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OK鏡太貴?委員建議:納入政府集采

發布時間:2023-02-24 15:11:00來源: 成都商報電子版

  網友反映

  女兒(er) 的弱視、遠視、散光,讓市民陳女士“壓力山大”。“我沒想到治個(ge) 眼睛要花這麽(me) 多錢,而且還不能報醫保。”近日,陳女士在紅星新聞APP後台留言,稱女兒(er) 在上幼兒(er) 園時就查出眼睛有問題,治療了4年多,配鏡、購買(mai) 器械、檢查等費用已經花去4萬(wan) 餘(yu) 元,“鏡片每半年就要換,費用還不低”,這讓陳女士夫婦感到有些吃力。

  “近視也是病。”陳女士認為(wei) ,目前電子產(chan) 品的普及,讓很多孩子在幼兒(er) 時期就出現不同情況的病症,在眼睛大麵積“生病”的當下,治療眼睛的費用應進入醫保報銷。

  對陳女士的建議,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都中醫藥大學眼科學院院長、銀海眼科醫院副院長、致公黨(dang) 中央醫衛專(zhuan) 委會(hui) 委員路雪婧頗有感觸。她告訴記者,近年來,成都對防控青少年近視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足。比如,防控機構資質參差,防控質量難以保證;近視防控科普投入不足,形式相對單一。加上學習(xi) 生活光源超高藍光,也危害著孩子們(men) 的視力。

  “近視防控應加大中醫適宜技術,比如耳穴貼壓、中藥霧化等的參與(yu) ,近年來功能性眼鏡(包括OK鏡)也有比較明確的近視進展防控作用。”但這些器材因價(jia) 格高昂,且醫保無法報銷,讓許多普通家庭“望而卻步”。

  路雪婧介紹,以OK鏡為(wei) 例,一年半就需要更換,有些進展快的孩子更換頻率更高,每次費用大約在1萬(wan) 。若低齡近視,比如從(cong) 8歲近視開始配鏡,到18歲(可以做屈光手術)時,一個(ge) 孩子的治療花費大約在8萬(wan) 元以上。

  她認為(wei) ,現在青少年近視群體(ti) 大,低齡化明顯,想要控製好近視問題,要重視綜合防控、多措並舉(ju) 。她認為(wei) ,近視防控類眼鏡已不僅(jin) 僅(jin) 是“消費性產(chan) 品”,更應該看作醫療產(chan) 品,因此她建議將功能性框架眼鏡、OK鏡等近視防控類眼鏡納入政府集采,進入醫保,讓家庭和醫保共同承擔。

  “如能降低30%~50%,對普通老百姓來講,可及性、普及性要好很多,至少保證每個(ge) 孩子能得到一次這一類的治療”,這樣既能更好地達到近視防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家庭負擔。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