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訴說五千年文明的韻味與傳承

發布時間:2023-02-06 15:27: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語言有其獨特的時間性與(yu) 空間性,源遠流長的文化曆史和地域特征,造就了中國人繁複的語言生態。中國是當今世界語言資源最豐(feng) 富的國家之一,中國話是我們(men) 世代相承的文化根脈,也承載著每一個(ge) 人的情感記憶。

  中國話從(cong) 何而來?經曆過哪些發展?緣何成為(wei) 如今的模樣?近年來,文藝作品係統性地挖掘、梳理和探究中國話的起源發展和獨特魅力,呈現源遠流長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帶來根植於(yu) 血脈的“語言”新風潮。近日,以語言為(wei) 主題的文化紀錄片《中國話》通過對中國語言文化的梳理,以廣闊的視角和具象化的表達,勾勒出跨越時空的語言圖景,展示中國話的波瀾壯闊與(yu) 意義(yi) 深遠,弘揚語言之美。

  從(cong) 語言的韻味、語言和方言的形成、普通話的演進、語言的傳(chuan) 承、語言背後的情感、各異的溝通方式及對語言的保護等主題入手,紀錄片宏觀又不失細節地梳理出中國話傳(chuan) 承的脈絡,讓每一句中國話都有跡可循,也讓不同主題得到深入淺出的拆解和闡釋。人們(men) 可以通過《詩經》尋找古代漢語的發音方式,輾轉不同地域尋找方言聲調的秘密,探尋中國人的文化基因;通過人口的遷徙、豐(feng) 富的地形地貌,觀察語言、方言的形成,一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獨特語言現象;通過普通話的前世今生,看到普通話在新時代的變化以及中國人與(yu) 普通話更為(wei) 緊密的聯結。

  語言離不開人的講述,中國話的探尋視角不僅(jin) 聚焦語言的曆史演變進程,更采用普通人的視角,以質樸的講述展示中國話的多樣魅力。《中國話》選擇以人為(wei) 敘事主體(ti) ,采訪了一大批語言學者及幾百位普通中國人,他們(men) 的講述讓“中國話”有了畫麵、有了感情、有了性格,觀眾(zhong) 在觀看節目時,能自然而然尋覓到一種親(qin) 切的歸屬感和熟悉感。語言的細微差異中,往往蘊藏著豐(feng) 富的思想與(yu) 感情。母親(qin) 的歌謠、苗語中的“心”、神奇的語氣助詞……一字一句之間是中國人思維的載體(ti) 、情感的紐帶,喚起了人們(men) 對日常的思考,喚起記憶深處的溫暖與(yu) 感動。

  中國話是中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數字化時代碎片化的閱讀習(xi) 慣,讓語言的完整性留存和記錄變得愈發迫在眉睫。《中國話》以影像的形式為(wei) 語言賦予更多“可視化”與(yu) “可看性”,讓語言的文化屬性可以被聽到、被看到,並生動雋永地留存在中國文化的曆史長河之中。千人千麵的講述、天南地北的呈現、五花八門的記錄,在豐(feng) 富觀眾(zhong) 思考維度的同時,也生動呈現了中國話的海納百川、生生不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年02月06日 第 07 版)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