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疫情防控轉段平穩有序
“乙類乙管”正式實施,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要求——
確保疫情防控轉段平穩有序
【抗疫中,我們(men) 眾(zhong) 誌成城 】
1月8日起,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正式實施“乙類乙管”。當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舉(ju) 辦新聞發布會(hui) ,圍繞“乙類乙管”實施後的變化以及剛剛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以下簡稱“第十版防控方案”),介紹有關(guan) 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chuan) 司副司長米鋒表示:“要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實施方案,強化疫苗接種,加強藥物和醫療資源儲(chu) 備,做好分級分類診療,強化疫情監測,加強重點機構、重點場所防護,製定相關(guan) 預案,強化培訓指導,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確保平穩有序實現轉段。”
動態監測新冠病毒變異趨勢
當前,新冠病毒仍然在不斷變異。第十版防控方案提出,要開展病毒變異監測,實時掌握病毒株變異趨勢。“乙類乙管”後,我們(men) 如何更好地對病毒實行監測預警,確保能第一時間監測到病毒變異情況?
國家疾控局監測預警司司長楊峰介紹,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以來,疾控部門進一步完善新冠病毒變異監測工作方案,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加強入境人員、就診患者、重點場所和重點人群的采樣送檢和測序比對工作。在輸入病例監測方麵,加強與(yu) 海關(guan) 的密切合作。在本土病例監測方麵,每個(ge) 省選擇部分城市和醫院作為(wei) 監測哨點,對門診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開展一定數量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的采樣和序列測定,實時動態監測新冠病毒變異的趨勢,及時捕獲新的變異株,並且評估其生物學特性的變化,為(wei) 疫情研判和檢測試劑、疫苗、藥物的研發及評價(jia) 等提供科學基礎。
此外,為(wei) 了監測新冠病毒流行趨勢,第十版防控方案增加了城市汙水監測的有關(guan) 要求。
“在汙水處理廠開展新冠病毒的監測,可以評估更大轄區範圍內(nei) 人群的新冠病毒感染的趨勢變化,適用於(yu) 更長時間和更大範圍的監測。”楊峰說,在全國有條件的城市開展汙水監測工作,以評估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流行強度、變化趨勢等情況,將為(wei) 疫情研判和防控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現階段XBB變異株不會(hui) 造成本土大規模流行
實施“乙類乙管”後,隨著出入境管理政策的變化,很多人擔心,奧密克戎變異珠XBB是否會(hui) 成為(wei) 國內(nei) 的主要流行株?如何更好地應對可能出現的傳(chuan) 播風險?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員陳操表示,我國人群無論是對奧密克戎BA.5.2、BF.7,還是XBB係列變異株,普遍都是易感的:“近期,我國大部分人感染BA.5.2和BF.7這兩(liang) 個(ge) 毒株後,在短期內(nei) 會(hui) 產(chan) 生針對XBB係列變異株交叉保護的抗體(ti) ,對XBB係列變異株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個(ge) 別人保護作用可能會(hui) 持續6個(ge) 月左右。所以,現階段XBB不會(hui) 造成本土大規模的流行。”
“隨著XBB的全球流行,這個(ge) 進化分支輸入我國,並且引起關(guan) 聯病例的風險也是明顯增加的。”陳操說,監測數據顯示,從(cong) 2022年8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我國監測到了一些XBB輸入病例和16例XBB本土病例。這些病例都集中在2022年10月份,2022年11月份和12月份本土病例的比例非常低。從(cong) 這個(ge) 趨勢來看,XBB沒有在我國造成傳(chuan) 播的優(you) 勢。
另據陳操介紹,我國已經進一步加強了新冠變異株監測工作,尤其是持續性地研判XBB全球流行的態勢,以及它輸入我國的風險。通過對國際上流行XBB係列變異株的國家新出現變異株流行態勢以及新變異株的傳(chuan) 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開展動態的監測,能夠防範和研判這些變異株輸入我國的風險,從(cong) 而有針對性地建立應對預案。
合理設置社區檢測點
新冠病毒實施“乙類乙管”後,不再開展全員核酸篩查。但是,一些特殊情況仍可能需要檢測。第十版防控方案對檢測策略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對醫療機構收治的有發熱等新冠病毒感染相關(guan) 症狀的患者開展抗原或核酸檢測等。
目前,很多地方的便民核酸檢測點已經取消,但這些特殊情況的核酸檢測需求不能忽視,如何保障?
“為(wei) 滿足群眾(zhong) 檢測的需求,各地要對不同群體(ti) 分類采取抗原和核酸檢測的策略,科學合理地做好檢測各項準備工作。”中國疾控中心傳(chuan) 防處研究員常昭瑞說,一方麵,社區要保留足夠的便民檢測點,保證居民“願檢盡檢”的需求。各地要基於(yu) 人口基數、疫情發展形勢和居民檢測意願等因素,合理設置社區檢測點,滿足居民檢測需求。另一方麵,倡導有新冠病毒感染相關(guan) 症狀的群眾(zhong) 自行開展抗原檢測,零售藥店以及藥品網絡銷售電商等要供應充足的抗原檢測試劑,保障可及性。
疫苗接種策略將進一步完善
隨著“乙類乙管”的正式實施,疫苗接種策略有何變化?
“預防傳(chuan) 染病,接種疫苗還是最有效的措施,也是優(you) 先選擇的一項措施。”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zhuan) 家王華慶說,第十版防控方案對預防接種提出了明確規定。
王華慶指出,對於(yu) 3歲以上的適齡無接種禁忌人群,還是鼓勵接種疫苗。對於(yu) 符合條件的18歲及以上的人群,要完成1劑次的加強免疫。但要強調的是,不管是選擇序貫免疫還是選擇同源免疫,不能同時進行,隻能選擇一項。此外,感染高風險人群、60歲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較嚴(yan) 重基礎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都是感染之後容易引發重症的人群,建議進行第二劑次加強免疫接種。
王華慶提醒,如果通過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確認感染了新冠病毒,近期不建議接種新冠疫苗。但他強調:“多項研究顯示,單靠感染新冠病毒產(chan) 生的免疫力,弱於(yu) 感染病毒加接種疫苗所產(chan) 生的免疫力,所以後續有些人還是需要接種疫苗。”
對於(yu) 這類感染人群的疫苗接種,王華慶建議接種時間和感染時間間隔不少於(yu) 6個(ge) 月。他就此解釋:“監測和研究顯示,6個(ge) 月之內(nei) 感染的占比還是非常低的。”
“當然,有一些情況也會(hui) 發生變化。”王華慶說,後續會(hui) 根據疫苗研發的進展和臨(lin) 床試驗的結果,進一步完善免疫策略。
(光明日報 本報北京1月8日電 本報記者 陳海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