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終“正名” 紓困房企再添融資新渠道
記者 吳曉璐
近日,證監會(hui) 啟動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工作,進一步滿足不動產(chan) 領域合理融資需求,支持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業(ye) 界人士認為(wei) ,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對投資範圍、投資策略等方麵進行特定安排,提升基金運作靈活度,強化風險防範,更好支持不動產(chan) 市場盤活存量,實現轉型發展。
“不動產(chan) 私募基金試點將存量住宅等納入了投資範圍,為(wei) 私募管理人通過市場化方式參與(yu) 房企紓困提供了空間。股債(zhai) 比的放鬆也有助於(yu) 私募管理人利用債(zhai) 權實現更有效的資產(chan) 和風險隔離,為(wei) 其參與(yu) 複雜的困難房企資產(chan) 盤活提供了有利手段。”鼎暉投資管理合夥(huo) 人胡寧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高靈活度提升市場積極性
據中基協數據,截至2022年年末,中基協存續私募股權房地產(chan) 基金838隻,存續規模4043億(yi) 元,存續私募股權基礎設施基金1424隻,存續規模1.21萬(wan) 億(yi) 元。
為(wei) 區別試點不動產(chan) 基金和原基礎設施及房地產(chan) 基金類型,證監會(hui) 指導中基協新設“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類別,業(ye) 界人士認為(wei) ,此次試點,意味著監管層為(wei) 不動產(chan) 私募基金“正名”。
“與(yu) 此前房地產(chan) 基金和基礎設施基金相比,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可投資範圍擴大,增加了存量商品住宅和市場化租賃住房。”LP智庫創始人國立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另外,此次試點在投資策略、風險管理等方麵均做了差異化安排和差異化管理,旨在進一步發揮私募基金多元化資產(chan) 配置、專(zhuan) 業(ye) 投資運作優(you) 勢,滿足不動產(chan) 領域合理融資需求。
胡寧表示,本次試點在監管層麵給不動產(chan) 私募基金“正名”,“量體(ti) 裁衣”式地給了不動產(chan) 私募基金更加貼合市場實踐的操作空間,增強了私募管理人參與(yu) 不動產(chan) 投資的競爭(zheng) 力和積極性,特別是股債(zhai) 比的放鬆以及擴募限製的放開,給予了私募管理人更大的靈活性。
據記者了解,在原有股權基金監管框架下,基金的債(zhai) 權投資比例(不超過20%)和期限(不超過1年)均受到限製。但在不動產(chan) 投資中,往往需要通過債(zhai) 權投資獲取債(zhai) 息,為(wei) LP提供期間收益,避免分紅雙重征稅,以及開展資產(chan) 、股權的抵質押等風險控製手段,加大對底層資產(chan) 的控製力,提高投資本金安全性等。
“本次試點對股債(zhai) 比給予了適度鬆綁,一方麵有利於(yu) 基金對底層資產(chan) 的控製,一方麵也使得實操中的靈活性大大增強。”胡寧表示。
此外,“由於(yu) 不動產(chan) 的投資規模較大、周期較長,存在分批開發或分批交付的情況。本次試點解除了擴募的比例限製,有利於(yu) 基金管理人根據不動產(chan) 項目的建設、開發節奏,分階段募集資金以匹配投資需求。”胡寧進一步表示。
中聯前源不動產(chan) 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何亮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根據不動產(chan) 投資所具備的特性而設置的規則,將使得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能夠更好地設計真正匹配各類不動產(chan) 投資現金流特性的基金產(chan) 品,更好匹配廣大投資人的收益回報訴求,也更有助於(yu) 私募基金作為(wei) 權益類資金更好地助力房地產(chan) 市場良性發展。
建立全生命周期風控體(ti) 係
為(wei) 加強不動產(chan) 投資領域的風險防控,監管部門對投資範圍、管理人、投資人、投資策略、信息披露等基金各環節均做了風險防範。
從(cong) 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範圍來看,何亮宇表示,試點雖然放開了開展存量商品住宅和市場化租賃住房投資,但是對於(yu) 存量商品住宅限定在已取得“五證”且已經實現銷售或者主體(ti) 建設工程已開工的項目;對於(yu) 市場化租賃住房,也有一定的開發建設進度要求。
從(cong) 參與(yu) 試點私募管理人資格來看,設置了較高門檻。何亮宇表示,目前從(cong) 管理規模、專(zhuan) 業(ye) 人員、項目退出經驗等方麵設置了較高的門檻,通過頭部管理人先行先試,充分發揮龍頭企業(ye) 示範帶動作用,推動行業(ye) 高質量發展。
胡寧認為(wei) ,提高管理人門檻,確保有經驗、負責任的管理人入圍試點,對監管防範風險意義(yi) 重大。
從(cong) 投資者角度來看,明確提出以機構投資者為(wei) 主,並對自然人進行一定限製。“設置較高的首輪實繳出資門檻,體(ti) 現出以引入機構資金為(wei) 主要目的,對自然人的出資比例限製在不得超過基金實繳金額的20%,防範涉眾(zhong) 風險。”何亮宇表示。
試點對基金財產(chan) 的對外擔保及資金流向進行了限製。“不動產(chan) 私募基金的投向為(wei) 底層價(jia) 值明確的不動產(chan) 類資產(chan) 。本次試點明確了基金財務不得向被投企業(ye) 以外主體(ti) 提供擔保,或投資於(yu) 私募管理人或其實際控製的項目,一方麵確保了基金財產(chan) 價(jia) 值的風險隔離,一方麵也避免了自融等風險。”胡寧表示。
從(cong) 產(chan) 品運作來看,何亮宇表示,對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設置了更高標準的基金首輪實繳規模要求、並強調特殊風險揭示、按季度定期信披、強製托管等,有效控製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各階段風險。
推動“募投管退”良性循環
目前,我國不動產(chan) 行業(ye) 積累的存量資產(chan) 規模大,房地產(chan) 等產(chan) 權方對資產(chan) 盤活有迫切需求,另外,機構投資者亦比較踴躍,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不動產(chan) 作為(wei) 一個(ge) 重要的資產(chan) 品類,專(zhuan) 注於(yu) 不動產(chan) 投資的私募基金未來必然將在資產(chan) 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胡寧認為(wei) ,不動產(chan) 私募基金的長足發展,首先需要進一步拓寬機構投資者來源,鼓勵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資管、政策性配套資金等參與(yu) ,破除當前政策障礙,推動保險資金投資。其次,要進一步拓寬退出渠道。公募REITs是存量資產(chan) 盤活退出的重要渠道,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是孵化公募REITs合格資產(chan) 的重要來源。
“建議未來通過政策支持,鼓勵引導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投資孵化高質量資產(chan) 標的,研究製定與(yu) 公募REITs發行相銜接的有效退出機製,做大優(you) 質資產(chan) 存量,促進行業(ye) 良性循環發展。並研究通過公募REITs發行及擴募機製的完善,提高市場化資金參與(yu) 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的積極性,如放鬆公募REITs對財務投資人的鎖定期限製、放鬆募集資金用途的限製等。”胡寧進一步表示。
從(cong) 資產(chan) 類別來看,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的投資範圍與(yu) 公募REITs高度相似。何亮宇認為(wei) ,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可以作為(wei) Pre-REITs主要的產(chan) 品載體(ti) ,成為(wei) 多層次的REITs市場的一環。
具體(ti) 來看,何亮宇表示,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能夠在資產(chan) 尚未成熟時,提前進行孵化盤活,從(cong) 前期的開發、建設到持有階段的提升、改造,再到形成可長期持有的優(you) 質資產(chan) ,為(wei) 公募REITs擴募提供豐(feng) 富的資產(chan) 儲(chu) 備。
“隨著市場進一步成熟,未來持有大量優(you) 質資產(chan) 的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本身應該也有機會(hui) 成為(wei) 公募REITs的發起人,實現與(yu) 國際市場的接軌,充分發揮不動產(chan) 私募基金在資管、金融等方麵的作用。”何亮宇說。
何亮宇認為(wei) ,成熟的、發展良好的公募REITs市場也為(wei) 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提供了非常好的退出渠道,推動其“募投管退”良性循環,並將在不動產(chan) 私募投資基金標的選擇、估值定價(jia) 方麵發揮“錨”的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