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加快推進碳市場立法進程 研究推出碳排放權期貨

發布時間:2023-03-06 14:50:00來源: 證券日報

  本報兩(liang) 會(hui) 報道組 吳曉璐

  2023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正進行中。近日,全國政協委員、廣東(dong) 證監局黨(dang) 委書(shu) 記、局長楊宗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建議在完善碳現貨市場製度建設、加強碳市場數據質量建設的基礎上,推動期貨市場適度先行,研究推出碳排放權相關(guan) 的期貨品種,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在發現價(jia) 格、提供風險管理工具等方麵的作用,加快建設一個(ge) 價(jia) 格有效、功能完備的中國特色多層次碳市場,服務綠色低碳轉型。

  “從(cong) 成熟經驗來看,碳交易市場是一個(ge) 多層次市場體(ti) 係,一般包括現貨市場和期貨等衍生品市場。”楊宗儒表示,在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方麵,期貨市場可以發揮五方麵作用。一是形成公開、透明的遠期價(jia) 格,引導企業(ye) 合理規劃產(chan) 能,做好長期減排規劃。二是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引導企業(ye) 製定長期減排規劃,保障企業(ye) 穩定經營。三是提升碳交易活躍度,擴大碳市場邊界和容量。四是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引導綠色投資。五是提升定價(jia) 影響力,建立獨立自主的碳交易價(jia) 格形成機製。

  為(wei) 了提高碳定價(jia) 效率、促進我國碳市場高質量發展、服務綠色低碳轉型,需要發展中國特色多層次碳市場,充分發揮碳市場優(you) 化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功能,推動市場和政府更好結合,楊宗儒建議深入研究成熟市場的經驗做法,結合我國具體(ti) 國情,推動中國式多層次碳市場建設。具體(ti) 來看,主要有三方麵:

  首先,加快完善碳現貨市場製度建設,給予市場穩定預期。碳現貨市場健康發展是期貨市場發展的基礎。

  楊宗儒建議,加快推進碳市場立法進程,盡早推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為(wei) 全國碳市場的建設奠定法製基礎;製定科學合理的碳市場發展規劃,明確相關(guan) 政策調整節奏和強度,為(wei) 碳市場的未來發展提供清晰明確的頂層設計。同時,切實加強碳市場數據質量建設,嚴(yan) 查數據造假,建立長效數據質量監管機製,壓實重點排放單位和核查技術服務機構的數據質量管理責任。

  其次,研究推出碳排放權相關(guan) 的期貨品種,建設一個(ge) 價(jia) 格有效、功能完備的全國碳市場。

  楊宗儒表示,碳排放權期貨市場通過各類交易者的撮合交易、中央對手方清算等方式,可提供連續、公開、透明、高效、權威的遠期價(jia) 格,進而提升碳市場運行效率,並為(wei) 企業(ye) 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引導企業(ye) 製定長期減排規劃,保障企業(ye) 穩定經營,為(wei) 技術進步提供堅實支持。

  最後,強化期現聯動,推動期貨市場適度先行。從(cong) 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碳金融衍生品市場與(yu) 碳現貨市場往往同步發展並相輔相成,歐盟碳現貨上市3個(ge) 月後就推出了碳期貨交易;美國RGGI(區域溫室氣體(ti) 減排行動)碳市場體(ti) 係中的期貨交易甚至早於(yu) 現貨出現,為(wei) 碳現貨初次拍賣提供了重要的定價(jia) 參考。楊宗儒表示,成熟市場經驗對我國建設碳衍生品市場及期現協同發展有一定借鑒意義(yi) 。

  “廣州期貨交易所作為(wei) 以服務綠色轉型發展為(wei) 使命的創新型交易所,在支持碳期貨市場建設等方麵具有重要作用。”楊宗儒建議,依托廣州期貨交易所積極推進碳期貨市場發展,進一步完善碳定價(jia) 體(ti) 係,提高碳定價(jia) 效率,促進我國碳市場高質量發展。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