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上海朱家角“信會”120年前大清郵局

發布時間:2023-02-22 10:2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2月21日電 (記者 繆璐)“信會(hui) ·角裏”朱家角大清郵局120周年紀念展21日在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大清郵局“角裏客廳”舉(ju) 行。本次展覽以“信會(hui) ”為(wei) 主題,展覽分為(wei) “清代郵品”和“書(shu) 信展覽”兩(liang) 個(ge) 部分,並推出“好久不見書(shu) 信博物館”以及多款“信”字文創產(chan) 品。

  朱家角大清郵局成立於(yu) 公元1903年,是華東(dong) 地區保留下來的唯一的大清郵局舊址,至今已有120年曆史,也是本地最早的郵政機構。1953年遷址到北大街放生橋附近,2001年被列為(wei) 青浦區文物保護單位。郵局舊址的門外矗立著的仿清代銅製鑄龍郵筒,是朱家角的一張獨特的名片,現在仍保留著郵遞書(shu) 信的功能,彰顯著“車馬慢,書(shu) 信長”的複古浪漫。

  “這是我第一次觸及百年水鄉(xiang) 古典建築,在中國同事的幫助下逐漸讀懂中國古典建築的獨特韻味,於(yu) 是在設計中我們(men) 基本保留了建築的原始結構,特別是老門窗、臨(lin) 水的美人靠,還有房子原有的裝飾性元素也都被悉數保留和再利用。”作為(wei) 朱家角大清郵局建築設計團隊中的一員,木君設計總監Justin是位地道的英國人,他表示,對於(yu) 中國文化和曆史的尊重是他動手設計前的第一要義(yi) ,“讓古今新舊能夠在這裏進行溝通,也希望人們(men) 走進建築的時候在曆史的痕跡中感受現實。”

  據大清郵局市場部總監李安琪介紹,新的朱家角大清郵局,將以打造4個(ge) 1為(wei) 目標——1個(ge) 品牌、1個(ge) 空間、1個(ge) 平台、1份傳(chuan) 承。在這座見證了時光的建築裏,將中國郵驛曆史和朱家角大清郵局的新空間、文化的新融合體(ti) 驗展現給廣大群眾(zhong) ,繼續傳(chuan) 揚曆史文化與(yu) 中國傳(chuan) 統書(shu) 信文化的魅力。

  開幕式現場,詩人、作家吳斐兒(er) 朗讀了一封來自上海郵政博物館的回信。這封回信拉開了“朱家角大清郵局對話世界博物館計劃”的序幕,未來朱家角大清郵局將收到更多的回信,將拉近大清郵局與(yu) 世界的距離,推動中華傳(chuan) 統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此外,全新升級後的朱家角大清郵局還建立了“大清郵局文創設計師智庫平台”,開幕式現場智庫平台首批簽約藝術家代表朱敬一表示,智庫將聯名優(you) 秀的設計師、藝術家、插畫師等,共創共建共享,共同創意、選品、設計、出品,深挖傳(chuan) 統文化內(nei) 涵,結合全球先鋒創意,共同打造青浦文創城市名片。

  現場“清代郵品”展覽中,展出了1878-1909年間發行的12款不同的清代郵票,有大龍郵票、蟠龍郵票以及宣統元年紀念郵票等;清代紅條封及清代老上海、北京明信片。其中,有一件特別的展品——清代大龍郵票。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煙台、牛莊(今營口)設立郵政機構,附屬於(yu) 海關(guan) 內(nei) ,正式發行中國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大龍郵票”一套3枚,郵票圖案正中為(wei) 一條五爪蟠龍,騰雲(yun) 駕霧,並襯以雲(yun) 彩水浪。郵票的麵值(用銀兩(liang) 計算)分別為(wei) :“一分銀”(綠色,寄印刷品郵資)、“三分銀”(紅色,寄普通信函郵資)、“五分銀”(橘黃色,寄掛號郵資)。(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