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佳山:春節檔見證中國電影曆史性時刻
兔年伊始,全國人民沉浸在濃厚的春節節日氛圍之際,由《滿江紅》《流浪地球2》《無名》《深海》《熊出沒·伴我“熊芯”》《交換人生》等影片構成的2023年春節檔,也取得了振奮人心的票房表現和持續的如潮好評。這充分證明我國電影市場的持續回暖。
從(cong) 2010年開始,我國的電影產(chan) 業(ye) 進入到跨越式增長周期,在票房高歌猛進的同時,各類院線也在三四線城市和廣大縣級市不斷落地。再加上第三次消費升級的拓展和深化,春節的節日消費也開始從(cong) 以往的注重餐飲等物質性消費,一步步向文化娛樂(le) 消費擴展。2013年,《西遊·降魔篇》在春節期間斬獲7.8億(yi) 元的票房,正式拉開了春節檔的序幕,此後,春節檔的全年票房占比也不斷攀升,其在全年檔期的中心地位已明確確立。
今年春節檔更是意義(yi) 非凡。盡管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影視行業(ye) 都遭遇廣泛的衝(chong) 擊,美國業(ye) 界甚至認為(wei) 美國電影市場再也回不到2019年,我國影視行業(ye) 也一度不被看好,但我國電影產(chan) 業(ye) 卻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流浪地球2》就深刻說明,我國電影的文化工業(ye) 水平,不僅(jin) 沒有因為(wei) 疫情而停滯不前,反而在2019年春節檔《流浪地球1》《瘋狂的外星人》的基礎上,經由《刺殺小說家》《獨行月球》等影片的不斷積累,達到了新的高度。
在《流浪地球2》等影片中已經相對被熟練使用的虛擬拍攝等影視新技術,是上一周期廣大觀眾(zhong) 更為(wei) 熟悉的綠幕拍攝之後出現的新電影形態。因為(wei) 技術、人才、行業(ye) 規模等門檻的限製,這一新的電影形態目前就世界範圍而言,也僅(jin) 有美國等極少數國家能掌握,它代表著世界電影的未來發展方向。所以,從(cong) 《流浪地球1》到《流浪地球2》,不僅(jin) 是一個(ge) 係列影片自身的成功,也不止是中國科幻電影的成功,還真切地折射出中國電影在文化工業(ye) 領域一步一個(ge) 腳印的艱難探索。
不僅(jin) 如此,《滿江紅》《無名》等影片更代表了積極的行業(ye) 發展信號,我國電影產(chan) 業(ye) 正呈現出商業(ye) 類型電影、主旋律和藝術電影之間有機平衡、深度融合的發展特征。《滿江紅》在表麵上薈聚了當下最有代表性的喜劇演員,在情節上也是這一周期中國電影觀眾(zhong) 頗為(wei) 熟悉的反轉模式,其內(nei) 核卻仍是非常深沉的藝術電影追求,無論是複雜的敘事結構安排,還是對於(yu) 相關(guan) 喜劇演員的使用都踐行了相關(guan) 藝術電影的基本觀念。同時,張藝謀導演在《滿江紅》中也非常收放自如地表達了具象為(wei) 宋詞《滿江紅》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一個(ge) 成熟的電影行業(ye) ,就是要達到商業(ye) 類型電影、主旋律和藝術電影的平衡、融合發展,經過世紀之交以來的市場化、產(chan) 業(ye) 化改革,中國電影終於(yu) 迎來了這樣的曆史性時刻,並在今年的春節檔集中井噴。
與(yu) 此同時,《熊出沒·伴我“熊芯”》《深海》等動畫電影也在今年春節檔上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同樣是疫情前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進一步加快了近年來中國動畫電影的複蘇和振興(xing) 步伐。經過去年暑期檔《新神榜:楊戩》《山海經之再見怪獸(shou) 》,在今年春節檔既有票房高居第三的《熊出沒·伴我“熊芯”》這樣的“合家歡”類型,也有堅持不懈探索中國動畫表意空間的《深海》這樣的作品,而且《深海》在文化工業(ye) 層麵上同樣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物質消費不斷被滿足之後,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精神文化消費的訴求在今後還將被不斷凸顯。自1983年開始,春節闔家歡聚之際,大年除夕看春晚成為(wei) “新民俗”,就是最為(wei) 鮮活的明證。近十年來,春節看電影成為(wei) 又一個(ge) “新民俗”。這充分說明,春節這一中華民族最為(wei) 普遍、最為(wei) 重要的傳(chuan) 統節日的節日形態還在進一步推陳出新,從(cong) 電視、電影到直播等,新的媒介形態在其中的角色也正進一步突出,並發揮著非常關(guan) 鍵的媒介杠杆效應。我們(men) 應以更為(wei) 開放、包容的胸襟麵對春節等中國傳(chuan) 統節日的形態不斷更新,在世界範圍拓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外傳(chuan) 播的新路徑,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構建更為(wei) 開放、有機、多元的人文共同體(ti) 。(作者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孫佳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