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年訴訟告一段落 加拿大原住民獲得賠償
□ 際文
當地時間1月21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已同意就寄宿學校給當地原住民語言文化造成的破壞提供28億(yi) 加元(約合人民幣142億(yi) 元)的賠償(chang) ,以了結原住民群體(ti) 就此發起的集體(ti) 訴訟。而作為(wei) 交換,索賠人需同意“全麵、徹底和永遠”放棄對加拿大的索賠,包括由於(yu) 寄宿學校對原住民造成的集體(ti) 傷(shang) 害而引起的各種索賠要求。
對此有分析指出,加拿大政府用錢了結了一場持續十餘(yu) 年的訴訟,但是這並不能掩蓋他們(men) 對原住民犯下的種種罪行。
長達十餘(yu) 年的訴訟
從(cong) 2012年開始,原住民就印第安寄宿學校製度給他們(men) 造成的語言和文化損失向加拿大政府發起集體(ti) 訴訟並提出賠償(chang) 要求,而之所以直到十餘(yu) 年後才有了結果,是因為(wei) 此前加拿大政府對此事一直持否認態度。
事件的轉機發生在2021年。
那年5月28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lun) 比亞(ya) 省坎盧普斯的一所原印第安人寄宿學校中,發現了215具印第安兒(er) 童的遺骸。事件一出,輿論嘩然,加拿大針對印第安人的種族滅絕一時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這之後又有許多印第安兒(er) 童遺骸在寄宿學校的舊址附近發現。加拿大和解與(yu) 真相委員會(hui) 2015年的調查報告顯示,從(cong) 1876年加拿大政府開始強製對原住民兒(er) 童實行寄宿製至1996年最後一所寄宿學校關(guan) 閉,時間長達120年。在這一百多年中,約有三成的原住民兒(er) 童(約150000人)曾經被安置於(yu) 寄宿學校中,至少6000名學童在就學期間死亡。而根據幸存者的回憶,在加拿大多地的寄宿學校,原住民兒(er) 童曾遭受長期性侵、虐待和殘害的例子比比皆是。“當年在寄宿學校,無論是精神還是身體(ti) ,都遭到了嚴(yan) 重虐待,比如毆打和性侵,我們(men) 在校期間的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壓抑的,每天的日子心驚膽戰。”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在2008年的一篇報道中還提到,有相關(guan) 文件顯示,部分印第安人寄宿學校在加拿大政府知情的情況下,故意對原住民兒(er) 童進行所謂的“營養(yang) 實驗”。此類實驗迫使受試兒(er) 童維持饑餓狀態,再給予或不給予他們(men) 維生素或某些食物,以進行對照實驗研究“營養(yang) 補充的效果”。
此案原告之一、土著領袖加裏·費舒克說:“加拿大花了太長時間才承認自己的曆史,承認它犯下的種族滅絕,並認識到寄宿學校對我們(men) 國家造成的集體(ti) 傷(shang) 害。”
另一位土著領袖和原告肖恩·戈特弗裏德森說:“寄宿學校係統摧毀了我們(men) 的語言,深刻地破壞了我們(men) 的文化,並留下了社會(hui) 危害的‘遺產(chan) ’,其影響超出了我們(men) 這一代人。我們(men) 需要很多代人才能治愈。”
掩蓋不住的黑曆史
加拿大原住民是這片土地上本來的主人。
加拿大曆史學家泰勒·諾克斯曾在加《國家郵報》發表題為(wei) 《答康拉德·布萊克:在原住民曆史上,我們(men) 不能忽視令人不快的事實》的文章。文章中諾克斯坦言,研究表明,早在歐洲殖民者占領加拿大前,當地原住民就已有了獨特且悠久的文明,然而太多加拿大人固執認為(wei) 自己的文化、社會(hui) 優(you) 越,把自己的意誌強加到他們(men) 認為(wei) 的“低等人”原住民身上。
據文獻記載,1760年英國殖民者踏上北美洲大陸,開始逐步蠶食原住民的領地。由於(yu) 殖民活動、種族衝(chong) 突和疾病流行,加拿大西部98%的印第安人口消亡,許多部落不複存在。
到了19世紀下半葉,英國殖民者和加拿大當局試圖對剩餘(yu) 的原住民進行同化。根據1876年出台的《印第安人法》,印第安人必須居住在貧瘠、狹小的2250個(ge) “保留地”上,凡不居住在這些“保留地”的原住民一律稱為(wei) “不合作者”,被剝奪理應享有的公民權。即使對於(yu) 居住在保留地的原住民,加拿大當局也並未放過。加政府公然通過“土著同化”原則,主張通過文化隔絕和毀滅,在數代人之內(nei) ,將原住民“徹底融入主流社會(hui) ”。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自1870年開始,教會(hui) 在全國各地設置了數以千計的“原住民寄宿學校”,將原住民學齡兒(er) 童強行帶離家庭。孩子們(men) 被勒令不許講民族語言,不許保留本民族的宗教與(yu) 習(xi) 慣,隻能說英語或法語,並“培養(yang) 和保持符合文明規範的言行”。
由於(yu) 這種文化滅絕政策,加上對原住民經濟的扼殺、土地的掠奪,原住民不但人口減少,而且經濟命脈斷絕,前途渺茫,許多人因此染上了酗酒、吸毒等不良習(xi) 慣,更加劇了自身和民族命運的悲慘。
時至今日,這些印第安人寄宿學校的“同化教育”往往也是毀滅性的。CBC稱,絕大多數從(cong) 這些學校走出來的原住民兒(er) 童在回到保留地後,根本無法融入故鄉(xiang) 的文化,學校糟糕的“技能教育”也使得他們(men) 既無法幫助父母,也很難在城市裏找到工作。
政府並未真正反省
麵對越來越多的鐵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不得不承認這一現實。他12日稱作出這一宣布是“困難”的,並承認“工作才剛剛開始”,承諾政府將為(wei) 每一步提供幫助。
不過,有分析認為(wei) ,特魯多政府承認對原住民犯下的罪行隻不過是表麵文章,在這個(ge) 赫然標榜為(wei) “多元文化”的國家,原住民的權益根本無法得到保障。
2007年9月13日,聯合國大會(hui) 通過《原住民權利宣言》,規定尊重原住民的個(ge) 人和集體(ti) 權利,尊重、維護和加強其民族文化認同,強調在保護其自身需要和尊嚴(yan) 前提下追求發展。這一重要的宣言獲得絕大多數國家的讚同和響應,144個(ge) 表決(jue) 國,反對票隻有4張,而其中一張反對票,就是加拿大投的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hui) ,加拿大“第一民族議會(hui) ”(Assembly of First Nations)首腦、加拿大三大原住民族的象征性領袖方丹大酋長被邀請坐上了開幕式主席台,坐在加拿大總督和總理身後。但開幕式表演卻在“野生動物”後跳過了漫長的加拿大原住民曆史,直接引入了歐洲人的一片白帆。
2017年9月,安大略省企業(ye) 主出身的聯邦參議員林恩·貝亞(ya) 克發表了一封公開信,稱“寄宿學校充滿了對原住民的善意”,詆毀原住民保留象征原住民身份證是“罔顧自己加拿大公民的身份”,更挑釁般地要求原住民“交出身份證以換取公民權”。迫於(yu) 輿論和公眾(zhong) 壓力,她刪除了公開信,但並未真正反省,更未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有批評者稱,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裏。更可怕的是,加拿大還有無數這樣的自居精英、身處高位者,在原住民問題上既無知又狂妄。
迫於(yu) 種種壓力,近年來,特魯多政府多次公開宣布,將對寄宿學校虐待原住民兒(er) 童事件展開調查。
當地時間1月25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lun) 比亞(ya) 省一原住民團體(ti) 表示,在該省中部內(nei) 陸地區的聖約瑟夫教會(hui) 寄宿學校舊址新發現了66處潛在墓葬。據悉,該原住民團體(ti) 去年使用探地雷達調查了該地0.18平方公裏場地。
真相是永遠無法掩蓋的。正如加拿大原住民服務部長馬克·米勒所說,“在寄宿學校遺址發現小孩子的骨頭,這是對加拿大令人悲痛的曆史和寄宿學校令人發指的行為(wei) 的悲劇性提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