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雙辭職回家帶娃,學霸夫婦如何獲得育兒幸福感?
■本報記者 張鵬
她叫吳興(xing) ,他叫莫黎。他們(men) 雙雙畢業(ye) 於(yu) 985高校,相知相戀15年後,昔日大學同學終成佳人、組建了小家庭,並在30出頭的年紀完成“人生晉級”。為(wei) 人父母後,他們(men) 做出一個(ge) 大膽決(jue) 定:夫妻倆(lia) 把高薪工作都辭了,全職回家帶娃。
頂著“零收入”的壓力,在家陪伴孩子成長;每年閱讀數十本育兒(er) 書(shu) 籍,堅持每天寫(xie) 育兒(er) 日記,在網上分享自己的育兒(er) 過程,還一不小心成了“網紅”,順便解決(jue) 了經濟上的後顧之憂……這些原本隻在書(shu) 籍和電影中出現的“理想型”養(yang) 育,如今在這對年輕父母身上成為(wei) 了現實。
與(yu) 當下社會(hui) 普遍反映的育兒(er) 焦慮不同,全職帶娃兩(liang) 年多後,這對年輕父母幸福感爆棚:“養(yang) 孩子,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決(jue) 定了!雙雙辭職,在家帶娃
在成為(wei) 父母之前,吳興(xing) 和莫黎是一對恣意瀟灑的“準90後”:兩(liang) 人都留著一頭長發,還相約攜手一起去環遊世界,尋找人生的意義(yi) 。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吳興(xing) 原本到國外留學深造的計劃一而再地延期,夫妻倆(lia) 的環球旅行夢也一度擱置。
眼看著年紀奔向“而立”,他們(men) 商量:不如先生個(ge) 孩子。家裏的老人很支持:“等有了孩子,我們(men) 幫忙帶,你們(men) 出去讀書(shu) 也可以。”
2020年,小生命真的來了。
都說現在的年輕人,生娃隻是為(wei) 了完成父母交辦的任務,而養(yang) 育孩子大多有家裏的老人“接棒”。吳興(xing) 和莫黎原本也這樣打算,誰知,在準備成為(wei) 父母的路上,賽道卻“偏”了。
成為(wei) 準父母,讓這對年輕夫妻有些許緊張。但是秉持對孩子認真負責的態度,他倆(lia) 幾乎買(mai) 遍了市麵上暢銷的所有育兒(er) 書(shu) 籍,在家裏上演了一場“育兒(er) 知識儲(chu) 備競賽”。美國兒(er) 科學會(hui) 的《育兒(er) 百科》《DK懷孕百科》《新生兒(er) 嬰兒(er) 護理全書(shu) 》……在刷完60多本育兒(er) 書(shu) 、閱讀筆記密密麻麻寫(xie) 滿四大本筆記本後,他們(men) 對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有了一點底氣,但與(yu) 此同時,這對年輕夫妻的育兒(er) 觀也被徹底顛覆了。
“以前聽說孩子在三歲前是沒有記憶的,跟誰都行,所以我們(men) 覺得當‘甩手掌櫃’沒問題。現在我們(men) 知道,孩子3歲以前,是情緒和安全感建立的關(guan) 鍵時期,這會(hui) 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吳興(xing) 告訴記者,讓她打定主意回家帶娃的,是一名名為(wei) 《真希望父母讀過這本書(shu) 》的育兒(er) 書(shu) ,其中談到一個(ge) 觀點:成年人的情緒管理會(hui) 影響到幼兒(er) 的身心發展,她不由得打了一個(ge) 冷戰。原來,想要成為(wei) 合格的父母,在孩子人生的起步階段,陪伴才是最重要的。
對莫黎而言,讓他蛻變為(wei) “育兒(er) 奴”的,更多是來自自己的兒(er) 時經曆。莫黎回憶,從(cong) 小,他的父親(qin) 缺少智慧的育兒(er) 方法,或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傳(chuan) 統觀念作祟,父親(qin) 教育他和哥哥,最常用的方式就是“打罵一頓”。一次,因為(wei) 哥哥沒有事先打招呼跑去了外婆家,“失聯”了幾個(ge) 小時,爸爸氣急敗壞,衝(chong) 到外婆家把正在浴盆裏洗澡的哥哥地拽起來打了一頓……哥哥的求饒、媽媽和外婆的哭聲成為(wei) 莫黎30多年來揮之不去的“恐怖”記憶。再次提到這段往事,莫黎嘴角抽動著、眼圈也紅了:“我很慶幸,我和哥哥都成為(wei) 了與(yu) 爸爸不同的人,我也深知,自己的性格上也有不足,堅決(jue) 不能讓孩子重走自己兒(er) 時的路。”
從(cong) 原本想做“甩手掌櫃”,到如今想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地陪伴孩子、科學養(yang) 娃,夫妻倆(lia) 的育兒(er) 觀徹底“反轉”,他們(men) 當即決(jue) 定:雙雙辭職在家帶娃!
最好的學區房,是家裏的書(shu) 房
社交媒體(ti) 上,年輕人的生育壓力一直是話題,有人說,本屆年輕人的壓力不小,比起生育本身,更多的壓力還是來自經濟層麵的因素。尤其是在北京等一線城市,較高的房價(jia) 和育兒(er) 成本,常常讓不少新婚夫婦有所忌憚。而吳興(xing) 夫婦最初做出“零收入”養(yang) 娃的決(jue) 定時,周遭很多人也難以理解。
暫時退出職場,回歸家庭,能行嗎?
“做了多年打工人,就想任性一下!”吳興(xing) 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夫妻倆(lia) 之前為(wei) 留學和環球旅行積攢了兩(liang) 筆費用。如今,孩子來了,這筆錢自然要先用在孩子身上。“有多大能力就給孩子多好的環境,如今經濟這麽(me) 發達,總不可能會(hui) 餓死。大不了到時候一個(ge) 人出去工作,一個(ge) 人全職帶娃唄。”
“零收入”帶娃,並沒有讓這個(ge) 小家庭的生活變得拮據。對於(yu) 孩子吃、喝、睡、玩的所有東(dong) 西,吳興(xing) 都盡可能提供最好的。要不要買(mai) 學區房?夫妻倆(lia) 也曾經思考過,幾番糾結下來,他們(men) 還是覺得,留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學區房,而是貼心的陪伴和付出。他們(men) 在家裏給孩子安置了一屋子的繪本和玩具,“某種程度上說,寶寶很‘富有’。”
辭職前,這對年輕夫妻跟家人“攤牌”,說出了小家庭的規劃。意外的是,家裏人沒有表示幹預或擔憂。“父母尊重我們(men) 的意見。婚前我們(men) 就達成共識,要與(yu) 各自的原生家庭保持安全距離,不能讓父母的意見左右小家庭的方向。”吳興(xing) 說。
相比家人的理解,鄰居和朋友中卻存在不少異樣的目光,質疑的聲音也不少。起初,莫黎抱著孩子出去遛彎,有人直接問,“一個(ge) 大男人不出去工作,全職帶娃能行啊?”“你們(men) 不工作能養(yang) 得起孩子嗎?能買(mai) 得起房子嗎?”有些問題更加尖酸刺耳,莫黎笑容中透露著幾分無奈,“起初我還會(hui) 跟他們(men) 解釋幾句,後來再有人問,幹脆笑而不語。”
在網上曬育兒(er) “成就感”,躋身母嬰類Up主
在辭職之前,吳興(xing) 從(cong) 事的金融行業(ye) ,一度因為(wei) 工作壓力較大和行業(ye) 特征讓她喘不過氣來。而如今成為(wei) 父母後,沒有了工作上的壓力,反而讓吳興(xing) 的焦慮感減輕了不少。“當初辭職的時候我就在想,現實會(hui) 不會(hui) 給我一個(ge) 大嘴巴,實際上我們(men) 很幸運,並沒有。”如今,吳興(xing) 和莫黎的雙全職帶娃生活,已有兩(liang) 年多。
提及這段時間的感受,“成就感”是一個(ge) 高頻詞。“看著一個(ge) 小生命從(cong) 無到有、再到逐漸成長,就感歎這是一個(ge) 奇跡。養(yang) 娃並沒有大家所說的那樣可怕,反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吳興(xing) 說。
每天晚上臨(lin) 睡前,夫妻倆(lia) 會(hui) 回憶一天的生活、撰寫(xie) 育兒(er) 日記,這已經成為(wei) 給這一天畫上句號的儀(yi) 式感。有一次,孩子的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搶走了,他們(men) 當晚一起商量這種情況要怎麽(me) 處理才合理;孩子開始總是說“不”了,他們(men) 又通過學習(xi) 書(shu) 上的知識來找到應對策略。
“絕大多數時候,都能找到適合的方法,也增強了我們(men) 之間的信任。”莫黎說,總有人說小家庭有了孩子後夫妻之間容易出現矛盾,而每天一起寫(xie) 日記,或許是能促進家庭和諧的新方法。
“我是一個(ge) 原本生活在2G時代的人,不怎麽(me) 上網,對育兒(er) 帶來的焦慮也有些後知後覺。”2022年5月,幾乎不刷微博和抖音的吳興(xing) ,心血來潮地想把自己初為(wei) 人母的美好瞬間記錄在互聯網上。再者,因為(wei) 她和莫黎都喜歡看脫口秀,便把自己的雙全職帶娃經曆編成一段雙人脫口秀,錄製了一期短視頻在B站上發布後,一舉(ju) 成為(wei) 爆款,獲得了50萬(wan) 的播放量,短期內(nei) 積攢了數萬(wan) 粉絲(si) ,成為(wei) 了母嬰類Up主。
隨後,他們(men) 又在小紅書(shu) 上開設“興(xing) 興(xing) 養(yang) 丸”賬號,不斷更新自己的育兒(er) 心得。一年不到的時間,“興(xing) 興(xing) 養(yang) 丸”也收到了40萬(wan) 的點讚量以及近9萬(wan) 粉絲(si) 。
變身網紅,給夫妻倆(lia) 帶來最實惠的收益便是——雙全職育兒(er) 的過程有了收入,能夠覆蓋小家庭的日常開銷。這樣他們(men) 讓理想化的育兒(er) 初心,有了一舉(ju) 兩(liang) 得的支持,又能全身心陪娃,又拂去了經濟上的壓力。
生活中總有一地雞毛,但不影響歲月靜好
一雙父母、一個(ge) 娃娃、兩(liang) 隻小貓、一隻小狗……雙全職帶娃的生活看似平靜,但很多時候,也總有“一地雞毛”需要應對。
記得孩子出生前,夫妻倆(lia) 怕自己不懂得如何照護小寶寶,便請了三個(ge) 月育兒(er) 嫂。育兒(er) 嫂要走的前幾天,吳興(xing) 有些焦慮,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獨立帶娃的任務。情急之下,夫妻倆(lia) 雙雙將一頭長發剪成了板寸:“長發打理麻煩,短發收拾方便。”
“再小的團隊,也要分工明確。”按照最初的規劃,吳興(xing) 除了承擔“生產(chan) ”重任,每天主要負責孩子的母乳喂養(yang) 、一日三餐和孩子用品玩具的把關(guan) ,而給孩子換洗尿布、洗衣服、帶孩子遛彎、做家務等其餘(yu) 養(yang) 育孩子的瑣事,則都由莫黎包幹。
每天晚上把孩子哄睡後,夫妻倆(lia) 保持著閱讀育兒(er) 書(shu) 籍的習(xi) 慣,有時甚至直至淩晨一兩(liang) 點。吳興(xing) 把這兩(liang) 年來讀過的育兒(er) 和心理學大眾(zhong) 讀物整理了一番,一共83本。“因為(wei) 時間有限,我們(men) 看書(shu) 也是分工合作。我看睡眠領域的較多,吳興(xing) 看喂養(yang) 方麵的書(shu) 籍更多。”莫黎說。
要在育兒(er) 理念上求同,也不容易。比如,莫黎主張科學養(yang) 娃,而吳興(xing) 則認為(wei) 要先快樂(le) 、再科學養(yang) 娃。起初,夫妻倆(lia) 也有爭(zheng) 執。孩子七八個(ge) 月時,莫黎想讓孩子自主入睡,吳興(xing) 看著哇哇大哭的孩子總是覺得不忍心。莫黎底氣很足,把各類書(shu) 籍上主張自主入睡的知識給吳興(xing) 係統講了一遍,吳興(xing) 隻好答應嚐試。
在這個(ge) 小家庭裏,吳興(xing) 和莫黎除了照顧孩子,還有他們(men) 的“老夥(huo) 伴”——兩(liang) 貓一狗。其中一隻原本受寵的小貓因為(wei) 孩子的出生感受到了“威脅”,起初對寶寶表現得很不友好,每天故意尿在嬰兒(er) 床裏,有一次連續尿了三天,夫妻倆(lia) 天天忙著洗曬床單。往嬰兒(er) 床上綁氣球、放橘子和柚子皮、各種方法都試過了,小貓卻越來越生氣。這可怎麽(me) 辦?夫妻倆(lia) 耐著性子,一邊查監控觀察小貓和孩子的情況,一邊查閱各種書(shu) 籍理解小貓的心態,一個(ge) 月後,小貓也終於(yu) 接受了家裏來了小主人的現實……
原本打算雙全職帶娃三年,如今,吳興(xing) 的想法又有了改變。她計劃著未來讀一個(ge) 兒(er) 童發展心理學方向的研究生,將自己的工作賽道換到與(yu) 育兒(er) 相關(guan) 的領域。夫妻倆(lia) 還打算帶著孩子到雲(yun) 南考察一下當地的幼兒(er) 園。“既然做自媒體(ti) ,工作地點就比較自由。我們(men) 想給孩子尋找一個(ge) 有山有水、親(qin) 近自然的幼兒(er) 園環境。”
問及期盼孩子成長為(wei) 一個(ge) 怎樣的人,他們(men) 羞澀地笑笑:“如果可以,希望他能成為(wei) 一個(ge) 有理想、有熱愛、有趣味、有包容、勇於(yu) 探索的人吧。”
《文匯報》2023年2月20日第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