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體育,為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專訪教科院體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於素梅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記者 高鵬)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體(ti) 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長於(yu) 素梅上周接到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教育體(ti) 育局的電話,得知對方打算在轄區內(nei) 的學校推行“幸福體(ti) 育課程模式”教學試驗,深感欣慰。
在她看來,這不僅(jin) 是耗費自己團隊四年多心血的研究成果落地,也是新時代學校體(ti) 育教學不斷深化改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一個(ge) 縮影。
“幸福體(ti) 育課程模式”究竟是一種什麽(me) 樣的模式?其內(nei) 涵和形式與(yu) 傳(chuan) 統體(ti) 育課程模式有何異同?近日,於(yu) 素梅教授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暢談幸福體(ti) 育課程模式。
觀念升級——從(cong) 健康到幸福
很長一段時期,“有些學生喜愛體(ti) 育,卻不喜歡體(ti) 育課”“上了12年體(ti) 育課,卻沒有學會(hui) 一項技能”“學了體(ti) 育,卻不經常鍛煉”等現象相當普遍。包括於(yu) 素梅在內(nei) 的不少專(zhuan) 家認為(wei) ,一個(ge) 重要原因是各學段體(ti) 育課程缺乏銜接性。“不銜接也就不科學。”她說,以籃球教學為(wei) 例,小學階段從(cong) 胸前傳(chuan) 接球開始學,到了初中、高中甚至大學還是從(cong) 胸前傳(chuan) 接球開始,“不僅(jin) 直接影響了體(ti) 育教學質量,更影響了全麵育人目標的實現”。
為(wei) 此,“大中小學體(ti) 育課程一體(ti) 化研究”項目在2018年底啟動,由於(yu) 素梅牽頭負責,全國一千四百多名體(ti) 育老師、體(ti) 育教研員和專(zhuan) 家學者參與(yu) 其中。過去四年,於(yu) 素梅團隊潛心研究,大膽創新,提出“幸福體(ti) 育課程模式”。
於(yu) 素梅說,以往的學校體(ti) 育工作、體(ti) 育教育改革等很少提及幸福,大多數工作指向都是健康。幸福體(ti) 育課程模式以“為(wei) 學生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為(wei) 願景,從(cong) “健康觀”升級到“幸福觀”,是對傳(chuan) 統體(ti) 育課程觀念的一次革新。
“幸福感包括愉悅感、存在感、成就感等多重感受,是在體(ti) 育活動中正向的欲望得到滿足的積極情緒,它可能源於(yu) 學到了特別想學的運動技能,也可能源於(yu) 在特別希望參與(yu) 的比賽中展示了自我。學生在有幸福感的活動中參與(yu) 鍛煉,才能真正享受樂(le) 趣、增強體(ti) 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進而掌握運動技能,形成運動能力。”
課程內(nei) 容精準適配需求
受運動技能“窗口期”理論和運動需求理論啟示,幸福體(ti) 育課程模式提出了“結構化”內(nei) 容體(ti) 係的思路。
於(yu) 素梅介紹,所謂結構化,是指必修必學類內(nei) 容按學段化進階,必修選學類內(nei) 容按模塊難度進階。具體(ti) 講,就是體(ti) 能、基本運動技能、健康教育與(yu) 安全教育為(wei) 必修必學內(nei) 容,依照從(cong) 小學到高中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有序開展;專(zhuan) 項運動,如籃球、足球、武術等,按照滿足不同運動需求的角度被劃分為(wei) 六個(ge) 層次,學生按模塊難度進階式學習(xi) 。
運動技能“窗口期”理論是指專(zhuan) 項運動的動作技能學習(xi) 開始的最適宜年齡段。於(yu) 素梅說,該“窗口期”不是泛泛地指開始接觸某一項目,更不是將某項運動“遊戲化”或“操化”,而是正式開始學習(xi) 某專(zhuan) 項運動的動作技能的時間。比如,遊泳最適宜開始學習(xi) 的年齡段是6-7歲,足球是5-6歲。“明確了‘窗口期’,就不至於(yu) 出現過早專(zhuan) 項化現象。專(zhuan) 項運動作為(wei) 課程學習(xi) 的時候,也能更科學合理地確定開始教學的學段和年級,科學安排才能確保質量。”
關(guan) 於(yu) 運動需求層級劃分,主要劃分為(wei) 六大類,包括生存需求類、生活需求類、傳(chuan) 承需求類、審美需求類、競爭(zheng) 需求類、挑戰需求類。於(yu) 素梅解釋說,生存需求與(yu) 生活需求是人類的基礎性需求,這兩(liang) 個(ge) 層級的運動項目,如生存需求類的遊泳,生活需求類的走、跑、跳、投等,可以設定為(wei) 必修必學內(nei) 容。其中,遊泳作為(wei) 一項生存技能,在哪個(ge) 學段學習(xi) 可結合學校實際靈活確定,但最好在大學畢業(ye) 前人人都能掌握。傳(chuan) 承需求類、審美需求、競爭(zheng) 需求、挑戰需求層次的運動項目,更能體(ti) 現學生個(ge) 體(ti) 的差異性,可被列為(wei) 必修選學類內(nei) 容。因為(wei) 傳(chuan) 承中華傳(chuan) 統文化人人有責,所以,傳(chuan) 承需求類內(nei) 容,如武術,可以設定為(wei) “限選”,其他類可以設定為(wei) “任選”。
於(yu) 素梅強調,盡管課程內(nei) 容設置有層次性,但並不代表所有學生都必須完全按需求層次順序遞進式進行學習(xi) 。因為(wei) 不同學生在同一時期的運動需求是多元的,學生既可以按照需求層次的遞進順序進行學習(xi) ,也可以在某些學段從(cong) 不同層次的可選擇運動項目中自主選擇學習(xi) 內(nei) 容。
組織形式——從(cong) 自然班級授課到選項走班
“體(ti) 育選項走班製”是構建、實施幸福體(ti) 育課程模式的一個(ge) 關(guan) 鍵詞。於(yu) 素梅說,這意味著要打破行政班級,把同一年級不同班的體(ti) 育課盡量排在同一時間,由學生自主選擇選修項目,按專(zhuan) 項授課。
據介紹,合肥、大連、成都、深圳、濰坊、武漢等六地的24所中小學作為(wei) 體(ti) 育課程一體(ti) 化研究的試點,在前兩(liang) 年陸續開展了體(ti) 育選項走班製教學探索,每個(ge)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自主選擇學校可以提供的運動項目進行較長時間的專(zhuan) 項化學習(xi) 。
於(yu) 素梅表示,在體(ti) 育選項走班製教學中,“走班”的方式除了需要按所選項目的“走”,還要考慮到學生的運動技能基礎,所以,就學生而言,最終“走”到哪個(ge) 新班級,是由興(xing) 趣愛好和運動基礎共同決(jue) 定的,即在按項目分類的基礎上,還要按原有技能水平分層,這樣更能凸顯“體(ti) 育選項走班製”滿足個(ge) 體(ti) 發展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
她說:“盡管學校所能開設的運動項目不可能完全滿足每名學生的運動需求,但體(ti) 育選項走班製要比按照統一內(nei) 容安排的自然班級授課製更體(ti) 現‘以人為(wei) 本’,更注重學生的發展需求。”
評價(jia) 體(ti) 係多元化
評價(jia) 是課程改革過程中關(guan) 鍵的一環,也是讓於(yu) 素梅研究團隊感到最有挑戰性的一項工作。
於(yu) 素梅表示,體(ti) 育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僅(jin) 要通過《國家學生體(ti) 質健康標準》測評學生體(ti) 質健康狀況,還要有一套能夠衡量體(ti) 育核心素養(yang) 培育程度的可操作的評價(jia) 標準體(ti) 係。為(wei) 此,幸福體(ti) 育課程模式構建了一個(ge) 涵蓋宏觀層麵(學業(ye) 質量評價(jia) )、中觀層麵(體(ti) 育課堂評價(jia) )、微觀層麵(運動能力評價(jia) )三個(ge) 遞進又關(guan) 聯的評價(jia) 體(ti) 係。
就體(ti) 育課堂評價(jia) 而言,於(yu) 素梅表示,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xi) 可以有諸多觀測點,諸如是否開心快樂(le) 、是否有效參與(yu) 運動、學會(hui) 了什麽(me) 等等。如果從(cong) “教會(hui) 、勤練、常賽”中的“教會(hui) ”來評判,如何判斷“會(hui) ”與(yu) “不會(hui) ”呢?於(yu) 素梅說,幸福體(ti) 育課程模式提出了“對學生語言表達(是否能說出)、動作表現(是否能做對)、能力體(ti) 現(是否能會(hui) 用)等的綜合檢驗”。
以往的體(ti) 育課程評價(jia) 中,可量化的運動能力評價(jia) 標準較為(wei) 欠缺,已有的隻是檢驗學生是否熟練掌握運動技能。於(yu) 素梅表示,運動能力不是僅(jin) 僅(jin) 用熟練程度來衡量的,運動能力包含體(ti) 能、技能和心智能力等方麵。受教育部體(ti) 衛藝司委托,她帶領團隊初步研製了籃球、足球等21個(ge) 專(zhuan) 項運動能力等級標準和1個(ge) 基本運動能力等級標準,並已獲批國家標準立項。
於(yu) 素梅說:“運動能力等級評價(jia) 標準的建立,既可以發揮激勵作用,又有助於(yu) 實施分層教學,更有助於(yu) 學段銜接。通過評價(jia) 能促進運動能力更好地形成,使學生更有成就感和滿足感,從(cong) 而感受到幸福體(ti) 育課堂的魅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