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會·同心)全國政協委員王世傑呼籲關注農村“三留守”人員

發布時間:2023-03-01 11:30: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貴陽2月28日電 (記者 張偉(wei) )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人大常委會(hui) 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貴州省委會(hui) 主委王世傑2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建議,關(guan) 注“農(nong) 村‘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er) 童)人員的權益保護”和“提高職業(ye) 教育的社會(hui) 接受度”。

  “我長期參與(yu) 貴州的脫貧攻堅工作,對於(yu) 貴州特別是農(nong) 村地區的實際狀況,以及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有比較深切的理解。”王世傑說。

  他指出,貴州有近800萬(wan) 人長期在外務工,在為(wei) 家鄉(xiang) 建設作貢獻的同時,也導致部分鄉(xiang) 村出現“空殼化”,還有可能引發被詐騙等社會(hui) 問題。“有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er) 童,我們(men) 要在鄉(xiang) 村建設過程中照顧好、維護好‘三留守’人員的權利。”

  針對農(nong) 村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er) 童可能麵對的社會(hui) 問題,王世傑建議,要加強動態監測,完善檔案管理;要強化駐村警務工作,健全安保聯防;加大宣傳(chuan) 力度,提高防範意識。

  “貴州人口眾(zhong) 多,如何將人口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發展的優(you) 勢?”王世傑說,“於(yu) 貴州而言,一定要加強職業(ye) 教育,讓大多數民眾(zhong) 都擁有一定的技能。”

  當地家長和學生,對於(yu) 職業(ye) 教育的接受度普遍不高。王世傑在調研中發現,主要因素是對職業(ye) 教育存在偏見,認為(wei) 職業(ye) 教育就是“差生”托管;初高中學校追求升學率,忽視職業(ye) 啟蒙和職業(ye) 規劃教育;中學校企合作幾乎為(wei) 零,校方缺少職業(ye) 啟蒙機會(hui) 。

  提高職業(ye) 教育的社會(hui) 接受度,最根本的是要體(ti) 現不同職業(ye) 的平等性。王世傑建議,政府等相關(guan) 部門要將職業(ye) 教育“秀”給社會(hui) 看;要以科學依據分流職教和普教,從(cong) 根源上扭轉師生偏見;要將職業(ye) 啟蒙教育引入中學課堂,讓學生對不同職業(ye) 有充分認識;要建立校企合作,普及校校合作,增強職業(ye) 見習(xi) 等實踐機會(hui) 。

  王世傑說:“畢節就是一個(ge) 典型的例子。”

  1988年,中國國務院批準同意設立畢節試驗區,2023年恰逢畢節試驗區成立35周年。一直以來,中國統一戰線出資改善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從(cong) “輸血”到“造血”實現誌智雙扶、協調引資推動項目落地,再到培育龍頭企業(ye)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30餘(yu) 載風雨兼程、前赴後繼,與(yu) 畢節民眾(zhong) 一道並肩奮鬥,共繪最大“同心圓”。

  “畢節要建成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就要在農(nong) 村‘三留守’人員權益保護、提高職業(ye) 教育的社會(hui) 接受度等方麵更有力度。”王世傑說,我們(men) 將積極助力畢節做好同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ti) 製機製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wei) 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