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雪“天路”,鐵騎馳騁
風雪“天路”,鐵騎馳騁
——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汽車運輸某團執行高原運輸任務見聞
■本報記者 郭豐(feng) 寬 通訊員 安紅欣 董一博
新年伊始,記者奔赴雪域高原,在風雪中見證了一次特殊的相逢。
在距離駐地3000多公裏的青藏高原某地,西寧聯勤保障中心汽車運輸某團一營二級上士喻翔輝沒想到,會(hui) 與(yu) 自己的老戰友、聯勤保障部隊某旅二級上士陳誠相遇。盡管兩(liang) 人所在部隊營區在同一個(ge) 大院,但他們(men) 一個(ge) 駐訓高原,一個(ge) 外出執行任務,平時難得一見。
鐵騎馳騁高原路,聯勤保障步履疾。兩(liang) 名同在一個(ge) 大院的戰士“難得一見”,是聯勤保障部隊成立後保障區域不斷擴展、保障任務日益繁重的縮影。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現代化後勤。作為(wei) 聯勤保障部隊的一員,我切身感受到深化聯勤保障體(ti) 製改革給部隊後勤保障帶來的巨大變化。”喻翔輝告訴記者,他們(men) 團運輸保障的單位不再是過去固定的那幾家,保障對象越來越多,行車地域越來越廣,行車裏程大幅增加。他和戰友上高原、穿戈壁、過大漠,一條條“天路”上留下他們(men) 為(wei) 聯戰聯訓提供保障的強軍(jun) 身影。
“為(wei) 軍(jun) 兵種部隊戰友提供優(you) 質保障的同時,我們(men) 自己也是深化聯勤保障體(ti) 製改革的受益者。”喻翔輝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ge) 故事。他所在任務分隊的官兵上高原時,由於(yu) 人數不多,自我組織夥(huo) 食保障困難。在新聯勤保障體(ti) 製下,任務分隊保障可以就近納入駐周邊部隊保障盤子,進行區域集中籌措。他們(men) 找到在附近駐訓的陸軍(jun) 某旅協商主副食和生活物資掛靠保障,很快就和該旅官兵吃上“一鍋飯”。
去年8月,喻翔輝和10餘(yu) 名戰友執行運輸任務。中午到達陸軍(jun) 所屬某兵站,他們(men) 就像回到自己營區一樣,就餐、加油、休息,方便快捷。該兵站站長陳偉(wei) 說,過往軍(jun) 隊人員和車輛不分軍(jun) 兵種,他們(men) 都會(hui) 提供優(you) 質保障。
在高原某訓練基地,記者看到,坦克、雷達車、火炮、通信車等來自多個(ge) 軍(jun) 兵種部隊的數十種待修裝備整齊停放,維修人員正在忙碌作業(ye) 。該基地領導告訴記者,跨區機動到周邊駐訓的部隊都可將這裏作為(wei) 裝備維修場所,實現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
1月3日上午,記者來到某綜合倉(cang) 庫,恰好遇到空軍(jun) 某部的一名助理員前來申領被裝。按照規定,該倉(cang) 庫工作人員很快為(wei) 這名助理員辦完了手續。“隨著現代聯勤保障體(ti) 製的構建,駐訓部隊跨區保障更加順暢,時時受保障、處處有對接成為(wei) 現實。”該倉(cang) 庫領導告訴記者。
聯保聯心,共謀打贏。淩晨,又到啟程時,喻翔輝發動汽車。隆冬高原,風雪“天路”,鐵騎馳騁。盡管前方有艱險挑戰,但喻翔輝和戰友信心十足。(解放軍(jun) 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