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瞭望】穩就業,從拆除一道道“就業門檻”開始
建議不得將年齡作為(wei) 招聘辭退紅線、建議部分崗位向35歲以上群體(ti) 傾(qing) 斜、建議給女員工占比高的企業(ye) 減稅、建議對35歲職場門檻增加監管處罰……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多個(ge) 代表委員的建議登上熱搜,它們(men) 直指當前就業(ye) 市場的不良傾(qing) 向,即各種“就業(ye) 門檻”正在破壞就業(ye) 公平、影響一些人積極就業(ye) 的信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14億(yi) 多人口大國保持就業(ye) 穩定,難能可貴,蘊含著巨大創造力。報告同時也提到,國內(nei) 經濟增長企穩向上基礎尚需鞏固,穩就業(ye) 任務艱巨。
全國兩(liang) 會(hui) 前的一項媒體(ti) 調查顯示,最令受訪者犯難的就業(ye) 問題是性別、年齡、學曆等就業(ye) 歧視依然存在。“年齡35歲以下”“我們(men) 不招女性”等,一些用人單位給求職者打上年齡、性別甚至地區等限製性標簽,看似是在篩選勞動力,實際是在同等條件下歧視勞動者。不少代表委員在調研中發現,就業(ye) 歧視正成為(wei) 侵害勞動者權益、阻礙勞動力有序流動、妨礙穩就業(ye) 目標實現的一大障礙。
就業(ye) 歧視帶來的危害是明顯的,它不僅(jin) 顯著縮短社會(hui) 成員的就業(ye) “黃金期”,帶來巨大的人才浪費,對企業(ye) 發展也極為(wei) 不利。以代表委員多次批評的“35歲職業(ye) 門檻”為(wei) 例,它折射出一些企業(ye) 用人觀念的問題,即隻注重勞動力“便宜、好用”,忽視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所需要的人力資本支撐。知乎上曾有一個(ge) 閱讀量400多萬(wan) 的帖子提到,“如果知道35歲就要被辭退,那我還努力深耕一個(ge) 領域做什麽(me) 呢”。設置“就業(ye) 門檻”不僅(jin) 可能將有能力者拒之門外,造成用工成本上漲,還不利於(yu) 勞動者投入企業(ye) 的長期發展。同樣,性別、學曆等就業(ye) 歧視也會(hui) 造成類似的不良效應。
就業(ye) 是最基本的民生,與(yu) 很多社會(hui) 問題相連。“隻招35歲以下”“隻要985畢業(ye) 生”“幾年內(nei) 不得懷孕生育”等現象的存在,加劇著年輕人的生存焦慮,甚至使有的人不敢走入婚姻、不敢生育。一些地方女大學生就業(ye) 困難,導致女性勞動參與(yu) 率下降。對高齡農(nong) 民工的就業(ye) 限製,也容易引發一些勞動糾紛。
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城鎮新增就業(ye) 預期目標設置為(wei) 1200萬(wan) 人左右。人社部數據顯示,今年需要在城鎮就業(ye) 的新成長勞動力1662萬(wan) 人,高校畢業(ye) 生將達到1158萬(wan) 人,規模均創近年新高;同時,勞動者的技能素養(yang) 與(yu) 崗位需求存在落差,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促進就業(ye) 的任務更加繁重。可見,眼下拆除各種形式的“就業(ye) 門檻”是需要全社會(hui) 合力紓解的難題。
代表委員們(men) 給出不少建議:完善立法和推動司法,提高就業(ye) 歧視的成本;切實推動人力資源專(zhuan) 業(ye) 化和職業(ye) 化,既要將年齡、性別等“硬門檻”從(cong) 招聘過程中抹掉,更要消除用人意識上“軟門檻”,真正做到任人唯賢;做實做細就業(ye) 服務,引導和助力勞動者提高技能水平,有底氣、有實力對就業(ye) 歧視說“不”;建立暢通的職業(ye) 晉升、崗位流通渠道,讓更多勞動者找到施展才華的舞台。
消除影響平等就業(ye) 的不合理限製和就業(ye) 歧視,使人人都有通過勤奮勞動實現自身發展的機會(hui) ,這既是普通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yi) 。
破除人為(wei) 的就業(ye) 羈絆,紓緩就業(ye) 壓力和就業(ye) 焦慮,為(wei) 更多人打開更大的就業(ye) 空間,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要拿出更多實實在在的行動。
羅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