan) 資源潛力區,國家投資進行重點勘探,用於(yu) 戰略儲(chu) 備。

  完善社會(hui) 資本投入勘查找礦的激勵政策,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研究完善支持政策,充分調動市場主體(ti) 積極性,優(you) 先保障戰略性礦產(chan) 探礦權轉采礦權用地需求。

  發展新型能源體(ti) 係是推動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戰略選擇。我們(men) 將研究出台政策,引導大型光伏發電項目使用戈壁、荒漠、荒灘等未利用地建設,推動海上光伏產(chan) 業(ye) 健康有序發展,引導海上風電向深遠海布局。

  推進生態保護修複 建設美麗(li) 中國

  問:作為(wei) 生態保護修複主責部門,如何推動綠色發展?

  答: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轉型。我們(men) 將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的方針,促進綠色轉型發展。

  科學謀劃國土空間布局。依據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加快推動地方各級國土空間規劃批複實施,使三條控製線真正成為(wei) 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chan) 業(ye) 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

  全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資源資產(chan) 有償(chang) 使用製度,完善市場配置機製。著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擴大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試點,用好村莊範圍內(nei) 各類非建設用地。

  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wei) 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落實國家公園布局方案,逐步新建一批國家公園。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降碳增匯並舉(ju) 。發揮國土空間規劃對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等的指導約束作用。強化用途管製,有效發揮森林、草原、濕地、海洋、土壤、凍土的固碳作用。健全體(ti) 現碳匯價(jia) 值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探索推進碳匯交易。

  激活地理信息數據 服務數字經濟

  問:作為(wei) 重要生產(chan) 要素,地理信息數據如何服務創新發展?

  答:地理信息數據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行性作用。麵對數字經濟發展新形勢新需求,我們(men) 將統籌發展與(yu) 安全,推動數據資源向數據資產(chan) 轉變,發揮時空數據作為(wei) 新型生產(chan) 要素價(jia) 值。

  豐(feng) 富數據供給。推進新型基礎測繪體(ti) 係、實景三維中國、智慧城市時空大數據平台建設,為(wei) 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hui) 提供統一的時空數據基礎底板,更好助跑現代物流、共享經濟、智慧出行等新業(ye) 態。

  加強數據產(chan) 權保護。穩妥推進測繪數據產(chan) 權製度及分級分類確權授權、眾(zhong) 源數據利用管理等機製建設,探索建立測繪數據流通準入規則和質量標準化體(ti) 係。推進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分類分級管理,促進地理信息數據依法有序流通。

  促進數據安全應用。加快實現涉密測繪成果和地理信息數據保管、提供、使用環節的可信分發、可控使用和過程溯源。建立以“清單”和“信用”為(wei) 中心的安全監管體(ti) 係。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