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怎麽幹?——商務部有關負責人回應商務運行熱點
新華全媒+丨2023年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怎麽(me) 幹?——商務部有關(guan) 負責人回應商務運行熱點
新華社北京2月2日電題:2023年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怎麽(me) 幹?——商務部有關(guan) 負責人回應商務運行熱點
新華社記者謝希瑤、潘潔
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2日在國新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2022年,我國消費市場基本穩定,對外貿易好於(yu) 預期,利用外資保持增長。
2023年,我國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怎麽(me) 幹?商務部有關(guan) 負責人在發布會(hui) 上回應商務運行熱點。
三方麵著力恢複和擴大消費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部署,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1月2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進一步對加力擴消費提出明確要求。
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司長徐興(xing) 鋒介紹,今年春節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ye) 銷售額比去年農(nong) 曆同期增長6.8%。2023年將主要從(cong) 三方麵著力促消費:
一是繼續強化政策引領,對已出台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督促檢查,保證政策落實落地落到位,根據今年新形勢,聚焦汽車、家居等重點領域,推動出台一批新政策;二是謀劃重點活動,以“2023消費提振年”為(wei) 主線,統籌開展全國性消費促進活動;三是繼續優(you) 化平台載體(ti) ,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擴大智慧商店、智慧商圈保障作用,多渠道增加優(you) 質供給。
全力支持外貿企業(ye) 抓訂單、拓市場
“站上了新高度,釋放了新動能,作出了新貢獻。”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xing) 乾談及2022年我國外貿發展情況時說。
李興(xing) 乾介紹,2022年我國外貿經受住了各種風險考驗,表現超出預期。規模再創曆史新高,突破4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以電動汽車、光伏產(chan) 品、鋰電池出口為(wei) 代表的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chan) 品成為(wei) 出口新增長點;全年貨物與(yu) 服務淨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達到17.1%,拉動GDP增長0.5個(ge) 百分點。
“進入2023年,全球經貿形勢極其嚴(yan) 峻,下行壓力明顯加大。”李興(xing) 乾說,我國外貿領域主要矛盾,從(cong) 去年的供應鏈受阻、履約能力不足,已經轉變為(wei) 當前的外需走弱、訂單下降,這是一個(ge) 重要的變化。商務部明確,把強化貿易促進、密切供采對接擺在優(you) 先位置來抓,全力支持外貿企業(ye) 抓訂單、拓市場。麵向外貿企業(ye) 辦好這四件事:
恢複實體(ti) 展,推動國內(nei) 貿易展會(hui) 全麵恢複線下展,辦好進博會(hui) 、廣交會(hui) 、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hui) 等一係列重點展會(hui) ;用好新業(ye) 態,促進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等新業(ye) 態進一步發展,帶動中小微外貿企業(ye) 出口;發掘新需求,發揮駐外使領館經商機構的作用,協助各地方組織企業(ye) 到境外開展貿易合作;支持企業(ye) “走出去”,為(wei) 外貿企業(ye) 跨境商務往來提供更多便利。
存量增量政策疊加發力穩外資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負責人孟華婷介紹,在2021年兩(liang) 位數增長基礎上,2022年我國實際使用外資以人民幣計首次突破1.2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引資規模再創曆史新高,製造業(ye) 引資大幅提升,高技術產(chan) 業(ye) 成為(wei) 重要增長點,主要來源地投資普遍增長,東(dong) 中西部引資全麵增長。
孟華婷坦言,當前,我國吸收外資形勢依然複雜嚴(yan) 峻。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各種不利因素仍在發酵。她也同時表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的工業(ye) 體(ti) 係、豐(feng) 富的人才資源、持續優(you) 化的營商環境等構成的引資綜合優(you) 勢在不斷強化,廣大外國投資者仍有很強的意願來華投資。
去年以來,我國發布了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chan) 業(ye) 目錄,出台了促進製造業(ye) 引資、鼓勵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等一係列專(zhuan) 項政策。孟華婷說,今年將全力推動已出台政策落地開花,並將根據中央部署,再推出一批政策措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疊加發力,將給外資企業(ye) 帶來更多的獲得感。”
孟華婷說,將繼續加強與(yu) 外資企業(ye) 及外國商協會(hui) 常態化交流,幫助解決(jue) 企業(ye) 困難問題,落實好外資企業(ye) 國民待遇,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推動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麵清單,加大現代服務業(ye) 領域開放力度,推動更多外資標誌性項目落地建設;積極引導外資投向先進製造、現代服務、節能環保、科技創新等領域以及中西部和東(dong) 北地區,持續加大高技術產(chan) 業(ye) 引資力度。(新華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