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22年經濟量質齊升 GDP首破5萬億元
中新網福州1月29日電 (記者 龍敏)麵對嚴(yan) 峻複雜的國際環境和疫情衝(chong) 擊,福建2022年有力克服超預期因素影響,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新成效。福建省統計局副局長楊洪春29日在新聞發布會(hui) 上披露,根據地區生產(chan) 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2年全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53109.85億(yi) 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7%。
楊洪春說,這份成績來之不易,這樣的經濟體(ti) 量,意味著將為(wei) 福建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為(wei) 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奠定更加堅實的物質基礎;意味著福建經濟站在新的更高的曆史起點上;意味著“十四五”時期福建經濟的發展基礎將更加牢固、發展支撐將更加有力、發展韌性將更加強勁。
“5萬(wan) 億(yi) 又是我們(men) 再出發的一個(ge) 起點,隻是我們(men) 前進道路上的一個(ge) 台階。”楊洪春說,“十四五”時期福建經濟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是全省地區生產(chan) 總值年均增長6.3%。要達到這個(ge) 目標,全省上下還需加倍努力、接續奮鬥。
2022年,福建力促全省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從(cong) 量的增長看: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協同增長。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上年增長4.7%;農(nong) 林牧漁業(ye) 總產(chan) 值增長3.9%;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5.7%;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3%;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7.5%;出口、財政、金融、居民收入等指標也都實現不同程度增長。
從(cong) 質的提升看:一是發展動能持續積蓄。從(cong) 工業(ye) 看,新動能產(chan) 業(ye) 增長快、韌性足,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7.1%,裝備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長13.7%,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ye) 快11.4個(ge) 和8個(ge) 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chan) 量分別增長39.6%和28.7%。從(cong) 規模以上服務業(ye) 看,現代服務業(ye) 快速發展,1-11月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guan) 服務業(ye) 營業(ye) 收入增長16%,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營業(ye) 收入增長17.6%。
二是發展後勁增強。一批穩投資、促發展、惠民生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速形成實物工作量,為(wei) 穩增長提供強勁動力。基礎設施投資比上年增長15%,高於(yu) 全省投資增幅7.5個(ge) 百分點。工業(ye) 改造升級力度持續加大,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較快增長,經濟發展後勁增強。改建和技術改造投資增長37.8%,比全省投資增速快30.3個(ge) 百分點;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增長11.7%。
三是發展活力有效釋放。隨著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入,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市場主體(ti) 活躍度保持在較高水平,截至2022年末,全省一套表調查單位數比上年末增長13.3%。
四是民生保障紮實有力。財政民生支出增長10.1%,增幅比上年提高1.6個(ge) 百分點,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6.2%。城鎮新增就業(ye) 人數、城鎮失業(ye) 人員再就業(ye) 人數超額完成年度目標。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2.15,比上年縮小0.05。保供穩價(jia) 有力有效,居民消費價(jia) 格上漲1.9%。
楊洪春分析稱,2022年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從(cong) 年初起即呈現高於(yu) 全國平均水平的發展態勢,居東(dong) 部地區前列,並貫穿全年,充分體(ti) 現了全省經濟的增長潛力。
2023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guan) 鍵一年,楊洪春認為(wei) ,盡管經濟發展還麵臨(lin) 不少的困難和問題,但隨著疫情防控轉入新階段,生產(chan) 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複,經濟增長內(nei) 生動力將進一步增強,2023年中國經濟將會(hui) 整體(ti) 好轉,這樣的宏觀環境將為(wei) 福建經濟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
福建經濟發展還有不少有利因素,比如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調整優(you) 化,新動能、新業(ye) 態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工業(ye) 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對後續增加產(chan) 能、推動增長提供了強大的後勁;要素供應充足,市場價(jia) 格總體(ti) 平穩,為(wei) 經濟發展創造了較為(wei) 寬鬆的環境。楊洪春說,要把這些積極因素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發展成效,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麵深化改革開放,促進閩台融合發展,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與(yu) 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力促經濟發展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