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全國人大代表孫斌:守好田、種好糧,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

發布時間:2023-02-24 15:11:00來源: 新華社

  代表委員履職故事|全國人大代表孫斌:守好田、種好糧,把飯碗端在自己手上

  雨水已過,黑土地上積雪未消。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樺南縣梨樹鄉(xiang) 和平村,大棚基地裏熱火朝天,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樺南縣鴻源水稻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孫斌和不少種植戶正在整理農(nong) 資,搶抓天氣回暖的有利時機開展備春耕工作。

  “我關(guan) 注最多的就是與(yu) 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和農(nong) 民有關(guan) 的事。”從(cong) 2013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時起,孫斌始終積極履行職責,為(wei) “三農(nong) ”發展建言獻策。

  黑龍江是我國農(nong) 業(ye) 大省。樺南縣有192個(ge) 行政村,孫斌到訪過120多個(ge) 。在過去十年的履職生涯中,他共提交代表建議185份,內(nei) 容涉及黑土地保護、秸稈還田、農(nong) 機補貼、種業(ye) 發展、糧食倉(cang) 儲(chu) 等多個(ge) 方麵。在他看來,每一項建議、每一次發言,都承載著農(nong) 民兄弟的夢想和願望。

  以前春耕時節,一些農(nong) 民為(wei) 了搶抓農(nong) 時,偷偷露天焚燒秸稈。“從(cong) 公路上開車一過,經常看到路旁田間泛著火光,走近了真是‘辣眼睛、嗆鼻子’,讓人非常不舒服。亂(luan) 燒秸稈,不僅(jin) 汙染空氣,還存在火災風險。”孫斌說。

  然而,黑龍江省玉米、水稻等農(nong) 作物秸稈數量龐大。一邊是保護環境的禁令,一邊是春耕生產(chan) 的時令,躺在田間的秸稈成為(wei) 農(nong) 民的一塊“心病”。

  “唯有堵疏結合,才能讓‘火龍’從(cong) 田間徹底消失。”2018年,孫斌在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提出《關(guan) 於(yu) 加大秸稈還田綜合利用的建議》,其中包括加大秸稈還田農(nong) 機設備研發,並進行適當補貼。這一建議得到國家相關(guan) 部委和黑龍江省高度重視。黑龍江省提出進一步加大對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支持力度,出台完善相關(guan) 政策,培育健全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不斷提升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水平。

  近年來,得益於(yu) 一係列利好政策,昔日“無處安放”的秸稈正在“變廢為(wei) 寶”。黑龍江省積極推進秸稈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部分地區整縣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試點,還有的地區探索實施秸稈全量還田,有著“耕地中的大熊貓”之稱的黑土地得到滋養(yang) 和保護。

  孫斌說,要想保障糧食安全,必須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切實遏製耕地“非農(nong) 化”、防止“非糧化”。

  “幾年前,農(nong) 村有一些田地閑置,一些良田雜草叢(cong) 生。”孫斌在村屯走訪看到這樣的景象,感到十分痛心。

  “為(wei) 解決(jue) 好‘非農(nong) 化’‘非糧化’問題,要引導農(nong) 民精打細算、提高質量,首先要解決(jue) 的是種什麽(me) 和怎麽(me) 種的問題。”基於(yu) 實際調研,孫斌提出的《關(guan) 於(yu) 加大現代種業(ye) 提升工程建設促進現代種業(ye) 創新發展的建議》和《關(guan) 於(yu) 實現重要商品糧生產(chan) 基地農(nong) 業(ye) 現代化的建議》被國家相關(guan) 部委采納,相關(guan) 政策得以及時出台。

  “割舍不斷的鄉(xiang) 愁,落於(yu) 筆頭還不夠,更要播撒在田間地頭。”在孫斌的帶動下,以他所在的合作社為(wei) 基礎,當地成立了由32個(ge) 成員單位組成的合作聯社,幫助3500多個(ge) 農(nong) 戶致富增收。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5G、北鬥衛星導航、農(nong) 業(ye) 物聯網等新技術來到廣袤田間,不斷賦能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

  【記者手記】

  從(cong) 一名普通農(nong) 民成長為(wei) 全國糧食種植大戶,從(cong) 田間地頭走進人民大會(hui) 堂,孫斌這個(ge) 與(yu) 黑土地打了四十多年交道的“老把式”,始終深入百姓傾(qing) 聽呼聲,聚焦“三農(nong) ”積極建言,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在他身上,我們(men) 看到一位全國人大代表的“闖”與(yu) “創”,他立誌為(wei) 糧食安全保駕護航,帶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孫斌常說,是黑土地養(yang) 育了他,是老鄉(xiang) 們(men) 選擇了他,要對得起這份信任和選擇。當下,58歲的孫斌正盤算著,立足當地優(you) 勢,進一步發展訂單農(nong) 業(ye) ,建立以綠色可溯源為(wei) 基礎的技術保障,讓更多農(nong) 民成為(wei) 合作社社員,通過重塑生產(chan) 力和生產(chan) 關(guan) 係,開創“從(cong) 種得好向賣得好”的新路子,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過上好日子。

  (新華社 記者:楊思琪)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