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春節檔競爭激烈,《滿江紅》為何奪冠

發布時間:2023-01-30 11:23:00來源: 解放日報

  拍攝時間不到60天、場景不出山西一座大院,卻逆襲科幻電影大製作《流浪地球2》 春節檔競爭(zheng) 激烈,《滿江紅》為(wei) 何奪冠

  轟轟烈烈的2023年春節檔大幕落下,特效和口碑都超過前作的《流浪地球2》沒能拿下今年春節檔票房冠軍(jun) ,上映兩(liang) 天逆襲並最終奪冠的是張藝謀執導的《滿江紅》。

  年輕導演輸給辛辣老將不丟(diu) 人,單論影片口碑,《滿江紅》也未見得比《流浪地球2》差,但後者是一部具有中國科幻電影裏程碑意義(yi) 的重工業(ye) 大作,而前者的拍攝時間不到60天、場景不出山西的一座大院,多少給人一種螞蟻扳倒大象之感。一時間,“偷票房”“資本操控”等陰謀論迭出,以至片方不得不發聲明維權。

  《流浪地球2》當前,原本並不被特別看好的《滿江紅》為(wei) 何能成功分走最大的票房蛋糕,值得行業(ye) 深思。

  一出漂亮的“行活”

  《滿江紅》編劇陳宇曾說,這部作品的創作緣起是山西的一座古宅,導演張藝謀讓他去那裏轉一轉,看是否能以空間為(wei) 背景生發一個(ge) 故事,其餘(yu) 沒有任何幹涉。在兩(liang) 人的反複商討和細節磨合中,劇本確定為(wei) 講述南宋年間一個(ge) 小兵與(yu) 親(qin) 兵營副統領機緣巧合被裹挾進巨大陰謀的故事。嚴(yan) 格遵循“三一律”的結構、幾乎可以按生旦淨末醜(chou) 劃分的角色,再加上層層反轉的情節,使這部電影讓很多人看出了“劇本殺”感。

  記者看完電影最大的感受不是“劇本殺”,而是“行活”感。相比《流浪地球2》在波瀾壯闊科幻史詩上的探索,《無名》在多線敘事手法上的嚐試,以及《深海》在“粒子水墨”表達上的鑽研,《滿江紅》更像是在特定空間裏做了一個(ge) 漂亮的“行活”。它的成功有跡可循,讓人覺得高票房電影也許真的可以被精密計算出來。

  比如,陳宇透露,當確立影片的商業(ye) 大片屬性以及成本、檔期後,演員的設計就已經反饋到創作過程中。因為(wei) 需要用到兩(liang) 個(ge) “頂流”,劇本結構會(hui) 圍繞他們(men) 而設置。當沈騰、易烊千璽兩(liang) 位領銜主演確定後,在賦予人物設定同時,也會(hui) 結合每個(ge) 人的說話、行為(wei) 方式做調整。張藝謀打消了陳宇原本在最後十分鍾加入外星人,講一個(ge) 科幻故事的念頭,也在開拍前一個(ge) 多月放棄了自己一鏡到底的探索。他的理由很清醒:一鏡到底給大型商業(ye) 類型片所帶來的損失太大了。

  於(yu) 是在《滿江紅》中,觀眾(zhong) 看到了緊張的戲、精妙的局,三步一個(ge) 反轉的節奏,沈騰、易烊千璽、張譯、雷佳音等不同以往的角色形象,以及結尾上升到中國人上千年的情感基因的熱血高潮。張藝謀在電影裏加入了許多自身的鮮明特質,比如利用老宅場景所設計的獨特視覺構圖,豫劇唱段配樂(le) 帶來濃鬱的民俗風,包括結尾段落大多數觀眾(zhong) 了然於(yu) 胸的“奧運會(hui) 開幕式觀感”等。但看完《滿江紅》,仍然讓人覺得這腔熱血裏好像少了一點什麽(me) 。也許因為(wei) 它的每一個(ge) 環節都太過於(yu) 精密計算,起承轉合得過於(yu) 工整,甚至所要求的“30次笑點”都仿佛是為(wei) 春節檔提前埋好的熱搜伏筆。

  《滿江紅》與(yu) 張藝謀早期的電影《英雄》很像,主題都是“刺秦”,隻不過一個(ge) 刺殺的是秦始皇,一個(ge) 刺殺的是秦檜,最後主人公都出於(yu) 某種大局觀而放棄行刺本身,帶來一種超然的戲劇意味。在講述方式上,張藝謀在《滿江紅》中拋棄了《英雄》的誇張藝術表達,進一步貼近觀眾(zhong) 。很多人看了《英雄》一頭霧水,但大多數觀眾(zhong) 看得懂《滿江紅》。

  張藝謀曾說,現在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做一名職業(ye) 導演。他以60天拍攝的商業(ye) 大片,國內(nei) 票房打敗了十年磨一劍的《阿凡達2》、七年磨一劍的《深海》,也暫時超越了代表國產(chan) 電影工業(ye) 化水準的《流浪地球2》,也許可以證明,足夠純熟的職業(ye) 技巧可以保障拍電影不再成為(wei) 一場充滿風險的商業(ye) 投資。正如陳宇所說,如今的張藝謀越來越清晰自己想做的東(dong) 西是什麽(me) ,他在不停地做減法,“哪怕很多是有價(jia) 值的、值得做的東(dong) 西,他都會(hui) 去掉,集中注意力在簡單的講故事上”。

  《滿江紅》能在今年如此內(nei) 卷的春節檔中,打敗包括《流浪地球2》在內(nei) 的諸多大片,最終靠的也許還是張藝謀鑽研透了的講故事能力。但任何妨礙講故事的因素是否都值得被減去?電影的終極是什麽(me) ,值得人們(men) 不斷思考。

  藝術與(yu) 商業(ye) 並不矛盾

  有人曾笑稱今年春節檔中,《無名》和《滿江紅》本質上是同一個(ge) 故事,但兩(liang) 部電影有著截然相反的藝術追求。盡管《無名》在預告中打出了“超級商業(ye) 大片”的標簽,但顯然《滿江紅》更符合這一定位。

  在上海發布會(hui) 上,《無名》導演程耳曾誠懇地對媒體(ti) 表示,第一次在預告片中宣布自己是“超級商業(ye) 大片”,“如果大家願意相信我的話,它真的很商業(ye) ——我不會(hui) 把一個(ge) 不好的電影,說是一個(ge) 好的電影,《無名》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程耳的話也許說對了一半,《無名》的確是一部好電影,但它一點都不商業(ye) 。從(cong) 講故事的方法上就體(ti) 現出來了。

  《無名》中,有一段以截然不同的狀態重複出現的情節。王一博飾演的葉秘書(shu) 和梁朝偉(wei) 飾演的何主任在房間內(nei) 對打,一個(ge) 版本裏,何主任被葉秘書(shu) 用窗簾布勒住,窒息而死,在下一場戲中,兩(liang) 人又重新扭打起來,但這次何主任反敗為(wei) 勝,將葉秘書(shu) 從(cong) 樓梯上擊落。對於(yu) 這段自相矛盾的戲碼,較為(wei) 令人信服的解讀是:如果仔細觀看細節,會(hui) 發現其中有一個(ge) 明顯的偷窺視角,這個(ge) 偷窺者的加入,使這段故事出現了模糊和多義(yi) 性。

  這種讓人看不懂的敘事方式是好是壞?這也許要從(cong) 《無名》的文學本源上來看。程耳曾在采訪中表示,“文學是電影的土壤,文學修養(yang) 的高低大致決(jue) 定了未來電影的好壞”,而他受影響較大的作家是南美作家博爾赫斯,甚至為(wei) 了避免翻譯的幹擾,他會(hui) 找來不同的翻譯版本比較閱讀。博爾赫斯的代表作是小說《交叉小徑的花園》,而《無名》的故事包括敘事方式,都在這篇小說中有跡可循。

  《交叉小徑的花園》講述一戰中一位來自中國的間諜如何躲避追蹤傳(chuan) 遞情報的故事,但主體(ti) 部分卻在探討“一本小說怎麽(me) 才能是無限的”。主人公在漢學家阿爾貝的家中見到了祖先崔朋留下的“交叉小徑的花園”和一封帶有線索提示的信,由此悟到崔朋在小說中將人物麵臨(lin) 的各種可能性同時展開又互相交叉,以此產(chan) 生小說的矛盾。這和《無名》中的打鬥段落很像,闖進來的葉秘書(shu) 可能殺死何主任,或是兩(liang) 個(ge) 人都可能活命,兩(liang) 種可能性在作品中交叉,形成“無限”的影像空間。值得一提的是,這段打戲完全沒有台詞,程耳純以電影的鏡頭語言構建了這座敘事迷宮,但凡王一博和梁朝偉(wei) 在打鬥中說出一句“有人在偷看”,觀眾(zhong) 瞬間便懂了,但這種後現代文學的格調會(hui) 被消解。

  采用類似博爾赫斯的敘事手法,使得《無名》在藝術上也許走得更前,但也離大眾(zhong) 趣味更加遠。有多少人願意在春節檔的影院中體(ti) 驗這種敘事手法呢?

  很難講《滿江紅》的做法是否真的比《無名》更成熟、可取,但不管觀眾(zhong) 看得懂還是看不懂,接受還是排斥這種表達方式,隻要他們(men) 最終要傳(chuan) 達的東(dong) 西殊途同歸,那麽(me) 二者無疑在商業(ye) 上都是成功的。(本報記者 鍾菡)

  (來源:解放日報 2023年1月29日 05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