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扮演男性力量角色 他們走近單親家庭填補“父親”角色

發布時間:2023-02-06 15:23: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他們(men) 走近單親(qin) 家庭填補“父親(qin) ”角色

  扮演男性力量的角色 彌補單親(qin) 家庭的男性缺失

  深秋的北京玉泉公園裏,金色的落葉飛舞,10個(ge) 孩子拾起落葉,或拋向空中或拋向同伴,奔跑時腳下沙沙作響。這些孩子來自10個(ge) 不同的家庭,他們(men) 的媽媽也都參與(yu) 到了“落葉大戰”中,釋放著壓力,體(ti) 驗快樂(le) 。組織這次活動的是他們(men) 中唯一的成年男性,他叫風老師,不是任何一個(ge) 孩子的父親(qin) ,卻是所有孩子心中的榜樣。

  10個(ge) 孩子都來自單親(qin) 家庭,都是由母親(qin) 獨自撫養(yang) 。風老師要做的除了給孩子帶來快樂(le) 、減緩媽媽的壓力之外,還要扮演“男性力量”的角色,彌補單親(qin) 家庭的男性缺失。

  組織各種郊外活動

  他成為(wei) 帶孩子玩的“爸爸”

  “男性缺失”是單親(qin) 家庭普遍麵臨(lin) 的一個(ge) 現實問題。而這個(ge) 角色正在由風老師這樣的誌願者來“填補”。

  風老師從(cong) 事的是青少年戶外教育,也是一名心理谘詢師。因為(wei) 工作的關(guan) 係,他經常組織孩子們(men) 一起參加戶外活動。一次,參加活動的一個(ge) 學生母親(qin) 找到他,邀請他參與(yu) 一項針對單親(qin) 家庭的公益事業(ye) ,故事自此開始……

  學生母親(qin) 叫劉蕾,是北京一個(ge) 母親(qin) 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項目負責人。劉蕾邀請風老師參加的公益項目,核心內(nei) 容就是帶單親(qin) 家庭的孩子一起“玩”,希望通過戶外的活動,增進孩子和母親(qin) 間的情感連接,並解決(jue) 單親(qin) 家庭孩子中存在的“男性角色缺失”的問題。

  風老師覺得這是個(ge) 很有意義(yi) 的活動,便積極參與(yu) 了進來。他組織孩子們(men) 一起到郊外,親(qin) 近大自然:“玩”的過程其實很簡單,比如去野外撿一根樹枝,打磨修剪後變成孩子的“魔法棒”;或者去野外“尋寶”,找一塊“特別”的石頭或樹葉。

  “其實現在很多家長都不太會(hui) 玩,尤其是媽媽帶孩子,多數時間就是讓孩子一個(ge) 人玩。但其實,遊戲是孩子跟大人溝通的橋梁,通過做遊戲,讓孩子感覺到媽媽在陪我,這份快樂(le) 很重要,它為(wei) 溝通搭建了‘地基’。”風老師說,除了家長不知道怎麽(me) 玩,孩子現在也存在著“自然缺失症”,接觸的電子產(chan) 品多,鮮少到戶外去,孩子身體(ti) 素質下降,注意力也不集中,不愛學習(xi) 等都與(yu) 此有關(guan) 。

  據悉,“一個(ge) 母親(qin) ”公益組織成立於(yu) 2015年,是經北京市民政局注冊(ce) 的為(wei) 獨撫母親(qin) 提供心理賦能和生活助力的非營利組織。它的公益項目以戶外活動為(wei) 主,在組織郊外親(qin) 子遊戲的同時,帶孩子們(men) 從(cong) 大自然裏學習(xi) 更多的知識。

  朱老師是一名小學科學課男老師,也是“一個(ge) 母親(qin) ”項目參與(yu) 人之一,他的任務則是組織單親(qin) 媽媽和孩子一起,到郊外去觀察動植物,在這個(ge) 過程中除了傳(chuan) 授知識,還鍛煉孩子們(men) 的毅力,培養(yang) 他們(men) 獨立的人生觀。

  每年的春天到秋天,朱老師都會(hui) 帶孩子們(men) 一起活動。春秋觀察植物,夏天觀察昆蟲,冬天觀察鳥類……朱老師還會(hui) 偶爾組織夜間活動,觀察夜間昆蟲的習(xi) 性。孩子們(men) 會(hui) 拿上小手電和媽媽一起跟隨朱老師尋找大自然的樂(le) 趣。

  在活動過程中,朱老師會(hui) 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們(men) 近距離接觸動植物,“我在活動開始前會(hui) 跟孩子和媽媽們(men) 說,在活動過程中,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是學生,大家一起從(cong) 大自然中獲取營養(yang) 。”

  在活動中盡量避開

  單親(qin) 家庭敏感地帶

  參與(yu) 者大多來自單親(qin) 家庭,朱老師在活動過程中發現,這些家庭的孩子大多比較內(nei) 向膽小,一些單親(qin) 媽媽由於(yu) 尚未走出情感的創傷(shang) ,甚至會(hui) 不太合群。他們(men) 在最開始的時候往往會(hui) 站在角落裏,隻是安靜地聽,參與(yu) 度並不高。

  其實,每次活動前,劉蕾都會(hui) 把參加活動的家庭情況提前和帶隊老師溝通,她會(hui) 告訴老師,哪些孩子是以前參加過活動的,哪幾位媽媽還沒走出心理困擾,又有哪些孩子還不知道家庭中的變故。提前溝通這些內(nei) 容,並不是為(wei) 了讓帶隊老師有所側(ce) 重,而是希望他們(men) 能夠更自然順暢地將活動引導下去,不要刻意挑起孩子和媽媽們(men) 某些緊繃的神經。

  “這方麵我有優(you) 勢。”朱老師表示,自己是科學老師,講解的都是動物和植物,是大自然的客觀存在,而非人文知識。他覺得通過對動植物的客觀描述,可以自然而然地教導孩子如何成長。

  在講到植物的時候,朱老師會(hui) 告訴孩子們(men) 植物是如何授粉傳(chuan) 播後代的,由此他會(hui) 告訴孩子們(men) 母愛的偉(wei) 大。講到動物的時候,他會(hui) 告訴孩子們(men) ,有的動物是母親(qin) 陪著孩子,有的是父親(qin) 帶著孩子,有的動物則在很小的時候就要去獨立生存,物種的生存方式是多元的,沒有什麽(me) 好與(yu) 壞的區分。“我希望通過這些擬人化的講解告訴孩子們(men) ,他們(men) 的未來是一個(ge) 獨立的人,不要限於(yu) 某種固定的家庭架構裏,也不用去和別的孩子做對比。”朱老師說。

  不過,即便是講授自然知識,也難免會(hui) 碰到一些“敏感”地帶。有一次,七夕節期間,朱老師帶孩子們(men) 外出活動,看到公園裏有月季花,於(yu) 是他就講起了月季和玫瑰的區別,當說到玫瑰代表愛情的時候,自己感覺當著這些單親(qin) 媽媽和孩子的麵談這個(ge) 話題不太合適。於(yu) 是趕緊回到科學本身上,說這兩(liang) 種花都是薔薇植物,接著他一抬頭看見了海棠樹,就趕緊轉移話題說起海棠花,讚揚了母愛的偉(wei) 大。

  “我也不知道這裏麵有多少單親(qin) 媽媽會(hui) 在意這個(ge) 話題,可能有些媽媽已經走出來了,但有可能也有媽媽還沒,所以覺得還是不要傷(shang) 害人家。”朱老師的這種擔心並非過分敏感,劉蕾也透露,跟帶隊老師提前溝通活動細節的部分,也是過去做活動積累的經驗。

  劉蕾舉(ju) 例說,“一個(ge) 母親(qin) ”曾經安排過一次親(qin) 子活動,有一個(ge) 孩子是舅舅帶著孩子來參加的,其他的母親(qin) 就比較反感,覺得既然是單親(qin) 媽媽和孩子的活動,怎麽(me) 還會(hui) 有男士家長來參加,她們(men) 怕這會(hui) 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

  還有一次,在風老師的活動上,有個(ge) 孩子的爸爸去世了,但孩子並不知道,一直以為(wei) 爸爸還在醫院裏治療。“這種情況如果不能提前溝通好,就很容易給這個(ge) 家庭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劉蕾表示。

  最初,“一個(ge) 母親(qin) ”做線下活動的時候,製作了便於(yu) 識別和管理團隊的小旗子,本來還打算拍活動合影,結果遭到很多參與(yu) 活動的母親(qin) 的反對,因為(wei) 她們(men) 並不想孩子或家裏的老人知道她們(men) 離異、喪(sang) 偶的事情。從(cong) 那以後,“一個(ge) 母親(qin) ”的線下活動從(cong) 來不合影,也不再設置相應的標識。

  填補爸爸角色

  成獨撫媽媽的剛需

  隱蔽、分散、忙碌、恥感,被認為(wei) 是獨撫母親(qin) 這個(ge) 群體(ti) 的特點。同時,在子女教育方麵的問題也非常突出。北青報記者采訪了解到,這個(ge) 群體(ti) 的母親(qin) 普遍對孩子有虧(kui) 欠心理,又不知如何教育孩子去彌補單親(qin) 家庭帶來的負麵影響,自身情緒的不穩定和對孩子的過高期望使親(qin) 子關(guan) 係也變得緊張,引發孩子的情緒和行為(wei) 障礙。社會(hui) 的歧視和偏見又讓獨撫母親(qin) 和孩子的羞恥感增強,自我價(jia) 值感低下,更容易與(yu) 社會(hui) 疏離。

  在獨撫母親(qin) 對孩子的擔憂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父親(qin) 角色的缺失”。劉蕾說,“一個(ge) 母親(qin) ”曾經通過社群答疑的形式做過調研,調研中發現,“離婚了,如何為(wei) 孩子樹立男性榜樣?”“爸爸去世了,我想知道怎麽(me) 能讓孩子具有男性力量?”“他爸爸不在身邊,很擔心孩子的性格受到影響,會(hui) 不會(hui) 缺乏陽剛之氣?”這類問題的提問頻次很高。

  正是針對這類需求,“一個(ge) 母親(qin) ”從(cong) 2018年開始嚐試專(zhuan) 門麵向單親(qin) 家庭的孩子的線下戶外活動,全部由男老師帶,反響也都很好。從(cong) 那以後,每次戶外活動都異常火爆,不到一天就能報滿。

  風老師說,他最初接觸單親(qin) 家庭的孩子時,感覺這類孩子相對比較敏感,有些會(hui) 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jia) ,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受到一點挫折就會(hui) 有逃離的想法。而有的孩子在玩遊戲時,會(hui) 突然覺得自己沒有做好,緊張地躲到一旁。此外,有一部分孩子又容易以自我為(wei) 中心,因為(wei) 母親(qin) 覺得沒有給孩子完整的家庭,抱有虧(kui) 欠的心理,結果過分地滿足孩子。但通過參與(yu) 活動,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chan) 生影響,很多孩子在風老師眼裏都有了變化。

  風老師說,有個(ge) 9歲的孩子,老師不關(guan) 注他就會(hui) 哭鼻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他接受了自己,給自己起名叫“愛哭鬼”,然後通過活動慢慢改變,最後自己給自己改名叫“愛笑精靈”。

  在野外觀察活動中,有的孩子怕黑,不敢晚上外出,有的孩子怕蟲子,不敢近距離觀察。朱老師認為(wei) 這都是在男性角色缺位的家庭中,孩子容易缺乏自信和勇氣的表現,通過幾年來的活動,在朱老師的陪伴下,怕黑的孩子已經習(xi) 慣了夜晚出行,怕動物的孩子也嚐試著摸過小動物和昆蟲。

  參加過朱老師的課程後,很多孩子變得更加開朗,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開始主動和他閑聊,而小一點的孩子會(hui) 撲到他的身上,拉著他的手和袖子,抱著他的脖子和大腿,“好幾次,我們(men) 下山回來的路上,幾個(ge) 孩子‘掛’在我身上,都快把我的衣服拽掉了。”

  有一些孩子參加完活動後,仍會(hui) 想著朱老師,在生活中看到了陌生植物或動物,就會(hui) 拍下來讓媽媽通過微信詢問朱老師這是什麽(me) 品種,朱老師也都樂(le) 於(yu) 解答,甚至有媽媽在買(mai) 菜時問朱老師:“這是什麽(me) ?能不能吃?”

  孩子的狀態在改變,媽媽的狀態自然也有變化,有獨撫媽媽在參加完活動後說:“看到孩子們(men) 與(yu) 大自然融為(wei) 一體(ti) ,覺得麵對未來,多了一份安定感。” 本版文/本報記者 張子淵 統籌/林豔 張彬 本版圖片/受訪者 供圖

  分析

  教育需要更多“男性參與(yu) ”

  根據民政部每年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離婚率從(cong) 1984年的0.39‰升至2019年的3.4‰。對於(yu) 單親(qin) 家庭“男性角色缺失”的問題,朱老師和風老師都認為(wei) ,這是一種較為(wei) 普遍的社會(hui) 現象,即便不是單親(qin) 家庭,孩子接觸男性的機會(hui) 也比較少。

  作為(wei) 學校教師的朱老師說,在他所在的小學裏,除了體(ti) 育老師和部分科學老師之外,其他科目的教師基本都是女老師。女老師和男老師給孩子們(men) 帶來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女老師往往更嚴(yan) 厲,孩子們(men) 更害怕,而男老師則顯得相對溫和,給孩子帶來的是一種被保護、可信賴的感覺。所以,在學校裏,學生們(men) 上男老師的課和上女老師的課時的狀態是完全不一樣的。

  “男性角色在生活中給孩子更多的是樹立一種榜樣力量,男老師的課程活動中更偏向探索,更喜歡社交,戶外實踐更多,這些恰好可以給孩子們(men) 帶來勇氣、自信、開朗的性格。”朱老師解釋說。

  風老師則更希望通過活動讓單親(qin) 家庭的孩子提升自信。他會(hui) 安排更多的對抗性遊戲,比如讓孩子跟自己摔跤,當兩(liang) 三個(ge) 孩子合力把老師摔倒的時候,孩子們(men) 就會(hui) 從(cong) 中感受到團結和力量。

  “男性角色在日常體(ti) 現出來的是力量感,這一點是媽媽無法給予的。而這對單親(qin) 家庭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很重要。”風老師說。

  劉蕾希望,通過風老師和朱老師這類活動,讓獨撫媽媽們(men) 知道,即便孩子離開了父親(qin) ,仍舊能夠通過其他的方式接觸男性角色,比如老師、教練等等。而同時,她也希望那些離異的父親(qin) ,能夠常回家陪孩子玩,給孩子樹立一個(ge) 榜樣。

  “單親(qin) 家庭並不一定是問題家庭。生活在單親(qin) 家庭,孩子並不一定會(hui) 受影響,關(guan) 鍵在於(yu) 孩子的父母和全社會(hui) 如何去做。”劉蕾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