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三大主線 地方財政加力提效
近期,多地公布2022年預算執行情況及2023年預算草案報告。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地方財政支出強度將加大。地方財政支出將圍繞促進消費恢複、增加有效投資、為(wei) 市場主體(ti) 減負三大主線重點發力。
支出強度加大
從(cong) 多地2023年預算草案看,財政支出安排普遍同比增長。比如,雲(yun) 南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900億(yi) 元,比上年執行增長3%;貴州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按5620億(yi) 元安排(含中央提前下達轉移支付相對固定部分),比2022年初預算5300億(yi) 元增加320億(yi) 元,增長6%,年度預算執行中,中央非固定專(zhuan) 項補助下達後,實際支出還會(hui) 增加。
廣東(dong) 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表示,今年在預算安排上體(ti) 現“三個(ge) 加力”。一是財政支出強度加力,多措並舉(ju) 增加可用財力,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二是專(zhuan) 項債(zhai) 穩投資加力,積極爭(zheng) 取中央專(zhuan) 項債(zhai) 券額度支持,優(you) 化重點投向領域,持續拉動全省投資增長;三是財力下沉基層加力。
業(ye) 內(nei) 人士預期,2023年財政政策力度比2022年更大。在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dong) 看來,加力提效意味著2023年財政基調將持續積極,指向赤字率或有所上調;同時,財政政策要可持續、債(zhai) 務風險可控,意味著地方政府加杠杆空間有限。預計2023年中央財政赤字規模達3.3萬(wan) 億(yi) 元,較2022年上行超6000億(yi) 元;地方財政赤字規模7200億(yi) 元,與(yu) 2022年基本持平。
擴投資促消費
多地在預算報告中強調,將全力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其中,擴投資、促消費是重點。
專(zhuan) 項債(zhai) 是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的重要手段。Wind數據顯示,1月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發行超過4900億(yi) 元,早發快發特征明顯。
1月31日,山西省發行政府債(zhai) 券212.96億(yi) 元,全部為(wei) 新增債(zhai) 券,其中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198.75億(yi) 元。山西省財政廳介紹,財政部提前批額度下達後,全省全力提升發行節奏,本批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券資金集中用於(yu) 山西省保基本、保戰略的關(guan) 鍵任務。
“從(cong) 2023年提前批額度下達時間較早、各地進一步提前儲(chu) 備項目、1月發行較大規模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等信號看,今年是一個(ge) 典型的財政靠前發力年。”廣發證券資深宏觀分析師吳棋瀅說。
在促進消費恢複方麵,湖南省提出,加大稅收、社會(hui) 保障、轉移支付等調節,優(you) 化收入分配結構,增強居民消費能力。貴州省提出,積極籌集資金支持發放消費券等提振消費的政策。
“部分地方向居民發放消費券,就是一種最直接的財政促進消費的方式。”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誌恒說,加強物流、冷鏈、大型商超消費場景基礎設施建設,也是財政政策助力消費的一個(ge) 方向。
為(wei) 企業(ye) 減負
為(wei) 市場主體(ti) 減負增能同樣是地方財政發力重點。
雲(yun) 南省提出,全麵落實組合式稅費支持和助企紓困政策,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市場活力。廣東(dong) 省提出,2023年將從(cong) 支持企業(ye) 上規模、提效能、拓市場以及優(you) 化完善助企紓困政策四方麵加大財力傾(qing) 斜。
“持續完善和精準化減退稅政策是2023年財政政策發力點之一,但更注重精準助企紓困。”開源證券分析師何寧認為(wei) 。
財政部有關(guan) 負責人日前明確,2023年,財政部門將繼續完善稅費支持政策,著力紓解企業(ye) 困難。綜合考慮財政承受能力和助企紓困需要,在落實好前期出台政策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減稅降費措施,增強精準性針對性,及時解決(jue) 市場主體(ti) 反映的突出問題。
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預計,2023年財政貼息和減稅降費將並行。“減稅降費政策將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該延續的延續,該優(you) 化的優(you) 化,著力紓解企業(ye) 困難。同時,財政貼息政策可以通過較少的財政資金撬動企業(ye) 主體(ti) 投資意願,而且可以通過定向發放,用以支持特定領域的資本性支出。”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