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丨向創新要發展——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men) 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企業(ye) 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之一。近日,記者在調研采訪中了解到,無論是國有企業(ye) 還是民營企業(ye) ,都在從(cong) 實際出發,在創新上下功夫,不斷提高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記者來到大慶油田這一天,正趕上寒潮來臨(lin) 的第一天,室外氣溫零下15度。
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第二作業(ye) 區經理 張向東(dong) :當時開采初期油多水少,到了目前油少水多,每采出100噸液量當中有96噸是水,4噸是油,相當於(yu) 在水中撈油,拿油的難度越來越困難。
大慶油田已經開采了63年。幾代大慶人憑借著鐵人精神、大慶精神,一舉(ju) 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成為(wei) 全國工業(ye) 企業(ye) 學習(xi) 的榜樣。到2022年10月,大慶已經累計生產(chan) 原油超過24億(yi) 噸,占國內(nei) 陸地同期原油總產(chan) 量的40%。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推動國有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做大。
大慶油田總經理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 張赫:高質量發展對於(yu) 大慶油田來說,其中首要的就是高質量原油穩產(chan) ,在已經高強度開發63年的基礎上,我們(men) 要實現原油3000萬(wan) 噸高質量穩產(chan) 難度更大。
原油越采越少,要想仍然保持高產(chan) 穩產(chan) ,困難越來越多。記者旁聽了第二作業(ye) 區的晨會(hui) 。采油一廠第二作業(ye) 區有17個(ge) 基層班隊,管理維護著2911口油水井,分布在30平方公裏土地上。記者注意到,每天的晨會(hui) 就是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解決(jue) 問題,把責任落實到每一個(ge) 人身上,確保每一口油水井沒有故障、沒有跑冒滴漏、運行正常。
室外很冷,記者在寒風裏站一會(hui) 兒(er) 就得不停跺跺腳。寒冷天氣下作業(ye) ,人可能凍壞,設備也會(hui) 凍壞。晨會(hui) 後,工人們(men) 就要頂著嚴(yan) 寒對油井進行維護。
大慶油田第一采油廠第二作業(ye) 區經理 張向東(dong) :我們(men) 的油水井的管理難度特別大,就像人的體(ti) 檢一樣,發現問題及時采取維護作業(ye) ,如果停產(chan) 之後,我們(men) 的產(chan) 量任務就無從(cong) 談起。
高質量穩產(chan) ,不僅(jin) 要產(chan) 業(ye) 工人們(men) 繼續發揚鐵人精神的幹勁,也要不斷依靠科技創新來支撐。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麵對原油越采越少的局麵,十八大以來,大慶油田創造的陸相油田開發水平已經達到世界領先,水驅、聚驅、複合驅等核心技術的運用,使主力油田采收率比世界同類油田高出10到15個(ge) 百分點。
複合驅技術是大慶油田正在試驗和采用的自主創新型技術。截至2022年10月,已經累計從(cong) 石頭縫裏“洗”出原油4833萬(wan) 噸,年產(chan) 量連續6年超過400萬(wan) 噸。
大慶油田總經理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 張赫:比如說二氧化碳,在別人看來是廢氣,但是我們(men) 通過創新,把廢氣變成了寶貝,把原本排向空中的二氧化碳埋進地下,把石油驅出來。我們(men) 目前已經累計埋存二氧化碳近200萬(wan) 噸,靠二氧化碳驅油累計已經產(chan) 油80餘(yu) 萬(wan) 噸。
可是資源總有耗盡的那一天,該怎麽(me) 辦呢?寒潮持續影響著鬆遼平原,記者來到大慶油田的第三天,氣溫已經降到零下21℃,還伴隨著5級風。大慶是一個(ge) 百湖之城,有很多的泡澤,記者看到,在封凍的水泡子上,已經建設了一批水麵光伏。
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大慶油田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間,實現“一穩三增”。在穩定國內(nei) 原油高質量穩產(chan) 基礎上,要實現天然氣、頁岩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地熱和風、光等新能源的高質量增產(chan) ,清潔能源替代率達到20%以上。要想達到這一目標,仍然需要不斷地創新驅動來實現。
大慶油田總經理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 張赫:我們(men) 相信,資源有限科技無限,全力推動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為(wei) 國家端穩端牢能源飯碗貢獻大慶油田的力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 張燕生:從(cong) 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角度來講,糧食的安全、能源的安全、大宗商品的安全,這些安全都是中國的生命線。國企和央企在這個(ge) 方麵是負有重要的責任,是中華複興(xing) 戰略全局,對科技、產(chan) 業(ye) 、現代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業(ye) 是社會(hui) 經濟發展和創新驅動的重要力量。二十大報告不僅(jin) 提出,要推動國有企業(ye) 做強做優(you) 做大。同時,也提出要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這就給民營企業(ye) 的未來發展吃了定心丸。
記者來到小米集團的時候,手機相機部總經理易彥正在上海通過視頻與(yu) 北京研發團隊進行課題研究。過幾天是新品手機發布會(hui) ,相機部團隊還在認真研究著相機功能的優(you) 化問題。
民企的發展壯大,同樣離不開創新驅動。易彥是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在手機相機領域,已經是14項發明專(zhuan) 利發明人或共同發明人。幾年來,她所領導的相機部從(cong) 原先零散的幾個(ge) 部門發展成具備完整體(ti) 係架構、遠景規劃和係統級技術儲(chu) 備能力的高科技部門,使相機成為(wei) 手機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之一。
冬日的夜晚,記者看到,小米辦公樓不少的窗戶還亮著燈。白天與(yu) 易彥進行了溝通,夜晚,相機部的夜梟團隊還在做著測試工作。
經過與(yu) 工程師長時間的了解,記者大概知道了他們(men) 在做什麽(me) 。按下快門,一張照片在不到3秒的時間裏,要經過去噪、提亮、細節增強、色彩還原、對齊等等十幾項環節的計算,這背後,每一個(ge) 環節都要依靠不同的AI算法,最終展示出一張細節清晰、顏色真實、畫麵幹淨的夜景照片。
小米集團高級算法工程師 夜梟算法研發負責人 馮(feng) 超禹:夜梟算法,不光可以應用到手機拍照領域,還可以應用到自動駕駛,或者監控領域,在夜景下可以將畫麵處理得更清晰。
去年,在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普遍下滑情況下,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連續兩(liang) 個(ge) 季度實現環比提升,在全球55個(ge) 國家和地區排名前三,歐洲地區排名第二。
小米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 高級副總裁 曾學忠:科技創新是我們(men) 企業(ye) 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們(men) 安身立命長遠發展的資源,所以我們(men) 的高質量發展都是靠著科技創新。在咱們(men) 國家這次二十大特別強調的智能製造方麵,我們(men) 構建了行業(ye) 一流的燈塔工廠,探索高質量高效率發展,把技術為(wei) 本、技術創新作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源動力和推進器。
一款人形機器人,在2022年8月已經有過正式亮相。它身高177cm,體(ti) 重52kg,能感知45種人類語義(yi) 情緒,自主行走。現在,工程師們(men) 正在進一步優(you) 化擬人化的仿生功能,讓它變得更聰明、更靈活。
二十大報告提出,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ye) 引領支撐作用。一個(ge) 麵向未來的企業(ye) ,不僅(jin) 要在現有產(chan) 品上始終具備核心競爭(zheng) 力,在未來領域也要不斷探索和深耕。
實體(ti) 經濟是社會(hui) 經濟發展的基礎。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主題。記者走進一家家企業(ye) 看到,紮實幹事創業(ye) 、積極創新發展,實體(ti) 經濟正在煥發著新活力。
核電技術已經列為(wei) 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的重大成果之一,中核集團持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不僅(jin) 利用核能發電,還利用核能供熱,可以為(wei) 企業(ye) 節約天然氣,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經濟賬可觀,環保賬更亮眼。
在海南三亞(ya) 西南200公裏外的深海海域,我國首個(ge) 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二期工程正準備開鑽,中海油正在集聚重大油氣工程的技術力量,做最後的攻關(guan) 。
特殊鋼是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之一,中信泰富特鋼集團潛心研發,成功生產(chan) 出直徑1200毫米連鑄圓坯,刷新了最大規格的世界紀錄,正在穩步推進大飛機、高鐵、風電等領域的應用。
推動高質量發展,企業(ye) 責無旁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高質量發展要靠創新。我們(men) 看到,有的企業(ye) 在不斷挖掘潛力,尋找新的增長點;有的企業(ye) 不斷優(you) 化產(chan) 品,出新出彩;有的不斷探索前沿技術,引領行業(ye) 發展。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強化企業(ye) 科技創新主體(ti) 地位。在國家一係列政策的推動下,在企業(ye) 持續的努力下,中國的企業(ye) 一定會(hui) 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wei) 。(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