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防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複燃
嚴(yan) 防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複燃,要完善監管製度,根據新情況、新風險持續彌補監管短板,還要堅持穿透性、全麵性監管。
進入2023年,影子銀行依然是金融監管部門的重點盯防對象。近日,中國銀保監會(hui) 召開黨(dang) 委(擴大)會(hui) 議,深入學習(xi)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精神,提出要堅決(jue) 防範化解金融領域重大風險,其中,要嚴(yan) 防各類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複燃。
厘清影子銀行概念,是防範化解風險的前提。首先,它是“銀行的影子”;其次,它“在陰影下運行”,遊離於(yu) 監管之外,風險底數難以摸清,仿佛一個(ge) 看不清的對手。影子銀行興(xing) 起的原因之一,是追逐短期收益和絕對利潤。
在我國,企業(ye) 、居民的主要融資渠道是銀行信貸,但銀行受到嚴(yan) 格的監管約束,部分業(ye) 務無法滿足信貸合規要求,怎麽(me) 辦?於(yu) 是,就有人開始繞道、嵌套,假借其他名義(yi) 來做。但本質上仍是銀行信貸業(ye) 務,就是“銀行的影子”,即通道業(ye) 務。狹義(yi) 的、風險較高的影子銀行包括同業(ye) 特定目的載體(ti) 投資和同業(ye) 理財、委托貸款、信托貸款、P2P網絡貸款等。
近期,我國企業(ye) 信貸需求有所下降,這時更要特別警惕資金空轉問題。例如,多層嵌套、結構複雜的金融產(chan) 品可能死灰複燃,謹防假創新、偽(wei) 創新的行為(wei) 卷土重來。此外,信貸資金繞道、違規流入限製性領域的現象也可能有所抬頭。
世界各國為(wei) 何普遍重視監管影子銀行?一方麵,它具有係統性風險特征。該風險不僅(jin) 隱匿交叉、傳(chuan) 染性強,一旦爆發還極易危及全局。比如,國際上公認影子銀行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之一;另一方麵,影子銀行會(hui) 導致資金脫實向虛,大量資金陷入“以錢生錢”的空轉遊戲,市場資源配置被扭曲,金融與(yu) 實體(ti) 經濟的良性循環被破壞。
近年來,我國下大力氣整治影子銀行,並已取得顯著成效。梳理監管部門近年的工作重點,我們(men) 能夠看到一條清晰的脈絡:2019年,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2020年,繼續拆解影子銀行;2021年,對高風險影子銀行業(ye) 務的新形式新變種露頭就打;2022年,持續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相關(guan) 工作已從(cong) 全麵整治進入重點攻關(guan) ,從(cong) 有序化解到持續拆解,同時這也表明相關(guan) 工作較為(wei) 艱巨,需要久久為(wei) 功。2017年至2019年,經過三年的專(zhuan) 項治理,廣義(yi) 影子銀行規模較曆史峰值縮減近16萬(wan) 億(yi) 元,狹義(yi) 高風險影子銀行規模較曆史峰值縮減12萬(wan) 億(yi) 元。
影子銀行之所以能夠“在陰影下運行”,一個(ge) 重要原因就是監管不到位,相關(guan) 風險無法被有效識別。嚴(yan) 防高風險影子銀行死灰複燃,要在鞏固既有成果的基礎上著力加強監管。接下來,要完善監管製度,根據新情況、新風險持續彌補監管短板,防止出現“用牛欄去關(guan) 貓”這種不匹配的無效監管。與(yu) 此同時,還要堅持穿透性、全麵性監管。一方麵,善用現代科技手段,撥開多層嵌套迷霧,清晰、有效識別金融產(chan) 品的底層資產(chan) ,摸清風險底數;另一方麵,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納入監管,不留監管死角和盲區,讓風險無處遁形。
郭子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