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旅客衝擊飛機艙門引關注 專家:加強特殊群體管理服務確保航空安全

發布時間:2023-01-09 15:51:00來源: 法治日報

  HU7603航班旅客衝(chong) 擊飛機艙門引關(guan) 注 專(zhuan) 家稱

  加強特殊群體(ti) 管理服務確保航空安全

  本報記者   趙 麗(li)

  本報實習(xi) 生 韓思佳

  1月3日晚,從(cong) 北京飛往上海的航班HU7603,起飛前突然有男子在機艙內(nei) 大喊“飛機要出事了”,引發一場不小的驚慌。機組人員和乘客及時合力控製住男子。隨後,該男子被機場公安帶走調查。當晚,HU7603航班因故取消。

  臨(lin) 近春節,出行量倍增,公共交通安全尤為(wei) 受關(guan) 注。針對此事,網上不少人在探討:該男子應該受到怎樣的處罰?是否列入“航空黑名單”?航空公司應該如何強化安全措施?

  多位專(zhuan) 家近日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說,是否依法懲處該男子,要視其是否為(wei) 精神病人且當時精神是否正常而定,精神病人不屬於(yu) 列入“航空黑名單”的範疇,但此事件也警示航空業(ye) 要進一步加強安全措施,確保航空安全。

  是否受處罰視情況而定

  精神病人不納入黑名單

  據報道,有乘客回憶稱,當時HU7603航班已經推出機位,等待指令起飛,一名男子突然從(cong) 機艙尾部跑過來,一邊跑一邊大喊“飛機快出事了,死神來了”,一直跑過頭等艙直奔艙門,想把艙門拉開。

  機上空乘立即開展安撫,但該男子情緒十分激動,還和勸慰他的人發生了肢體(ti) 衝(chong) 突。被製伏後,該男子還喊著“要出事要出事,趕緊給家裏人打電話”之類的話。

  1月4日,首都機場公安發布警情通報稱,涉事旅客精神狀態存有異常,此事件正在進一步處理中。海南航空發表聲明對該事件進行回應稱“經核實,該航班推出後機上一名旅客衝(chong) 擊前艙門,當班機組按照程序及時響應和處置,並將該名旅客移交機場公安。該航班滑回後,受虹橋機場夜間關(guan) 閉影響取消”。

  對於(yu) 該男子是否要受處罰的問題,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yu) 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起淮說,要視其是否為(wei) 精神病人且當時精神是否正常而定。

  他解釋說,根據我國法律,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時違反治安管理的,應當給予處罰,犯罪的應負刑事責任。反之,則不予處罰、不負刑事責任,但應當責令其監護人嚴(yan) 加看管和治療,必要時由政府強製醫療。

  “涉事航空公司可以根據遭受的具體(ti) 損害進行索賠,主要依據是我國民法典侵權責任編的相關(guan) 規定以及各航空公司製定的《旅客、行李國內(nei) 運輸總條件》等文件。”張起淮說,如果涉事人確診為(wei) 精神病患者,按照民法典規定,監護人沒有盡到監護責任的,由監護人承擔侵權責任,監護人盡到監護職責的,可以減輕其侵權責任。

  此外,記者注意到,針對這起事件,不少網友建議將該旅客列入“航空黑名單”。

  張起淮告訴記者,民航相關(guan) “黑名單”主要有三類: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wei) ;暫無能力服務旅客名單;限製乘坐民用航空器嚴(yan) 重失信人名單。“是否將該事件涉事旅客列入民航‘黑名單’,應當視該旅客的精神疾病狀況而定,如果確為(wei) 精神疾病患者,大概率不屬於(yu) 以上‘黑名單’範疇。”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教授許淩潔說,如果行為(wei) 人確係精神病人,其並不屬於(yu) 進入《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wei) 記錄管理辦法》範疇。

  暴露民航安全管理問題

  特殊群體(ti) 符合條件乘機

  許淩潔說,為(wei) 保障航班運行的安全和秩序,我國有比較完備的法律規範製度。我國加入了國際航空安保的若幹公約,並製定了一係列國內(nei) 民航法律法規和規章,包括民用航空法、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民用航空安全檢查規則》等,從(cong) 機場到航空公司,從(cong) 地麵到空中都為(wei) 防止非法幹擾和擾亂(luan) 行為(wei) 進行了立法,以保障航空安全和秩序。

  根據民用航空安全保衛條例,民用機場經營人和民用航空器經營人應當嚴(yan) 格實行有關(guan) 民用航空安全保衛的措施,保護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和財產(chan) 的安全。乘坐民用航空器的旅客和其他人員及其攜帶的行李物品,必須接受安全檢查,必要時可以從(cong) 嚴(yan) 檢查。

  “雖然條例並未明確規定要對精神病患者乘客以何種方式進行安檢,但這並不意味著對於(yu) 精神病患者乘客沒有安檢過程及相應管理。”張起淮說。

  “上述事件也暴露出一些民航安全管理方麵的問題。如在登機前的安檢過程中,工作人員有沒有發現涉事者言語不正常?精神狀態如何?是否存在安檢人員疏忽而沒有發現異常的可能?還是登機後飛機艙門關(guan) 閉,該涉事旅客才因緊張突然發病?”張起淮說,在處理這起事件時,還應當考慮這名乘客的精神失常是否為(wei) 首次出現。

  張起淮告訴記者,不同航空公司在《旅客、行李國內(nei) 運輸總條件》中對一些精神病患者均有“拒絕運輸和限製運輸”的規定,比如認為(wei) 旅客的行為(wei) 、年齡、身體(ti) 和精神狀況不適合航空旅行,或使其他旅客感到不舒適或反感,或對其自身、其他人員、財產(chan) 可能造成任何危險或傷(shang) 害,航空公司有權拒絕運輸。具體(ti) 到不同航空公司,對此有不同表述。

  但這並不意味著航空業(ye) 忽視了包括精神病患者在內(nei) 的社會(hui) 特殊群體(ti) ,各大航空公司在《旅客、行李國內(nei) 運輸總條件》中均規定,對於(yu) 一些特殊旅客,如無成人陪伴兒(er) 童、病殘旅客、孕婦等,在符合各航空公司規定的條件下,經航空公司及其他有關(guan) 承運人預先同意並在必要時做出相應安排後,可購票及乘機。

  “以南航為(wei) 例,如果旅客是精神病人,由南航認可的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認為(wei) 病情穩定且在采取一定措施後適宜乘機的,應持有南航認可的醫療證明或診斷證明書(shu) ,經同意後方可購票及乘機。同時旅客需要了解飛行過程中突發疾病可能存在的風險和應當承擔的責任,包括航空公司因為(wei) 救治旅客改航備降所產(chan) 生的費用等。”張起淮說,對於(yu) 明知自身存在不適宜乘機的情形,或身體(ti) 和精神狀況需要給予特殊照料,卻通過隱瞞、欺騙等方式實現購票乘機的旅客,南航有權追究該旅客的法律責任。

  春運期間旅客流量增長

  強化各項航空安全措施

  1月6日,2023年全國民航航空安全工作會(hui) 議召開並明確了今年安全工作主要目標:杜絕重特大運輸航空責任事故,杜絕劫機、炸機等機上恐怖事件,防止空防安全嚴(yan) 重責任事故,防止重大航空地麵事故和特大航空維修事故。

  次日,2023年春運正式拉開序幕。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進一步優(you) 化,麵對2023年春運客流量增長、人流密集、運行負荷增高等新的形勢和變化,張起淮認為(wei) ,航空安全也應當被進一步重視和強化。

  “有關(guan) 部門應該統一重申相關(guan) 應急措施,特別是針對身體(ti) 不適、有疾病的乘機人員如何登機的問題,重申有關(guan) 規定,科學製定實施細則,加強安全措施的落實。”張起淮建議,航空公司及機場相關(guan) 責任人員,也要加強安全方麵的檢查。

  此外,有業(ye) 內(nei) 人士建議,航空公司、精神疾病研究機構和相關(guan) 執法機關(guan) 等共同開展宣傳(chuan) 教育,討論精神疾病的治療與(yu) 社會(hui) 救助,強調假借精神疾患擾亂(luan) 公共安全與(yu) 秩序的懲罰,維護航空安全。

  作為(wei) 乘客,張起淮認為(wei) 要對自身負責,必要時應有監護人或醫護人員陪伴乘機。航空公司應當向乘客科普與(yu) 登機相關(guan) 的安全要求,告知哪些情況需要提前申報。

  據某大型航司飛行員介紹,如果航班上發生旅客衝(chong) 擊艙門的情況,乘務員和安全員都會(hui) 上前製止,尤其是在飛機上負責執行安全保衛任務的航空安全員,肯定會(hui) 第一時間擋在艙門口,對涉事旅客發出警告,警告無果會(hui) 直接製伏。

  據了解,航班起飛前會(hui) 製定應急預案,安排專(zhuan) 門人員負責緊急情況處理。一旦發生緊急情況,這名人員會(hui) 聯係駕駛艙內(nei) 的機長說明現場情況。機長聯係機場,將涉事旅客移交給機場公安處理。航空安全員在機長領導下,承擔安全保衛的具體(ti) 工作。機長、航空安全員和機組其他成員應當嚴(yan) 格履行職責,保護民用航空器及其所載人員和財產(chan) 安全。

  2023年全國民航航空安全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堅持問題導向,狠抓安全風險防範和隱患整治。抓細各種要素,及時對安全風險實施全過程預防。抓實各類主體(ti) ,堅決(jue) 對安全隱患進行全領域整治。抓住各項短板,繼續對安全弱項進行全鏈條提升。提升空管服務主動意識和服務水平,加強事故調查能力建設,推動應急處置能力提升。(法治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