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部門:依法妥善辦理輕傷害案件 積極促進矛盾化解

發布時間:2023-03-02 14:3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3月2日電 據最高檢微信公眾(zhong) 號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公安部印發《關(guan) 於(yu) 依法妥善辦理輕傷(shang) 害案件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意見》共六部分24條,從(cong) 依法全麵調查取證、審查案件,積極促進矛盾化解,規範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以及健全完善工作機製等方麵進行了全麵規定。

  據了解,《意見》的製定是檢察機關(guan) 、公安機關(guan) 深入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寬嚴(yan) 相濟刑事政策的重要舉(ju) 措。2022年,全國檢察機關(guan) 受理輕傷(shang) 害案件7萬(wan) 餘(yu) 件,且多因婚姻、家庭、鄰裏糾紛或者偶然事件引發。對民間糾紛引發的輕傷(shang) 害案件,我國法律強調要在注重促進矛盾化解、促進刑事和解的基礎上依法從(cong) 寬處理。為(wei) 有力提升輕傷(shang) 害案件辦案質效,最高檢、公安部經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對輕傷(shang) 害案件辦理中的有關(guan) 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後製定了《意見》。

  《意見》指出,辦理輕傷(shang) 害案件必須遵循堅持嚴(yan) 格依法辦案,注重矛盾化解、訴源治理,落實寬嚴(yan) 相濟刑事政策的基本要求。

  《意見》明確,要堅持全麵調查取證,注重對案發背景、起因、當事人的關(guan) 係、案發時當事人的行為(wei) 、傷(shang) 害手段、部位、後果、當事人事後態度等方麵全麵審查,厘清原委、辨明是非曲直,強調對鑒定意見要進行實質性審查,不能簡單地隻看結論。要準確區分罪與(yu) 非罪、尋釁滋事罪與(yu) 故意傷(shang) 害罪、正當防衛與(yu) 互毆型故意傷(shang) 害,準確認定共同犯罪。

  《意見》強調,要牢牢把握輕傷(shang) 害案件的案發特點,把化解矛盾、修複社會(hui) 關(guan) 係作為(wei) 履職辦案的重要任務。充分適用刑事和解製度、認罪認罰從(cong) 寬製度和國家司法救助製度,發揮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製作用,促進當事人的矛盾化解、糾紛解決(jue) ,並注重通過不起訴釋法說理修複社會(hui) 關(guan) 係。

  《意見》要求,必須堅持以寬嚴(yan) 相濟為(wei) 指導,規範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一方麵,對民間糾紛引發的輕傷(shang) 害案件,犯罪嫌疑人認罪認罰,當事人達成和解諒解,符合不批捕、不起訴條件的,可以依法作出不批捕、不起訴決(jue) 定;另一方麵,對主觀惡性大、情節惡劣的,嚴(yan) 重影響人民群眾(zhong) 安全感的,即使是輕傷(shang) 害案件,也要堅持依法從(cong) 嚴(yan) 懲處。比如,與(yu) 《意見》同步下發的典型案例中,被告人石某在與(yu) 朱某分手後仍多次糾纏,兩(liang) 次深夜闖入朱某家中滋擾,造成年邁且有殘疾的汪某輕傷(shang) ,案發後缺乏真誠悔罪表現,一直拒不賠償(chang) 被害人經濟損失,主觀惡性較大,情節惡劣。辦案機關(guan) 堅持依法從(cong) 嚴(yan) 懲處,對石某刑事拘留、批準逮捕並提起公訴。後石某被依法判處實刑。同時,《意見》提出,檢察機關(guan) 作出不起訴後,也不能“不訴了之”,對被不起訴人需要承擔非刑罰責任的,要依法發出檢察意見。

  《意見》提出,要健全完善工作機製,注重發揮偵(zhen) 查監督與(yu) 協作配合機製的作用,加強案件會(hui) 商與(yu) 協作配合,注重以公開聽證促進案件公正處理。

  最高檢第一檢察廳負責人表示,長期以來,公安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在辦理輕傷(shang) 害案件中積累了很多好的經驗,保證了輕傷(shang) 害案件的依法妥善處理,但在執法司法理念、證據審查判斷、促進矛盾化解、法律適用等方麵還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影響了辦案質效。《意見》從(cong) 司法實際出發,既保持與(yu) 刑法、刑事訴訟法及相關(guan) 司法解釋的一致性、協調性,又注重總結近年來輕傷(shang) 害案件辦理中積累的經驗做法,力求解決(jue) 目前辦案中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用心用情辦好人民群眾(zhong) 身邊的“小案”,促進辦案政治效果、社會(hui) 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機統一。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