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為什麽學員成績能快速提高?海上“盲盒”立大功

發布時間:2023-03-14 14:21:00來源: 解放軍報

  海上“盲盒”的打開方式

  高密 韓江雪 解放軍(jun) 報特約記者 張一飛

  剛開學,統計完近幾年海上教學質量指標的最新數據,海軍(jun) 潛艇學院航海教研室主任夏衛星笑了。

  “2019年至今,年均增長7.8%。”夏衛星說的是學員航海實習(xi) 三項主要考核綜合得分的優(you) 良率。一年一度的航海實習(xi) ,學院辦學以來從(cong) 未間斷,近年來不斷提高的分數顯示,這項例行的海上訓練,正在突破“自我複製”的循環。

  為(wei) 什麽(me) 這幾年成績能快速提高?

  “團隊前些年開始創新研製的海上‘盲盒’立了大功。”剛完成新年度航海實習(xi) 計劃的夏衛星說。

  說著,夏衛星在電腦上打開一組圖片,細述這個(ge) “盲盒”的由來。

  前傳(chuan)

  “不入深海,怎能降龍”

  前幾年,學員中有一句關(guan) 於(yu) 航海實習(xi) 的流行語:“風裏浪裏,棚裏等你。”“棚”說的是海圖棚,鋼筋支架焊在軍(jun) 艦甲板的坦克係留穴上,木製桌麵,蓋一個(ge) 防水帆布罩,掛一盞防水燈,就是實習(xi) 學員的戰位。隻要船不靠碼頭、不拋錨,學員就在海圖棚裏進行海圖作業(ye) ,一人一棚,半截身子紮進去,一悶半天。

  小小海圖棚見證了一批批學員走向戰場的航跡,也見證了他們(men) 與(yu) 大海搏鬥的經曆。

  那年9月,保障實習(xi) 的軍(jun) 艦航行至南海,甲板最高溫度超過50℃。學員悶在棚子裏,脖頸上掛著濕毛巾,海圖上留下大小不等的不規則圖案——汗漬。隊幹部提著涼水桶挨個(ge) 兒(er) 給學員洗毛巾,同時音箱裏傳(chuan) 來教員的聲音:“越是酷暑難當,越是考驗我們(men) 戰鬥作風的時候。”

  表麵上看,“火爐”礪誌又強能,但實際上訓練效果並不理想。“沒有充足的現代化航海保障手段,更缺乏高效的專(zhuan) 用訓練係統,硬是靠意誌跟海洋死磕。” 時任航海教研室主任、教授楊曉東(dong) 在甲板上獨自思忖,一個(ge) 念頭湧上心頭——教改。

  又一天訓練結束,艦艇錨泊,楊曉東(dong) 跟一個(ge) 學員大隊領導在“雷達房”裏聊天。雷達房,是專(zhuan) 門為(wei) 雷達接收機等設備搭建的小鐵房。

  “楊教授,南沙的高腳屋,升級換代多少次了?咱還守著這幾十年前的海圖棚。哪怕能在這種鐵皮房裏也好,至少不怕風吹雨淋……”

  大隊領導不經意的話瞬時點醒了楊曉東(dong) 。實習(xi) 結束,以“雷達房”為(wei) 樣本,楊曉東(dong) 一回到學院就著手尋找適合在甲板上搭建的方艙或板房。

  其實,能讓學員在更貼近潛艇實裝、更貼近實戰環境、更貼近教改方向的平台進行航海訓練,是學院幾代航海教員的夙願。

  “不入深海,怎能降龍?”看著一張學員在海圖棚裏汗流滿麵的老照片,夏衛星說:“水麵艦艇有專(zhuan) 門的訓練艦,但潛艇沒有。潛艇內(nei) 部空間狹小,單航次承訓效率太低、成本太高。與(yu) 登上潛艇實裝訓練並行,搭建更加貼近潛艇實裝的航海作業(ye) 平台,讓畢業(ye) 學員有更多機會(hui) 在大海上經風浪、壯筋骨、長才幹,是他們(men) 從(cong) 課堂走向戰場、提高第一任職能力的必由之路。”

  2016年,改善實習(xi) 平台的論證展開後,搭建板房的思路很快被拋棄。“要建就奔著集成化、模塊化的方向去!”楊曉東(dong) 轉而看中了航運集裝箱——“體(ti) 型”類似潛艇艙室,而且拆裝簡易、穩固耐腐蝕、可拓展升級。

  “大教授咋玩起沒啥技術含量的集裝箱?”聽說航海教研室要把集裝箱搬上軍(jun) 艦,不少人投來詫異的眼光。

  教研室上上下下卻早已定下決(jue) 心:隻要有利於(yu) 提高教學效果、有利於(yu) 戰鬥力建設,就下定決(jue) 心幹!

  於(yu) 是,關(guan) 於(yu) 海上實訓條件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很快得到學院支持並經海軍(jun) 相關(guan) 機關(guan) 審批通過。撤棚子、焊底座、安課桌、裝設備……試驗集裝箱登上了保障航海實習(xi) 的一艘軍(jun) 艦。楊曉東(dong) 給它們(men) 起了個(ge) 名字——實習(xi) 方艙。

  實習(xi) 時正值台風季,正好給了教員們(men) 一次大風浪航行中實習(xi) 方艙性能驗證的機會(hui) 。艦體(ti) 顛簸起伏,橫搖縱搖幅度都接近軍(jun) 艦設計的最大值,新上艦的實習(xi) 方艙卻紋絲(si) 未動。

  經此一役,教員們(men) 鐵下心要把集裝箱全麵搬上甲板,以“集群作戰”的形式,形成一個(ge) 海上潛艇模擬訓練的新品牌。

  2018年方艙正式安裝上艦,一個(ge) 個(ge) 海上“盲盒”即將迎來第一批海上實習(xi) 學員,等待著向大海啟航。

  啟航

  “鐵甲教室”變身“水下戰位”

  “科技感十足,戰味十足!”初次邁進實習(xi) 方艙的學員,部分曾跟隨訓練艦參加過航海實習(xi) ,他們(men) 對方艙的“用戶體(ti) 驗”都給出高分評價(jia) 。參與(yu) 實習(xi) 保障的航海教員也對這個(ge) “創舉(ju) ”感到滿意。

  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實習(xi) 方艙第一次投入使用,訓練中就出現了“掉鏈子”的情況。

  “報告,信號已斷開!”實習(xi) 艦航行在東(dong) 海某海域,學員們(men) 正在方艙內(nei) 進行海圖作業(ye) ,艦艇航行信號突然消失。教研室立即組織排查,忙活一陣發現,是實習(xi) 保障艦的主羅經出現故障,無法繼續向方艙提供穩定的導航信息。

  艦艇沒了主羅經,還有其他設備代替,可以繼續航行,學員訓練卻離不開主羅經輸出的信號。學員們(men) 把焦急的眼神投向楊曉東(dong) ,教員們(men) 也都對這樣的突發故障無可奈何。

  “方艙上艦,隻是邁出了第一步。”楊曉東(dong) 立即召集教學組開會(hui) ,臨(lin) 時調整訓練科目。大家都明白:方艙上艦隻解決(jue) 了場地問題,可真正提升訓練保障能力,還需要體(ti) 係化的內(nei) 涵建設。

  這一年,夏衛星剛剛從(cong) 潛艇部隊調入學院任教,當時實習(xi) 方艙內(nei) 的“壓迫感”,至今令他記憶猶新。

  “航海信息保障是達成訓練實效的根本所在。”夏衛星說。可如何才能抵消用艦艇代替潛艇開展實習(xi) 訓練的“先天不足”,讓航海實習(xi) 既能夠自主解決(jue) 所有問題,還能突出潛艇特色?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從(cong) 2018年到2021年,他們(men) 先後把多批次具有潛艇特征的航海和導航設備引入方艙,讓最初的“鐵甲教室”變身“水下戰位”,為(wei) 整體(ti) 訓練內(nei) 容和組訓模式的順利落地提供了完備支撐。

  “每年出海實習(xi) ,走進方艙都像打開‘盲盒’,總有‘新家夥(huo) 什兒(er) ’出現。”教員們(men) 感歎。

  學員們(men) 也禁不住點讚:“艙門一關(guan) ,大燈一閉,幽暗逼仄的環境裏,隻有各種儀(yi) 表和按鈕在閃亮,簡直和在潛艇艙室裏航海作業(ye) 一模一樣。”

  “學員們(men) 的訓練成績最能說明問題。”夏衛星說,這幾年實習(xi) 訓練幾個(ge) 主要科目的成績逐年提高,不斷證實著這條變革之路的正確性,也啟示著未來進一步優(you) 化的方向。

  對此,去年剛剛離任的楊曉東(dong) 頗有感觸:方艙內(nei) 不斷添加新裝備,“潛艇化”程度不斷提高,功能加速迭代升級,實習(xi) 訓練提質增效也就必然會(hui) 看得見、摸得著。

  夏衛星舉(ju) 了幾個(ge) “看得見”的例子。

  以往航海實習(xi) 中,由於(yu) 手段缺乏,學員觀測、計算得出的目標數據無法即時得到精度驗證,如今綜合考核評判係統接入方艙,學員隻需將自己的觀測數據輸入平板電腦,即可獲得相關(guan) 比對標準。“立行立判”成為(wei) 實習(xi) 訓練的日常。

  有了裝備的技術支撐,教員能在方寸之地“大展拳腳”,不斷創新教學思路和方法,提供更多一對一的訓練指導,學員的學習(xi) 自主性也隨之提高。“關(guan) 鍵是形成了訓練和評估的實時閉環,推動從(cong) ‘你教’到‘我學’的根本性轉變。”夏衛星說。

  2022年夏天,方艙設備體(ti) 係又迎來新成員——光電桅杆。學員可通過光電桅杆觀測水麵目標或天體(ti) ,完成天文定位、海圖綜合作業(ye) 等多項潛艇特色科目訓練。至此,方艙已建成以高精度慣性導航係統、光電桅杆、潛艇電子航海圖支持係統等為(wei) 特色的裝備保障體(ti) 係,形成潛艇水麵、潛望以及水下航行狀態綜合技能訓練的保障能力,可完整模擬水下航行潛艇的航海作業(ye) 科目及流程。

  向戰

  “盲盒”效應催生訓法創新

  隨著夏衛星的介紹不斷深入,海上“盲盒”的“升級”之路,還在不斷上演精彩。

  以前,學員航海實習(xi) ,通常按照專(zhuan) 業(ye) 技能考核指標差異,把航海專(zhuan) 業(ye) 與(yu) 非航海專(zhuan) 業(ye) 分批次組織。這樣的方式,雖然可以讓各專(zhuan) 業(ye) 精練本戰位專(zhuan) 業(ye) 技能,卻缺了潛艇作戰的精髓和關(guan) 鍵所在——不同戰位之間的協同。

  第一次聽到要“混搭”時,學員們(men) 都喜出望外。出海前,根據學員的年級和專(zhuan) 業(ye) 分為(wei) 三人一組,即航海專(zhuan) 業(ye) 大四學員為(wei) 航海長、大三學員為(wei) 副航海長、非航海專(zhuan) 業(ye) 學員為(wei) 潛艇值更官。同時,他們(men) 把每一次航海實習(xi) 都視為(wei) 一次潛艇出海執行任務,按任務背景劃分出各訓練階段,讓學員融入潛艇戰位、扮演艇員角色,按照任務流程有機融合專(zhuan) 業(ye) 技能訓練。

  “把原本需要畢業(ye) 分配到艇上才有的訓練,前置到院校課堂,打通了專(zhuan) 業(ye) 訓練的一個(ge) 重要關(guan) 口。”楊曉東(dong) 說,這是夏衛星他們(men) 在方艙“升級”之後的又一次接力創新。

  一天深夜,正在東(dong) 海某海域夜航的海軍(jun) 武夷山艦上,航海專(zhuan) 業(ye) 學員鄭正男和另外兩(liang) 名同學來到方艙接更上崗。“報告艇長,發現目標,可以穩定跟蹤”“發現‘敵’艦,戰鬥警報,魚雷攻擊”……淩晨1點13分,方艙裏驟然響起警報,鄭正男和同學們(men) 頓時精神一振,等待“艇長”命令。

  隨著“艇長”一聲令下,模擬戰鬥航海作業(ye) 完成,鄭正男終於(yu) 鬆了口氣。他擦了擦額頭的汗水,看看時間已快淩晨3點,完善作業(ye) ,準備交更……

  這樣的場景是方艙內(nei) 的常態。夜航期間,方艙成為(wei) 模擬潛艇水下航行和戰鬥航海訓練的最佳場所。

  角色不同、分工不同,戰鬥警報一拉響,“航海長”馬上停止海圖作業(ye) ,立即轉入攻擊作業(ye) ,“副航海長”繼續完成海圖作業(ye) ,其他學員根據自身職責堅守戰位。小小一間方艙,極大程度將學員整合,完成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全員綜合訓練……

  “加裝設備不僅(jin) 是訓練條件和手段的豐(feng) 富,更促進了整體(ti) 教學設計和訓練模式的變革。”夏衛星說,不同專(zhuan) 業(ye) 的學員通過搭配成不同班組,根據各專(zhuan) 業(ye) 側(ce) 重點進行訓練,訓練效益大幅提升。

  隨著一輪輪航海實習(xi) 結束,眼看一批批學員漲幅明顯的成績,夏衛星喜不自勝。

  但是,夏衛星和他的同事們(men) 並不滿足於(yu) 此。

  “今年實習(xi) ,要趁著南下航行停靠潛艇部隊的機會(hui) ,與(yu) 近兩(liang) 年的畢業(ye) 學員聯係,聽聽他們(men) 和所在部隊的反饋。”說著,夏衛星搬出一摞剛剛設計好的調查問卷。

  “你認為(wei) 實習(xi) 方艙裏還可以加裝什麽(me) 裝備”“如果重新實習(xi) 一次,你希望加強哪方麵的訓練”……再過兩(liang) 個(ge) 月,這些問題的答案,將成為(wei) 繼續優(you) 化升級“方艙”功能和整個(ge) 實習(xi) 訓練安排的重要依據。

  天藍藍,海藍藍,實習(xi) 艦即將再次啟航,夏衛星繼續在方艙內(nei) 忙碌著……

  (解放軍(jun) 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