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台軍計劃在“紅色灘頭”反登陸演習,台媒:台軍戰法極易遭一鍋端

發布時間:2023-03-07 14:52:00來源: 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晨陽】台軍(jun) 宣布將在今年3-4月期間,在全台被列為(wei) “紅色海灘”的區域,進行登陸攻防模擬及運補演練。台灣“風傳(chuan) 媒”網站6日承認,盡管反登陸是近年台軍(jun) 軍(jun) 備建設的重中之重,但麵對解放軍(jun) 在技術和戰法領域的突飛猛進,台軍(jun) 的反登陸當真是越來越難了。

  “紅色海灘”到底有哪些

  報道稱,台軍(jun) 計劃在全台“紅色海灘”進行的反登陸演習(xi) ,將首先從(cong) 台灣北部的竹圍海灘以及東(dong) 南部的台東(dong) 知本海灘進行。其中台海軍(jun) 將在3月8日至9日期間,在竹圍漁港及鄰近地區進行演練,隨後在4月12日-13日在台東(dong) 知本海灘進行演練。這兩(liang) 次演練均由負責兩(liang) 棲登陸、運補任務的台海軍(jun) 151艦隊執行,“就是針對解放軍(jun) 可能對台進行兩(liang) 棲登陸作戰的攻防演練”。

  對於(yu) 將進行演習(xi) 的“紅色海灘”到底有哪些,各方說法不一。美國智庫“2049計劃”研究員易思安稱,台灣共有14個(ge) 解放軍(jun) 可能登陸地點(即“紅色海灘”),包含金山(北)、金山(南)、林口、海湖(桃園蘆竹)、翡翠灣、福隆、頭城、壯圍、羅東(dong) 、宜蘭(lan) 、布袋、台南、林園、加祿堂。但“風傳(chuan) 媒”稱,美國專(zhuan) 家示警的“紅色海灘”與(yu) 台軍(jun) 的判斷並不完全相同。

  報道提到,“台陸軍(jun) 參謀長”章元勳此前提到,“判斷解放軍(jun) 主力會(hui) 在北部林口的寶鬥厝海灘、桃園的海湖海灘、中部靠近清泉崗基地的甲南海灘,以及南部台南的喜樹海灘登陸”,點明了在台軍(jun) 規劃中適合登陸作戰的這四處“紅色海灘”。此外,近年“漢光”等演習(xi) 還曾在新北八裏、屏東(dong) 加祿堂、花蓮北埔、台東(dong) 知本等灘岸,實施聯合反登陸演習(xi) ,或針對“上岸之敵”發起反擊作戰,甚至讓具備兩(liang) 棲登陸能力的台海軍(jun) 陸戰隊擔任假想敵,以“增加現場感”。因此這些地點可能都是台軍(jun) 規劃的“紅色海灘”。

  台軍(jun) 反登陸問題多多

  按照台軍(jun) 的如意算盤,一旦認定解放軍(jun) 將進行登陸作戰,台三軍(jun) 主戰兵力會(hui) “全員全裝迅速離開駐地,攜帶充分的彈藥、口糧、飲水以及各類補給品,進入隱蔽良好之戰術位置,待命接敵作戰”;在解放軍(jun) 登陸船隊渡海過程中,台軍(jun) 會(hui) 集結海空打擊力量協同發動飽和攻擊;最後當“遭到嚴(yan) 重削弱的解放軍(jun) 登陸舟波接近灘頭時,台軍(jun) 裝甲部隊才在防空導彈掩護下衝(chong) 到灘頭接敵”。

  台軍(jun) 近年來將反登陸作為(wei) 軍(jun) 備建設的重中之重。“風傳(chuan) 媒”網站稱,台軍(jun) 在演習(xi) 中多次派出新成軍(jun) 的布雷艇到登陸海灘近岸布放水雷,以延緩“解放軍(jun) 登陸船團”推進速度;本不應出現在開闊區的攻擊直升機也都被台軍(jun) 賦予了反登陸作戰角色;台陸軍(jun) 近日還多次強調,最新“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火力投射範圍“足以覆蓋灘頭至泊地,能摧毀海上及登陸灘岸敵軍(jun) ”。

  此外,近年台軍(jun) 強力改革的“後備教召”,部分編成的後備部隊也部署到灘頭防線以“攔阻登陸之敵”。報道稱,這些相關(guan) 部署證明,台軍(jun) 當前戰略思維正朝“不讓敵登陸立足就算贏”的方向靠攏,因此反登陸作戰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今年的“漢光39號”演習(xi) 規劃於(yu) 5月兵推、7月實兵演練,並擬於(yu) 台灣北部某灘岸實施聯合反登陸作戰演習(xi) 。如今這不僅(jin) 是“漢光”演習(xi) 必備,就連台軍(jun) 各地炮兵部隊的例行重炮射擊,也都要與(yu) 反登陸場景結合。

  但當前台軍(jun) 這套反登陸戰法的火力配置、部署方式早已經過時。例如台軍(jun) 當前把主戰裝備部署在灘岸,倘若沒有掌握戰場製空權,本身又無充分偽(wei) 裝或防護,“極易遭敵機一鍋端”。目前台軍(jun) 大多數火炮都必須仰賴車輛拖曳,機動效率不佳。俄烏(wu) 衝(chong) 突的經驗已經證明,缺乏戰場機動能力的火炮生存力非常差。即便是台軍(jun) 那些能快速更換陣地的自行火炮也已服役多年,動力係統越來越老舊,如今在美國拒絕售台先進自行火炮的情況下,台軍(jun) 正麵臨(lin) “後繼無車”的窘境。

  台軍(jun) 還承認,盡管並非所有台灣灘岸都適合大部隊登陸,有利於(yu) 台軍(jun) 重點盯防“紅色海灘”,但擁有裝備和兵力優(you) 勢的解放軍(jun) 可能會(hui) 多路齊發,讓台軍(jun) 顧此失彼。“解放軍(jun) 靠近台灣北部登陸,能直指台北衛戍區和桃園機場;在台灣中部登陸,能威脅台空軍(jun) 清泉崗基地,並將台灣一分為(wei) 二;從(cong) 台灣東(dong) 部登陸,能攻擊原欲保存在花東(dong) 洞庫內(nei) 的高價(jia) 值武器裝備”。報道稱,解放軍(jun) 能夠切割台軍(jun) 兵力調動,使每一處都得獨立作戰,“續戰能量不樂(le) 觀”。

  而台軍(jun) 對這些弱點似乎並不重視。台灣《聯合報》6日稱,為(wei) 了應對解放軍(jun) 坦克,台軍(jun) 在“雲(yun) 豹”裝甲車基礎上研製了搭載105毫米火炮的輪式突擊炮,但它的車高超過4米,不但存在隱蔽性不足、被彈投影麵積過大的問題,甚至超過了台灣地區的橋梁限高,這使得它根本無法快速跨區機動。

  台軍(jun) “仍停留在過去”

  台灣“中華戰略前瞻協會(hui) ”研究員揭仲曾評論稱,台軍(jun) 反登陸戰法沒有針對解放軍(jun) 及未來可能的戰爭(zheng) 形態進行調整,仍維持過去傳(chuan) 統的戰術戰法。

  揭仲認為(wei) ,“隨著解放軍(jun) 兩(liang) 棲突擊艦、大型運輸機、大中型運輸直升機及特種登陸載具數量的增加,解放軍(jun) 會(hui) 逐步具備將主力攻擊部隊透過空中機動等方式,跨越台軍(jun) 在海岸線的防禦設施,直接投送在台灣本島重要軍(jun) 事與(yu) 政治目標附近的能力。”同時台灣本島西部海岸線大部分已高度城鎮化,在重要政治與(yu) 軍(jun) 事目標比較集中的台灣北部地區更是如此。解放軍(jun) 登陸部隊若成功突破海灘防線後,很快就會(hui) 進入城鎮作戰。但相比解放軍(jun) 近年對城鎮作戰的日益重視,台軍(jun) 的戰術與(yu) 對抗訓練多在野外地形進行,與(yu) 主要的作戰環境脫節。

  其次,在被台軍(jun) 看作是反登陸作戰王牌的炮兵部隊中,多數火炮不僅(jin) 性能落後,射擊指揮自動化程度也遜於(yu) 解放軍(jun) 。揭仲表示,台陸軍(jun) 大力打造的聯兵營極力效仿美軍(jun) ,“但對於(yu) 執行海外攻勢作戰,掌握戰場空優(you) 且擁有強大空中支持與(yu) 聯合火力投射能力的美軍(jun) 來說,地麵火力不足並不會(hui) 造成太大的困擾;對從(cong) 事守勢作戰、可能要在缺乏製空權情況下獨立作戰的台軍(jun) 而言,這就是嚴(yan) 重的缺失。”

  揭仲認為(wei) ,台軍(jun) 聯合作戰效能最令人憂心的還是C4ISR係統現代化程度嚴(yan) 重不足。“解放軍(jun) 的指揮控製、精確火力打擊和聯合作戰能力等方麵均已超越台軍(jun) 甚多。”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