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兩會觀察)翻開中國人大“年度報告”,看見全過程人民民主

發布時間:2023-03-09 16:1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3月8日電 (記者 梁曉輝)“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審議通過民法典”。翻開今年的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工作報告,全國人大代表、立法領域專(zhuan) 家孫憲忠對這一句話感受尤為(wei) 強烈。

  簡短的一句話,卻在孫憲忠心裏分量千斤。十二屆全國人大期間,他在首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曾向全國人代會(hui) 提交編纂民法典的議案,為(wei) 推動中國此後出台首部民法典貢獻了力量。

  一位代表的建議,化作國家法治進程中實際可感的進步,像孫憲忠一樣的全國人大代表還有很多。他們(men) 的履職,成為(wei)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縮影,匯集在人大常委會(hui) 的年度工作報告中。

  在中國,當選人大代表不是當官,也不是政治光環,他們(men) 既有本職工作,也有履職工作,可以通過本職工作所體(ti) 察到的社情民意,由履職工作反映到最高權力機關(guan) ,成為(wei)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推動力。

  每年全國人代會(hui) 期間提出議案和建議,是他們(men) 履職的重要方式。這些議案和建議一經提交,就會(hui) 被“登記在冊(ce) ”,經研究轉交到各有關(guan) 部門辦理,再就辦理情況向代表進行反饋,形成“事事有回應,件件有著落”的流程閉環。

  “社會(hui) 各界的積極參與(yu) 提供了寶貴的觀察視角和來自各領域的實踐經驗,有助於(yu) 在國家治理和政府決(jue) 策中反映民意。”巴西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羅尼·林斯談及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時表示。

  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審議的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五年,2282件代表議案、43750件代表建議已全部辦理完畢,代表對議案建議辦理工作滿意度達到98%。數字折射出全過程人民民主可感的一麵。

  中國式民主不僅(jin) 要求全過程,還要求高質量。僅(jin) 以人口比例粗算,中國平均約每47萬(wan) 人產(chan) 生1名全國人大代表,每位代表履職水平的高低,直接關(guan) 乎背後數十萬(wan) 人的切身利益。

  為(wei) 此,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開展了一係列提高代表履職水平的工作,包括舉(ju) 辦學習(xi) 班、組織召開座談會(hui) ,開展專(zhuan) 題調研和集中視察等。

  過去五年,還有一些好的做法被固定下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工作報告指出,常委會(hui) 聯係代表機製更加健全,“委員長會(hui) 議組成人員和常委會(hui) 委員直接聯係432名代表”。人大代表被稱為(wei)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這一機製,讓民意通達的管道更為(wei) 順暢。

  在中國的民主設計中,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間接民主和直接民主的統一。民眾(zhong) 既可以通過人大代表反映訴求,也可以直接提出意見和建議。在這一過程中,公眾(zhong) 參與(yu) 立法,表達或者體(ti) 現自己的利益訴求,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典型實踐。其間,公民可以通過網絡,也可以通過致信致電,還可以通過基層立法聯係點,順暢表達自己的意見。

  尤其是基層立法聯係點,被稱為(wei) “家門口的立法”。過去,就有過一群中學生根據親(qin) 身經曆向基層立法聯係點提出關(guan) 於(yu) 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的意見,最終被采納到出台的法律中。目前,中國已實現基層立法聯係點所有省(區、市)的全覆蓋。

  立法工作也越來越注重回應和鼓勵民眾(zhong) 參與(yu) ,讓公民在參與(yu) 立法中更有“參與(yu) 感”和“存在感”。去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發言人還首次“指名道姓”回應立法中提出建議的公民,以示感謝。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工作報告,5年來,共有154件次法律草案向社會(hui) 公布征求意見,109萬(wan) 多人次參與(yu) ,“有效促進了立法質量和效率的提升”。

  而民眾(zhong) 對於(yu) “國家事務”的參與(yu) 和管理,也不僅(jin) 僅(jin) 是立法,還包括監督等各個(ge) 方麵、各個(ge) 環節。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工作報告中的一個(ge) 高頻詞可以對此總結——“全過程人民民主”。(完)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