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豐都:“幫”到“興” “萬企興萬村”蹚出興村路子
中新網重慶1月29日電 (楊夢逸) 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國家森林鄉(xiang) 村、重慶市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重慶市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曾經平平無奇的小山村為(wei) 何能在短短幾年時間“脫胎換骨”,近年來先後榮獲數十項榮譽?記者本月跟隨由中國新聞社重慶分社、豐(feng) 都縣委統戰部主辦的“同心共繪鄉(xiang) 村‘興(xing) ’風景——聚焦重慶統一戰線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活動走進重慶豐(feng) 都縣高家鎮建國村,找到了答案。
鄉(xiang) 村要振興(xing) ,農(nong) 民要富裕,歸根結底要靠產(chan) 業(ye) 發展。建國村土地以沙土地為(wei) 主,適宜藠頭種植,幾十年來村民們(men) 一直以種植藠頭為(wei) 生。村裏的小作坊收購加工,讓村民們(men) 也有一定的收入。如何讓“小藠頭”變成“大產(chan) 業(ye) ”,提升收入,一直是困擾建國村的難題。
1994年,建國村村民肖朝陽成立重慶豐(feng) 都明富實業(ye) 有限公司,曾經的小作坊規模逐漸變大。近年來,建國村采取“公司+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的模式,種植藠頭1000畝(mu) ,產(chan) 品成功認證HACCP體(ti) 係,打通國外銷售渠道,遠銷日本、韓國、馬來西亞(ya) 等國家。明富公司免費提供化肥和種植技術,藠頭產(chan) 量與(yu) 銷量均大幅提升,2022年銷售藠頭產(chan) 品2400餘(yu) 噸,綜合產(chan) 值突破2000萬(wan) 元,村民種植藠頭的收入也大幅增加。
除了藠頭、建國村的肉牛也遠近聞名。位於(yu) 高家鎮的重慶恒都農(nong)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所生產(chan) 的肉牛長期穩居京東(dong) 、天貓等電商平台生鮮牛肉類銷量榜第一名,年產(chan) 值超過30億(yi) 元,納稅900萬(wan) 元,吸納本地100餘(yu) 人進廠就業(ye) ,平均每人每月工資近4000元,每頭牛崽經農(nong) 戶8到12個(ge) 月的飼養(yang) ,還能獲利3000到5000元。
利用肉牛養(yang) 殖產(chan) 生的糞便,建國村成立了重慶豐(feng) 澤園肥業(ye) 有限公司,年處理牛糞45萬(wan) 噸、生產(chan) 有機肥15萬(wan) 噸,產(chan) 值超600萬(wan) 元,在變廢為(wei) 寶的同時,吸納數十名當地村民就業(ye) ,為(wei) 村民每月增加3500餘(yu) 元工資收入。
豐(feng) 都縣高家鎮建國村在該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工商聯等部門推動下,與(yu) 聯係幫扶民營企業(ye) 共同深入開展“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行動,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nong) 業(ye) ,先後扶持發展肉牛、金雞等專(zhuan) 業(ye) 合作社8家,培育產(chan) 業(ye) 大戶、家庭農(nong) 場30戶,種植藠頭、花果桃、白茶、中藥材等特色經濟林4200畝(mu) ,發展新型農(nong) 家樂(le) 3家,並與(yu) 重慶恒都農(nong)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重慶豐(feng) 都明富實業(ye) 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ye) 結對幫扶,實現資源共享、幫扶共促、發展共贏,走出了一條產(chan) 業(ye) 發展與(yu)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有機結合的新路子。2022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計可達2.5萬(wan) 元。
如今,“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已經在豐(feng) 都“遍地開花”。在虎威鎮,紅岩村村民餘(yu) 誌瓊已經在重慶豐(feng) 都三和榨菜有限公司工作了21年。21年來,餘(yu) 誌瓊見證了生產(chan) 線從(cong) 人工變成機械化生產(chan) ,榨菜從(cong) “青疙瘩”變成“金疙瘩”,村民的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我在廠裏從(cong) 事裝箱打包工作,每個(ge) 月收入3000多元,不僅(jin) 離家近,閑時還能幫父母種植青菜頭,每年還有幾千塊收入。”餘(yu) 誌瓊說。
2006年,從(cong) 日本留學歸來的黃涵回到家鄉(xiang) ,憑借自己海外留學經曆和所學的國際貿易知識,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並針對國外的飲食習(xi) 慣,研發出了日本、韓國等多個(ge) 國家市民喜愛的口味產(chan) 品,產(chan) 品遠銷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ya) 等地,近三年來,產(chan) 品年均出口增長20%以上,贏得了國內(nei) 外客戶的好評和市場認可。目前,重慶豐(feng) 都三和榨菜有限公司年出口量7000餘(yu) 噸,讓豐(feng) 都的青菜頭及精加工榨菜,在國際市場站穩了腳跟。
不僅(jin) 如此,近年來,在黃涵的帶領下,三和榨菜把龍頭與(yu) 基地、企業(ye) 與(yu) 農(nong) 戶有機統一起來,不斷探索完善一體(ti) 化經營模式,在現有的1.2萬(wan) 畝(mu) 原料種植基地實行“提供技術,免費供種”,同時以農(nong) 民持股分紅、貼息返還、實習(xi) 就業(ye) 等方式,助農(nong) 發展。該企業(ye) 不僅(jin) 常年提供就業(ye) 崗位150餘(yu) 個(ge) ,還帶動周邊村鎮7000餘(yu) 農(nong) 戶種植青菜頭增收。
“村民變股民、農(nong) 民變工人。”豐(feng) 都縣通過建立利益聯結機製,統一流轉土地入股公司,吸納附近農(nong) 戶就地就業(ye) ,帶動周邊大戶共同發展。此外,該縣采取收益保底、利潤分紅等利益分配方式,實現村企聯股、聯利、聯心。在企業(ye) 的帶動下,村民走上了“興(xing) ”村之路。
“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如果企業(ye) 隻是盡義(yi) 務,那僅(jin) 僅(jin) 是‘幫’而不是‘興(xing) ’,一定要用市場化的手段,用利益連接機製實現雙贏、多贏,一定要選擇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相關(guan) 聯的企業(ye) ,扶持相關(guan) 新農(nong) 人幫助農(nong) 戶。”重慶豐(feng) 都縣委書(shu) 記張國忠表示,該縣下一步將推行“新農(nong) 人+村集體(ti) +新農(nong) 戶”的模式,讓“萬(wan) 企興(xing) 萬(wan) 村”在市場化軌道下運行,讓農(nong) 民增收致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