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用工荒”與“求職難”為什麽同時存在

發布時間:2023-02-08 11:0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春節過後,“搶人大戰”硝煙又起。與(yu) 大學生求職季各地“搶人”的對象有所區別,春節後的“搶人”側(ce) 重於(yu) 製造業(ye) 、服務業(ye) 的務工人員。由於(yu) 大批回鄉(xiang) 務工人員尚未返崗,而企業(ye) 迎來新一輪訂單爆發期,服務業(ye) 也恢複熱火朝天的場麵,用工成本上升、階段性用工短缺問題集中爆發。

  眾(zhong) 所周知,我國產(chan) 業(ye) 發達的東(dong) 部沿海地區,本地勞動人口較為(wei) 緊缺,對外來務工人員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區勞動人口眾(zhong) 多而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相對滯後,傳(chuan) 統上扮演了提供勞務輸出的角色。勞動力需求與(yu) 勞務輸出的空間錯位,是造成節後“用工荒”的根本原因。

  由於(yu) 疫情,很多人兩(liang) 三年沒有返鄉(xiang) 探親(qin)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cong) “乙類甲管”調整為(wei) “乙類乙管”,返鄉(xiang) 之路更加順暢,人們(men) 期待與(yu) 親(qin) 友實現更長時間的團聚。在新的社會(hui) 發展形勢下,一些務工人員對個(ge) 人從(cong) 業(ye) 意向也有新的考量。因此,企業(ye) 用工緊張局麵在今年年初格外突出。

  早在春節前,很多地方就未雨綢繆,倡導務工人員“留下過年”,並拿出實實在在的激勵舉(ju) 措。浙江杭州以每人500元的標準,向堅守崗位的外省籍參保員工發放一次性留工補助;義(yi) 烏(wu) 出台“留義(yi) 過年”十條舉(ju) 措,在義(yi) 參保的非金華籍在義(yi) 人員每人可申領500元數字人民幣紅包。福建泉州也出台措施支持企業(ye) 穩崗留工促生產(chan) ,節前留泉職工最高獎勵3000元。

  另一方麵,“求職難”與(yu) “用工荒”並存的現象不容忽視。在企業(ye) 亟需人員返崗複工的同時,部分求職者找不到合適的崗位。供需雙方年齡結構錯位、務工人員預期與(yu) 企業(ye) 環境錯位等現象,招致勞動力市場出現結構性緊張。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wei) 87556萬(wan) 人,比2021年減少了666萬(wan) 人。在年齡結構上,50歲以上農(nong) 民工的比重也在不斷攀升,2021年占比達到27.3%。對於(yu) 偏好年輕勞動力的企業(ye) 而言,它們(men) 如果不改變傳(chuan) 統觀念,在勞動力市場的選擇麵無疑日益狹隘。

  與(yu) 此同時,勞動者的權利意識逐步加強,新生代農(nong) 民工的觀念與(yu) 時俱進。“公司有食宿嗎?夥(huo) 食怎麽(me) 樣?”“保險怎麽(me) 交?公積金有嗎?”“平時加不加班?節假日怎麽(me) 休”……除了工資報酬,求職者對工作待遇的關(guan) 注範疇更加廣泛。一些“軟條件”欠缺的用人單位,自然在“搶人大賽”中缺乏競爭(zheng) 力。

  此外,隨著部分產(chan) 業(ye) 從(cong) 沿海向內(nei) 陸地區轉移,哪怕薪酬有所降低,但結合當地實際生活開銷,再加上陪伴家人尤其是子女的需求,一些務工人員在權衡之下選擇“在家門口上班”。對於(yu) 本地勞動人口欠缺、習(xi) 慣於(yu) 跨地區招錄務工人員的沿海企業(ye) 而言,它們(men) 為(wei) 招人要付出更多努力,向就業(ye) 人群展示招人引才的誠意。

  “用工荒”與(yu) “求職難”並存,看似矛盾,實則是經濟規律的客觀體(ti) 現,更是推進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直麵的課題。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城鄉(xiang) 就業(ye) 政策體(ti) 係,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流動的體(ti) 製和政策弊端,消除影響平等就業(ye) 的不合理限製和就業(ye) 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hui) 。關(guan) 注就業(ye) 平等和公共服務保障,是消除勞動力市場結構性緊張的關(guan) 鍵。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機器對勞動力的替代滲透到各行各業(ye) 。以機器替代傳(chuan) 統人力,減少對人工勞動力的依賴,成為(wei) 各行各業(ye) 的大勢所趨。對新生代的勞動者而言,也要加強自身本領錘煉,傳(chuan) 承工匠精神,掌握一門紮實的技能,在變化的時代中提高職業(ye) 競爭(zheng) 力。

  莫莫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