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你我!用“加減法”讀懂政府工作報告
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 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開幕,備受矚目的政府工作報告麵世,我們(men) 一起用“加減法”,讀懂這份事關(guan) 國家發展和民生福祉的報告。
加減之間,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成就來之不易
2022年是黨(dang) 和國家曆史上極為(wei) 重要的一年,中國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實現了經濟平穩運行、發展質量穩步提升、社會(hui) 大局保持穩定,發展取得來之極為(wei) 不易的新成就。
增長:
——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3%,城鎮新增就業(ye) 1206萬(wan) 人
——貨物進出口總額增長7.7%
——糧食產(chan) 量1.37萬(wan) 億(yi) 斤,增產(chan) 74億(yi) 斤
——全年基礎設施、製造業(ye) 投資分別增長9.4%、9.1%,帶動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5.1%
——延續實施失業(ye) 保險保障擴圍政策,共向1000多萬(wan) 失業(ye) 人員發放失業(ye) 保險待遇
下降:
——年末城鎮調查失業(ye) 率降到5.5%
——全年增值稅留抵退稅超過2.4萬(wan) 億(yi) 元,新增減稅降費超過1萬(wan) 億(yi) 元
——新發放企業(ye) 貸款平均利率降至有統計以來最低水平
——免除經濟困難高校畢業(ye) 生2022年國家助學貸款利息並允許延期還本
加減之間,過去五年,中國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
過去五年極不尋常、極不平凡,中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舉(ju) 世矚目的重大成就。
增長: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加到121萬(wan) 億(yi) 元,五年年均增長5.2%
——財政收入增加到20.4萬(wan) 億(yi) 元
——糧食產(chan) 量連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城鎮新增就業(ye) 年均1270多萬(wan) 人
——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
——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重達到17%以上
——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86.5%
——城鄉(xiang) 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從(cong) 450元提高到610元
下降:
——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
——重汙染天數下降超過五成
——減稅降費公平普惠、高效直達,五年累計減稅5.4萬(wan) 億(yi) 元、降費2.8萬(wan) 億(yi) 元
——多年來取消和下放行政許可事項1000多項
——企業(ye) 開辦時間從(cong) 一個(ge) 月以上壓縮到目前的平均4個(ge) 工作日以內(nei)
——進口、出口通關(guan) 時間分別壓減67%和92%
——推行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降低費用負擔超過4000億(yi) 元
加減之間,開局之年,這些目標事關(guan) 你我
今年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工作建議。
增長: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5%左右
——城鎮新增就業(ye) 1200萬(wan) 人左右
——糧食產(chan) 量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
——多渠道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
下降:
——單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現行減稅降費、退稅緩稅等措施,該延續的延續,該優(you) 化的優(you) 化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zhai) 務風險,優(you) 化債(zhai) 務期限結構,降低利息負擔,遏製增量、化解存量
——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劃重點:
——赤字率擬按3%安排
——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推進疫苗迭代升級和新藥研製,切實保障群眾(zhong) 就醫用藥需求
——今年擬安排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3.8萬(wan) 億(yi) 元
——集中優(you) 質資源合力推進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經濟發展
——依法保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
——有效防範化解優(you) 質頭部房企風險,改善資產(chan) 負債(zhai) 狀況,防止無序擴張,促進房地產(chan) 業(ye) 平穩發展
——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決(jue) 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