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更大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新華社北京2月14日電 題:中國更大力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新華社記者
搭載北鬥導航係統的植保無人機在沃野穿梭,“土特產(chan) ”借由網絡電商和鄉(xiang) 村公路暢銷全國,綠水青山間的民宿小院“圈粉”八方來客……
這是近年中國鄉(xiang) 村的繁忙景象,也是各地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內(nei) 生發展動力、推進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和群眾(zhong) 生活改善的生動寫(xie) 照。
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內(nei) 生發展動力;穩定完善幫扶政策。13日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就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出重要部署。
2021年2月,中國宣布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麵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wan)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中國“三農(nong) ”工作的重心曆史性地轉向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中國同樣意識到,在廣大脫貧地區,尤其是昔日深度貧困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產(chan) 業(ye) 基礎相對薄弱,抗風險能力不強,因此必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指出,要因地製宜建立監測標準年度調整機製、對防止返貧監測對象落實精準幫扶措施。
加大對疫情、自然災害、嚴(yan) 重疾病等風險隱患的排查力度,成為(wei) 各地防返貧致貧工作的新著力點。
甘肅省醫保部門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監測平台發現,平涼市靜寧縣尹岔村村民杜某醫療支出較大,經鄉(xiang) 村振興(xing) 部門認定後,於(yu) 去年8月納入“因病突發嚴(yan) 重困難戶”範圍,落實報銷21.17萬(wan) 元,涵蓋醫療費用的81.3%,有效減輕了個(ge) 人負擔。
2022年,全國65.3%的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風險,其餘(yu) 均落實了幫扶措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製更加健全,沒有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
從(cong) 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持續實施脫貧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提升行動。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用於(yu) 產(chan) 業(ye) 發展的比重力爭(zheng) 提高到60%以上,重點支持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
最近,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脫貧戶金鳳花忙著在艾草地裏澆水看護。“在這裏打工一年收入近萬(wan) 元。”
事實上,近年來,湯陰縣著力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全縣艾草種植麵積1.5萬(wan) 畝(mu) ,形成了集艾草種植、加工、銷售、艾灸培訓、艾製品開發於(yu) 一體(ti) 的成熟產(chan) 業(ye) 鏈,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鋪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走精深加工的路子,艾草變身數十種產(chan) 品,價(jia) 值翻了好幾番。”安陽九頭仙艾業(ye) 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公司累計帶動當地50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ye) ,幫助3000多戶脫貧戶致富增收。
中國脫貧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正在穩步發展,832個(ge) 脫貧縣每個(ge) 縣已初步培育2至3個(ge) 優(you) 勢突出、帶動能力強的主導產(chan) 業(ye) 。
加強基於(yu)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農(nong) 業(ye) 品牌建設,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提出的明確要求,也成為(wei) 多地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重要部分。
一係列新舉(ju) 措為(wei)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延鏈、補鏈、壯鏈、強鏈,以洛川蘋果、贛南臍橙、定西馬鈴薯、蒼溪獼猴桃等為(wei) 代表的特色品牌不斷發展壯大,讓農(nong) 民共享增值收益。
新年伊始,各地各部門在組織脫貧人口外出務工與(yu) 促進就近就地就業(ye) 方麵雙向發力,穩步提高兜底保障水平。
四川與(yu) 浙江、福建、甘肅、重慶人社部門簽訂《省際勞務協作框架協議》,促進勞動力跨省流動、加強重點群體(ti) 就業(ye) 幫扶。
江西鷹潭建成“農(nong) 民工地圖”和50萬(wan) 農(nong) 村勞動力數據庫,實現“崗位找人”;重慶借助“就業(ye) 數字大腦”,對農(nong) 民工和就業(ye) 困難人員智能匹配推送就業(ye) 崗位。
2022年,全國脫貧勞動力就業(ye) 規模達到3278萬(wan) 人,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到14342元,脫貧縣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增速均高於(yu) 全國農(nong) 民平均水平。
在脫貧攻堅完成、溫飽問題解決(jue) 後,人們(men) 對生活品質有了更高追求。中國持續推進鄉(xiang) 村建設行動,農(nong) 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4%,基本實現村村通電、通硬化路、通客車、通光纖和4G網絡。
“馬路硬化後方便多了,好多客戶願意上門買(mai) 雞蛋,日子越來越好。”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獅石村高山土雞養(yang) 殖戶程保富說。
獅石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曹健介紹,村裏已拆除旱廁100多個(ge) ,建成多處公路和停車場,“今年將新設2處觀景台和1處旅遊公廁,進一步盤活綠水青山資源,提高村民生活質量”。
鄉(xiang) 村宜居又宜業(ye) ,吸引各類要素不斷聚集,目前全國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創業(ye) 創新人員達1120萬(wan) 人,進一步築牢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人才基礎。
中國各地各部門正以更大的決(jue) 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ju) 措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
中央農(nong) 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表示,今年將重點從(cong) 守底線、促發展兩(liang) 個(ge) 方麵加強部署和落實,加快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zhong) 發展步伐,讓脫貧群眾(zhong) 生活越過越紅火。(記者馬欣然、張文靜、劉金輝、徐欣濤、梁軍(jun)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