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評論員: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 題: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評論員
“黨(dang) 中央始終堅持‘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三個(ge) 沒有變’,始終把民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家當作自己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hui) 議的民建、工商聯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hui) 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引導民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家正確理解黨(dang) 中央方針政策,增強信心、輕裝上陣、大膽發展,為(wei) 實現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信心和動力。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營經濟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弱到強,不斷發展壯大,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創造中國奇跡,民營經濟功不可沒。實踐證明,民營經濟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推進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重要主體(ti) 。
民營經濟是我們(men) 黨(dang) 長期執政、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國民營經濟隻能壯大、不能弱化,要走向更加廣闊的舞台。民營經濟發展之路不可能一片坦途,必然會(hui) 遇到各種困難挑戰。黨(dang) 和政府始終把民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家當作自己人,在民營企業(ye) 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支持,在民營企業(ye) 遇到困惑的時候給予指導。新征程上,要進一步優(you) 化民營企業(ye) 發展環境,為(wei) 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創造公平競爭(zheng) 、競相發展的環境,依法維護民營企業(ye) 產(chan) 權和企業(ye) 家權益,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ye) 發展壯大,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要積極發揮民營企業(ye) 在穩就業(ye) 、促增收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發展,支持平台企業(ye) 在創造就業(ye) 、拓展消費、國際競爭(zheng) 中大顯身手。要把構建親(qin) 清政商關(guan) 係落到實處,為(wei) 民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家排憂解難,讓他們(men) 放開手腳,輕裝上陣,專(zhuan) 心致誌搞發展。要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引導民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家正確理解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兩(liang) 個(ge) 健康”的方針政策,消除顧慮,放下包袱,大膽發展。
高質量發展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民營企業(ye) 要踐行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不足和麵臨(lin) 的挑戰,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堅守主業(ye) 、做強實業(ye) ,自覺走高質量發展路子。有能力、有條件的民營企業(ye) 要加強自主創新,在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更大作用。要依法規範和引導各類資本健康發展,激發民間資本投資活力,鼓勵和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yu) 國家重大工程、重點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項目建設,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企業(ye) 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hui) 責任、道德責任。無論是國有企業(ye) 還是民營企業(ye) ,都是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都必須擔負促進共同富裕的社會(hui) 責任。民營企業(ye) 家應增強家國情懷,自覺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增強先富帶後富、促進共同富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參與(yu) 和興(xing) 辦社會(hui) 公益慈善事業(ye) ,做到富而有責、富而有義(yi) 、富而有愛。商以誠為(wei) 德,人以信為(wei) 本。民營企業(ye) 和民營企業(ye) 家築牢依法合規經營底線,弘揚優(you) 秀企業(ye) 家精神,做愛國敬業(ye) 、守法經營、創業(ye) 創新、回報社會(hui) 的典範,必將為(wei) 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