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女科學家”的風華歲月:願做創新發展“拓荒者”

發布時間:2023-03-09 15:5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3月8日電(張煜歡)今年3月8日是第113個(ge)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在科技創新各領域,都有奮進盡責、閃閃發光的“她”,憑著對事業(ye) 的滿腔熱愛、耕耘奉獻,勇於(yu) 突破“無人區”,展現著各行各業(ye) 的“女科學家”風采。

  攻克膿毒症救治難題 造福更多患者

  膿毒症是多年來橫亙(gen) 在世界醫學領域麵前的一大難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曾向各國政府發出“優(you) 先加強膿毒症的預防、診斷和治療”的呼籲。獲“2022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的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浙江省委會(hui) 副主委、浙大一院總部麻醉科主任方向明帶領團隊用20年光陰攻克這一難題。

  一條生命的背後是一個(ge) 家庭,一種疾病的患者背後是千萬(wan) 個(ge) 家庭。針對膿毒症患者循環不穩定、血壓波動大、組織灌注差、呼吸道誤吸等麻醉難題,方向明率先提出“滴定式麻醉誘導和複合麻醉方案”,實現了從(cong) “大循環”到“微循環”的精細麻醉管理,並創新“側(ce) 臥位誘導氣管插管”技術,促使麻醉肌鬆時不易出現舌根後墜進而保持氣道通暢,減少食物返流誤吸到肺部的風險,目前已有上萬(wan) 名患者受益。

  不懈鑽研之下,方向明團隊的“圍術期膿毒症預警與(yu) 救治關(guan) 鍵技術的建立和應用”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第七屆中國女醫師協會(hui) 五洲女子科技獎。

  作為(wei) 一名醫療、科研和教育工作者,方向明還熱衷為(wei) 女醫務工作者搭建成長平台,創立了浙江省女醫師分會(hui) ,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果敢和精湛醫術,探索醫工融合創新,促進醫學科學發展,為(wei) 健康科學普及教育、基層醫療幫扶增添女性力量。

  “90後”女博士探索廣闊“星辰大海”

  李月華是一位“90後”女博士,也是之江實驗室的研究專(zhuan) 家。2018年畢業(ye) 後,她入職之江實驗室,從(cong) 事研究火星、月球等地外環境下無人探測係統的智能感知、場景理解和定位導航等技術。

  不少人覺得李月華的這份研究外星球的工作十分“酷炫”,李月華總說,“相比於(yu) 酷炫,其實我心中有著更強的一份使命感。研究背後的艱辛是必定的,但一想到我們(men) 是為(wei) 了某個(ge) 技術領域的突破在努力,我就充滿了激情,也更有勇氣探索更為(wei) 廣闊的‘星辰大海’。”

  李月華介紹,她所在的團隊當前主要工作便是通過智能感知的方式,讓火星車在地外能有更靈敏的動作和更聰明的“頭腦”。

  “以前麵的石頭為(wei) 目標物,試試準確度”“從(cong) 這個(ge) ‘深坑’邊上過,慢慢試,別著急”……在試驗場地裏,李月華操控著鍵盤,另一邊,長著“六條腿”外加一支“長手臂”的探測機器人穩穩地按照指定程序進行著移動。

  作為(wei) 一名年輕的女性科研人員,在技術攻關(guan) 的道路上,李月華自稱“女漢子”,她經常需要深入到環境惡劣的戈壁灘、大海道無人區采集數據、測試算法。同時作為(wei) 團隊帶頭人,她還會(hui) 花比別人更多的精力關(guan) 心隊友的生活,是這支年輕隊伍裏的“知心姐姐。”

  “因為(wei) 這是我熱愛的事業(ye) ,興(xing) 趣使然,所以怎麽(me) 也不會(hui) 厭倦。”李月華說。

  外科醫生“跨界”研發“打敗腫瘤”的利器

  “我的父親(qin) 因腫瘤去世,但作為(wei) 外科醫生的我卻不能通過手術挽救父親(qin) 的生命。醫生是最能懂得臨(lin) 床痛點的,所以我決(jue) 心投入國產(chan) 醫療器械的研發,希望能研製出一款打敗腫瘤的利器。”杭州睿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陳新華說。

  回憶從(cong) 醫生跨界到做醫療器械的心路曆程,陳新華袒露了自己的心聲。也正因這份經曆,讓她在醫療器械創新研發的道路上步履更為(wei) 堅定。

  在影像設備引導下,將兩(liang) 根電極針插入肝髒腫瘤邊緣,通過瞬間發射數萬(wan) 伏高壓脈衝(chong) ,在細胞膜上進行穿孔、跨膜入核,使癌細胞迅速凋亡……多年努力下,陳新華帶領團隊研發的技術已成為(wei) 國家衛健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chuan) 染病防治”科技重大項目的突破性成果。

  在科研過程中,陳新華團隊還不斷攻克電纜、開關(guan) 等核心硬件和技術的國產(chan) 化,致力於(yu) 降低肝癌消融手術設備的價(jia) 格,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陳新華用了近十年時間,進軍(jun) 脈衝(chong) 電場醫療器械這一前沿交叉領域,把科技創新做成實實在在造福患者的醫療產(chan) 品,將治病救人的初心融入國產(chan) 醫療器械研發上。(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