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戈壁,“胡楊”挺立
茫茫戈壁,“胡楊”挺立
——北部戰區陸軍(jun) 某邊防旅清河口邊防連官兵巡邏見聞
■本報記者 梅世雄 劉 敏 王琢舒
嚴(yan) 冬臘月,寒風瑟瑟。早上7點,北部戰區陸軍(jun) 某邊防旅清河口邊防連營區仍籠罩在夜色之中。指導員楊炳櫸收拾好行裝,準備帶領執勤分隊前往距連隊百餘(yu) 公裏的500號界標,執行巡邏任務。
清河口位於(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境內(nei) ,地處巴丹吉林沙漠腹地,是一個(ge) “遠在天邊”的地方。記者跟隨執勤分隊出發,從(cong) 車窗往外望去,滿眼都是寸草不生的戈壁和黑黢黢的山頭。
行進在像搓板一樣的巡邏路上,人跟著車輛一起上下顛簸。這條路,雖然中士駱百順已經走了很多次,但還是沒有完全適應。與(yu) 此同時,他的思緒還被一件事情牽動著,那便是祭奠烈士張良。
那年夏天,在徒步巡邏4個(ge) 多小時後,19歲的戰士張良把僅(jin) 有的半壺水讓給了戰友,自己犧牲在邊境線上。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一手握著武器,一手指向遠方……
5年前,駱百順入伍來到清河口。剛下連時,滿目的荒涼讓他的心涼了半截。正是烈士張良的故事深深觸動了他,並一直激勵著他苦練本領、建功邊防,守好祖國邊境線。
車輛停下,官兵來到張良烈士墓前。駱百順將水壺裏的水緩緩灑在墓碑前,以連隊特有的方式祭奠這位犧牲在巡邏途中的烈士,紮根邊防的信念在官兵心中升騰,建功邊防的決(jue) 心愈發堅定。
再次踏上巡邏路,執勤分隊保持高度警惕,雖然道路顛簸,但官兵始終全神貫注地搜索著邊境線上的異常情況。車輛行駛至某界標附近,由於(yu) 地形複雜,官兵轉為(wei) 徒步巡邏。
寒風中,執勤分隊頂風前行,記者耳邊不時傳(chuan) 來官兵互相提醒和鼓勁的聲音。腳下的道路遍地是風化的石頭,稍有不慎就會(hui) 跌倒。沒走多遠,記者的貼身衣物便被汗水浸透,風一吹,寒意徹骨,呼出的熱氣頓時在麵罩上結成冰晶。
到達目的地時已是下午1點,楊炳櫸安排官兵警戒觀察後,拿出單兵自熱食品。熱氣騰騰的飯菜下肚,大家的體(ti) 力逐漸恢複。
返程途中,車輛輪胎意外被尖石紮破。駕駛員徐小成告訴記者:“這裏路況差,車輛磨損大,類似的突發情況常遇到。”說話間,他取出工具,很快便換好了輪胎。
回到連隊,官兵複盤巡邏情況,籌劃準備下一次巡邏。記者在采訪中深切地感到,官兵像一棵棵胡楊,挺立在茫茫戈壁,用忠誠守衛邊防,詮釋著新時代革命軍(jun) 人的責任與(yu) 擔當。(解放軍(jun) 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