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調查|超時收費,使用不便!智能快遞櫃如何走完最後一百米

發布時間:2023-02-03 16:39:00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盈利較低、使用率降低、服務不到位……

  智能快遞櫃能走完最後一百米嗎?

  曾紅極一時的智能快遞櫃遭遇冷落,諸多的不便,不但成了快遞員和消費者眼中的“雞肋”,使用率下滑,也讓供應商難以維係高成本的投入,“撤櫃”已悄然開始……

  現狀:快速擴張供求失衡盈利較低

  近年來,在北京的小區、寫(xie) 字樓,智能快遞櫃可以說是遍地開花。

  走訪東(dong) 單地鐵站附近區域時發現,在高德地圖APP上搜索“豐(feng) 巢”或“速遞易”,周邊3公裏內(nei) ,“豐(feng) 巢”的點位有43個(ge) ,“速遞易”有6個(ge) 。

  “缺少統籌的快速擴張,帶來了短期的利益,也形成了高成本,運營到一個(ge) 階段,問題就來了……”某智能快遞櫃公司負責人透露,除了采購成本,還需要根據快遞櫃的大小給物業(ye) 提供場地費。約100個(ge) 櫃門的一拖四快遞櫃,年租金約4500元,再加上安裝、電費、運維……一組櫃機的平均使用率能達到4成左右,才能回本。

  統計數據顯示:按8年平均折舊計算,單套快遞櫃每年的總成本為(wei) 16788元。其年收入約17800元,其中快遞員投櫃和廣告收入分別貢獻了9110元和6000元,因消費者支付超時費收入為(wei) 2190元……這樣,算下來,經營一年,也才掙一千多元。

  尷尬:使用率低 受冷落麵臨(lin) 撤櫃

  “智能快遞櫃的供應商來了,想撤櫃,說使用率太低了!”近日,朝陽區某小區微信群裏的一條消息,讓居民“炸開了鍋”。

  “快遞櫃得保留。上次朋友送我的幾箱飲料,直接放門口了,等我回家一看,三箱變兩(liang) 箱了。”“有快遞櫃是好事,但隻能送到樓下或大門口,最後一百米的問題解決(jue) 不了呀!”關(guan) 於(yu) 快遞櫃的去留,居民們(men) 紛紛發表著各自的意見。

  “這是根據大家的需求,爭(zheng) 取了很多時間,還幾經周折才聯係到了供應商,才有了今天的樓下的快遞櫃。這不能說撤就撤了。”了解了一些內(nei) 情的付女士介紹,“去年8月,快遞櫃的供應商就來過一次,想撤櫃。聽說,最近又來觀察了兩(liang) 個(ge) 月,認為(wei) 經營的情況還是不理想,使用率連30%都達不到,這還不夠成本呢!”

  記者調查發現,智能快遞櫃“遇冷”並非個(ge) 例,“撤櫃”也早已開始。“我家小區的快遞櫃一個(ge) 月前就不見了。”家住海澱區的許玲說。

  “智能快遞櫃早就成‘擺設’”了,我在小區住了兩(liang) 年,隻用了兩(liang) 次。而且,快遞員或驛站的工作人員與(yu) 居民也形成了默契,隻要有可能,盡量送到家門口。您說,這種情況下,要它還有用嗎?”許玲說。

  吃虧(kui) 的生意誰也不會(hui) 做,所以,在一些使用率低的小區隻能撤櫃。

  探因:使用不便 快遞員用戶都不買(mai) 賬

  走進東(dong) 城區北二環附近某小區,快遞員小吳將兩(liang) 件包裹塞進了快遞櫃後感慨地說,“前幾年,單量大,人手都不夠。遇上618、雙十一這種好日子,我們(men) 得一大早去搶櫃。可現在居民對快遞櫃的需求小多了,每天投放10件,都算多的。”

  “如果不方便取件,我們(men) 要先征求收件人的意見,才能將包裹放在快遞櫃裏。”快遞員馮(feng) 軍(jun) 說,從(cong) 公司的要求,居民的需求看,也首選送貨上門。另外,遇到一些老小區,有的路特別窄,因為(wei) 快遞車進不去,快遞員也不願意選擇快遞櫃。

  馮(feng) 軍(jun) 算了一筆賬:一般情況下,包裹快到門口時才通知用戶,一次性配送最方便經濟。如果用戶不在,快遞員就要再下樓把包裹放入快遞櫃,重複勞動,還要根據快遞的大小,自掏腰包支付兩(liang) 毛五至四毛不等的管理費。可一單快遞就掙一塊多,去年管理費就沒剩多少了,這吃虧(kui) 的買(mai) 賣,誰都不願意幹。

  從(cong) 居民的角度,投放地址寫(xie) 快遞櫃,雖然省了溝通成本,但隻要一超時就得再花錢,多數人覺得不劃算。因此,快遞櫃的使用就越來越少了。目前,馮(feng) 軍(jun) 一天大約送120個(ge) 件,放進快遞櫃裏的不超過5件。

  自從(cong) 收費後,用得就少了。“不管什麽(me) 原因,快遞進了櫃,隻要超時就得付費。那還不如放家門口,省錢又不用惦記取件的事兒(er) 。”習(xi) 慣了網購的薑欣說,“對於(yu) 手機、化妝品等高價(jia) 值商品,使用快遞櫃還無法當麵驗貨。萬(wan) 一投遞物品在運輸中有損壞、被調包,很容易帶來麻煩和糾紛。”

  最不喜歡快遞櫃的是老年用戶,“還得下樓取件,再往家提,太麻煩也拿不動。有的東(dong) 西太沉,選擇快遞就是解決(jue) 最後這一百米。”

  快遞驛站、小門店以前就承擔著收發快遞的功能,這也壓縮了快遞櫃的拓展空間。產(chan) 業(ye) 時評人張書(shu) 樂(le) 預測,目前,智能快遞櫃很容易被快遞驛站或小門店替代。究其原因,快遞櫃的存儲(chu) 空間有限,大件放不進,小件放不完。商家希望通過超期收費提高流轉,也是爭(zheng) 議頗多。而快遞櫃選位要求也高,方便用戶的地方租金太貴,控製成本帶來的局限性,使小區櫃機覆蓋率太低,達不到良性的投入產(chan) 出比例。

  與(yu) 之相比,小門店,或快遞驛站空間大,有專(zhuan) 人值守,還能提供送貨上門,沒有相應的成本,還能增加店家的聲譽。

  出路:跨界經營 拓展多項生活服務

  麵臨(lin) 困境的智能快遞也在尋求出路。最近,以收取包裹為(wei) 主業(ye) 的快遞櫃,還探索起了生活服務的新業(ye) 務。

  記者在智能快遞櫃的顯示屏上看到,除了“取快遞”和“寄快遞”的基本功能,顯示屏上還能選擇“洗衣洗鞋”“儲(chu) 物下單”“商城”等花哨的服務。

  打開快遞櫃的微信小程序,“生活服務”專(zhuan) 區出現在主頁的顯眼位置,再往下拉,才是儲(chu) 物服務等其他業(ye) 務。商家主推的洗衣服務目前支持衣物清洗、鞋靴清洗和家紡清洗三個(ge) 大類,具體(ti) 包含羽絨服、毛呢大衣、毛衣、運動鞋、床品、毛毯、蠶絲(si) 被和窗簾等。

  在價(jia) 格上,衣鞋搭配洗3至5件,價(jia) 格在99元至149元,冬衣的價(jia) 格會(hui) 貴些,如單洗一件短毛衣、短毛呢大衣,價(jia) 格分別為(wei) 55元、65元,目前洗衣洗鞋對新人優(you) 惠力度較大,如洗護一件羽絨服的價(jia) 格為(wei) 39元。對比發現,相較於(yu) 線下洗衣店,快遞櫃洗衣價(jia) 格上的競爭(zheng) 優(you) 勢不算明顯。

  “快遞櫃不就是取快遞包裹用的嗎?”調查發現,十餘(yu) 位市民中多數人認為(wei) 快遞櫃就是個(ge) 保管包裹的機器,對其他功能知之甚少。拓展新的服務,有人認為(wei) 是“不務正業(ye) ”,也有人覺得,它比傳(chuan) 統洗衣店離居民更近,豐(feng) 富了智能快遞櫃的使用場景,是尋找服務盈利模式的新嚐試。

  專(zhuan) 業(ye) 人士認為(wei) ,開拓洗衣業(ye) 務隻是多元化快遞櫃減少閑置空間的一個(ge) 補充打法。線上下單的洗衣業(ye) 務此前也曾單獨出現在市場中,但很快難以為(wei) 繼。快遞櫃洗衣盡管可以節約成本,但整體(ti) 受限。快遞櫃的容積和呈現形態固定,無法像傳(chuan) 統幹洗店那樣實現稍昂貴或特殊材質衣物的放置要求。

  此外,探索新的服務領域不僅(jin) 要花錢搭建生產(chan) 線,還要“燒錢”來通過試錯去獲得經驗,這個(ge) 過程不會(hui) 太短,還可能讓跨界的快遞櫃廠商出現“水土不服”。

  專(zhuan) 家:適應市場解決(jue) 最後一百米需求

  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wei) ,相對於(yu) 高額的成本及消費者接受度不高的現狀,快遞櫃盈利的新模式仍舊比較單一,投資回報率也不高。總體(ti) 來看,國內(nei) 智能快遞櫃發展處於(yu) 初級階段,尚未形成較為(wei) 成熟的盈利模式。 

  業(ye) 內(nei) 人士趙小敏預計,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快遞送貨上門的方式還是末端派送的主流。除了配送上門,快遞櫃、驛站代收點、自提都是末端派送多元化的重要組合路徑。

  從(cong) 中長期來看,快遞櫃仍有很大發展空間。快遞櫃企業(ye) 要找好角色定位,要充分考慮市場需求,並與(yu) 整個(ge) 行業(ye) 發展的協同。與(yu) 社區生活融合是發展的方向,嚐試與(yu) 物業(ye) 聯動,開發冷櫃、提供居民日常必需品等來解決(jue) 問題。

  盡快取消超時收費,避免引發消費者詬病,維護快遞櫃行業(ye) 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打通快遞業(ye) 的“最後一百米”,更是讓消費者接受服務的關(guan) 鍵。隻有品牌形象好了,終端服務的問題解決(jue) 了,消費者的接受度才會(hui) 慢慢提高,市場才能繁榮起來。(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師悅)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