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遇見未來”主題展在中國科技館展出 融合科技文化藝術教育

發布時間:2023-01-28 15:2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cong)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chuan) 播中心獲悉,該中心與(yu) 中國科技館聯合主辦的“遇見未來”主題展,已於(yu) 兔年春節假期的大年初三起在中國科技館正式展出,免費對公眾(zhong) 開放。

  “遇見未來”主題展布展麵積2000平方米,以科技、文化、藝術、教育融合為(wei) 策展理念,共有18個(ge) 展項,旨在從(cong) “遇見”中出發,進而探索、破困、暢遊、追尋“未來”生活,將科學家與(yu) 藝術家對未來世界的科學暢想與(yu) 價(jia) 值觀念融匯其中。

  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chuan) 播中心介紹說,“遇見未來”主題展主要展出內(nei) 容包括:一是基於(yu) 嫦娥二號衛星全月影像、地形數據以及嫦娥三號、四號、五號著陸點真實數據構建的展項“指尖月球”,首次實現三維月球多點觸摸互動。

  二是“寰宇全圖”係列的數字科技部分——“技術史地圖”,觀眾(zhong) 可通過手機掃描,按曆史脈絡,去尋找每幅畫下提示的增強現實(AR)互動點,深入了解世界技術發展史。

  三是科學家與(yu) 藝術家共同創作的NFT藝術作品——“尼比魯地球引力”,感受機械與(yu) 智能的深度融合。

  四是融合現代藝術與(yu) AR技術的互動體(ti) 驗作品——“共境”,公眾(zhong) 可通過手機掃描,點選自己喜歡的雕塑作品,進行放大、縮小、旋轉,與(yu) 現實場景進行融合並拍照(或視頻)互動。

  有觀眾(zhong) 參觀後認為(wei) ,“遇見未來”主題展通過科學與(yu) 文化藝術的融合,既讓科學生動,也讓文化與(yu) 藝術更具啟發性和教育性,還能讓參觀者從(cong) 中找到情感聯係,產(chan) 生共鳴。

  據了解,“遇見未來”主題展位於(yu) 中國科技館一層“短期展廳”,將持續展出數月時間,展出期間該展覽免費對公眾(zhong) 開放。(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