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鄉村文化的“灶台”燒熱燒旺
【文化評析】把鄉(xiang) 村文化的“灶台”燒熱燒旺
近日,文化和旅遊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國家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三部門印發工作方案,在2023年舉(ju) 辦“大地歡歌”全國鄉(xiang) 村文化活動年,將以“四季村晚”“農(nong) 業(ye) 文化遺產(chan) 裏的中國”等文化展示活動為(wei) 引導,帶動各地因地製宜組織開展係列群眾(zhong) 性文化活動。
“四季村晚”等活動的顯著特征是時代性強、鄉(xiang) 土味濃、人情味重——時間線貫穿二十四節氣,地點主要在村裏頭和家門口,主人公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咱們(men) 屯裏的人”,展現的都是新時代各地農(nong) 村的新氣象和廣大農(nong) 民的新風貌。這些都真正體(ti) 現了農(nong) 民主體(ti) 、熱在鄉(xiang) 村、樂(le) 在群眾(zhong) 的新時代鄉(xiang) 村文化生活新要求,不僅(jin) 能有效打通農(nong) 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最後一公裏”,而且能為(wei) 講好中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故事提供豐(feng) 厚素材和廣闊空間。
這些年來,隨著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的持續推進,我國農(nong) 村公共文化建設基礎越打越牢、效果越來越好。與(yu) 此同時,無論在城市還是鄉(xiang) 村,老百姓對鄉(xiang) 村文化的期待也水漲船高。城裏人盼著能從(cong) 田園中找尋更美的“詩和遠方”,村裏人則夢想故鄉(xiang) 的小路上也能感受到陽春白雪的芬芳。如何進一步豐(feng) 富鄉(xiang) 村文化服務供給既是一個(ge) 重要課題,也是一項緊要任務。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在部分地區,農(nong) 村的空心化造成了鄉(xiang) 村文化的荒蕪化,而鄉(xiang) 村文化的荒蕪化反過來又加劇了這些地方農(nong) 村的空心化。當前,鄉(xiang) 村文化供需不平衡是影響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成效的一個(ge) 重要短板。在不少地方,鄉(xiang) 村文化需求一直很旺盛,但鄉(xiang) 村文化供給卻長期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jue) 。
治理鄉(xiang) 村文化的“水土流失”,需要不斷加強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通過完善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品供給為(wei) 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注入強心劑。需要指出的是,與(yu) 城市相比,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的基礎還較薄弱,存在市場投入較大、回報周期較長等問題。這就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積極發展鄉(xiang) 村文化事業(ye) 同努力培育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組織開展各類內(nei) 容豐(feng) 富、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帶動更多市場要素“挽起褲腿下鄉(xiang) ”,先點火、多加柴,把鄉(xiang) 村文化的“灶台”燒熱燒旺,將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的歡快節奏帶起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全麵推進城鄉(xiang) 、區域協調發展,提高國內(nei) 大循環的覆蓋麵。充分發揮鄉(xiang) 村作為(wei) 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當前,堅持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一個(ge) 重要舉(ju) 措就是擴大農(nong) 村消費需求,這需要在加強農(nong) 村各類產(chan) 品供給上下功夫。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根基在鄉(xiang) 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是村裏人和城裏人共同期盼的生活願景。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能滿足農(nong) 村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更能有效帶動覆蓋城鄉(xiang) 全域的文化消費,增強城鄉(xiang) 經濟聯係,暢通城鄉(xiang) 經濟循環。
總之,鄉(xiang) 村文化資源是一座富礦,鄉(xiang) 村文化市場是一個(ge) 旺鋪,做好了不僅(jin) 能收獲村裏人的“芳心”,更能吸引城裏人的目光,讓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都能共享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相信通過舉(ju) 辦“大地歡歌”全國鄉(xiang) 村文化活動年,能有效盤活鄉(xiang) 村農(nong) 業(ye) 、文化和旅遊資源,培育農(nong) 文旅融合新業(ye) 態新模式,壯大休閑農(nong) 業(ye) 、鄉(xiang) 村旅遊、民宿經濟、鄉(xiang) 村文化等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中國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加更多“文化分”。
(作者:王小龍,係廣西南寧市隆安縣城廂鎮東(dong) 安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
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