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開展長江江豚遷地保護行動 促進遷地群體結構優化
中新網九江2月16日電 (記者 吳鵬泉)記者16日從(cong) 江西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獲悉,該省對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鬆門山南部砂坑內(nei) 長江江豚進行遷地保護,兩(liang) 頭被安全捕撈的雄性長江江豚,遷入江西湖口南北港網箱暫養(yang) 基地。
2022年江西遭遇曆史極值幹旱,鄱陽湖刷新最低水位紀錄,鬆門山南部砂坑中大量長江江豚被圍困。為(wei) 降低可能出現的係統性風險,江西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組織實施了六次應急驅趕和捕撈工作,將111頭受困長江江豚遷移至航道深水區。目前砂坑內(nei) 仍有超過30頭長江江豚滯留。
13日至15日,江西在鄱陽湖鬆門山水域開展長江江豚遷地保護行動,計劃安全捕撈8頭長江江豚,移交給湖北、安徽和江西湖口的江豚遷地保護管理部門。此次行動中,共安全捕撈21頭長江江豚,其中6雌15雄,但隻有兩(liang) 頭雄性亞(ya) 成體(ti) 符合外遷要求,其餘(yu) 江豚已重新放回鄱陽湖。
本次行動采用逐步分割包圍的方法,將長江江豚分開成小群體(ti) 分別進行包圍,逐步縮小包圍圈,再用起水網將長江江豚托出水麵,用擔架將其抬至體(ti) 檢點。
經體(ti) 檢後的長江江豚,進行初步判斷,若可直接釋放的個(ge) 體(ti) ,將被直接運送至釋放地點釋放;若經評估後認為(wei) 不適宜直接釋放,則需要將其轉運至暫養(yang) 網箱中,作進一步觀察和評估。
江西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表示,此次開展遷地保護行動,有利於(yu) 促進長江流域現有遷地群體(ti) 結構優(you) 化,支撐長江江豚遷地群體(ti) 良性發展。此外,通過一定的捕撈活動,也可驅趕坑內(nei) 江豚往深水區活動,進而降低江豚滯留在砂坑內(nei) 產(chan) 生的餌料不足、擱淺等風險。
長江江豚是全球唯一江豚淡水亞(ya) 種、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稱為(wei) “水中大熊貓”,種群極度瀕危。鄱陽湖是長江江豚最重要的棲息地,該水域的長江江豚數量接近長江流域全部江豚種群的一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