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商課,套住老年人
2023年1月,大學在讀的齊瑞放寒假回家,發現76歲的爺爺成為(wei) 了一家互聯網“學堂”的財商課學員。在聽“小白理財課”時,班主任用“前學員一天賺3000元”的案例,吸引老人借錢買(mai) 了2980元的理財進階課。等爺爺發現聽不懂課程要求退款時,再也聯係不上對方。
多名老年人反映,他們(men) 也有類似的遭遇,涉及多家知名互聯網財商教育品牌。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這類財商教育機構通常用0元、低價(jia) 的小白課吸引包括老年人在內(nei) 的受眾(zhong) 報名,並用虛假的高學曆、高資曆名師頭銜營造專(zhuan) 業(ye) 團隊的假象,用固定洗腦話術和虛假承諾,誘導學員們(men) 購買(mai) 2998元至6998元不等的理財課。
雖然從(cong) 2021年起就被媒體(ti) 屢屢曝光,但截至今年3月10日,黑貓投訴平台上針對財商的投訴超過7000條。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因涉嫌虛假宣傳(chuan) 、廣告違法等問題,上述財商“學堂”的運營方多次被北京市場監管部門處罰。今年3月14日,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將持續關(guan) 注上述財商“學堂”運營方違反《廣告法》等違法行為(wei) ,一旦發現將依法依規進行查處。
中國法學會(hui)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hui) 副秘書(shu) 長陳音江提到,財商課亂(luan) 象被多次曝光卻依然存在,說明行業(ye) 本身不規範。行業(ye) 容易獲利,違法成本又較低。“財商教育行業(ye) 監管的力度還不夠,要加大監管的力度。”
多名老人被誘導花錢買(mai) 理財課
居住在廣西柳州的劉秀清,今年56歲,她在2022年底成為(wei) 上述財商“學堂”的學員。
退休之後,劉秀清經常刷短視頻消遣時間。去年年底的一天,一則廣告引起她的注意,廣告裏提到,該“學堂”可以免費教授9天的“小白理財課”,而正是“免費”兩(liang) 個(ge) 字吸引了她。
劉秀清關(guan) 注了上述“學堂”的公眾(zhong) 號,被分到一個(ge) “班級”聽課。聽了幾天的免費課程後,班主任開始頻繁地發微信、打電話,向她推銷2980元的進階實操課。
劉秀清每月的退休金2000元,近3000元的學費對她來說不是小數目。班主任鼓動她,可以用花唄分期付款,甚至專(zhuan) 門打來語音電話,教劉秀清開通花唄。
看劉秀清仍然猶豫,班主任問她是不是擔心賺不到錢,“你放心跟著老師學,一個(ge) 月本金幾百元,隨隨便便賺2000元應該沒有問題。”為(wei) 打消劉秀清的顧慮,班主任還舉(ju) 例說,有學員剛上了五天實操課程,就已經掙了快一半的學費。
班主任所說的數字,遠超出劉秀清的預期,劉秀清回想,就是這些“穩賺”的話,讓她被套路了。
劉秀清告訴新京報記者,在付費之前,班主任稱,後續的實操課會(hui) 有老師手把手教她賺錢。但劉秀清在付費後發現,所謂的實操課還是隻講理論,並沒有手把手教理財。
劉秀清學了一個(ge) 多月,“一分錢都沒有賺,就是普通的學習(xi) 、練習(xi) 。”劉秀清越學越覺得不對勁,認為(wei) 自己上當了。隨後她發現,微信已經聯係不上班主任,對方承諾的手把手教學也化為(wei) 泡影。
買(mai) 課前十分熱情,買(mai) 課後老師失聯的情況不是個(ge) 例。與(yu) 劉秀清遭遇相似的還有河北唐山的何雲(yun) 霞。今年60歲的她,同樣被上述“學堂”的免費小白課吸引。在上了四五天免費的小白課後,老師開始催促她報名課程,金額是1378元。
何雲(yun) 霞說,買(mai) 課前班主任很熱情、很耐心。但在她購買(mai) 了課程,學習(xi) 五六天後,微信就聯係不上班主任了,聊天界麵顯示,“對方賬號已停用。”
今年1月,大學在讀的齊瑞放寒假回家,發現已經76歲的爺爺也成為(wei) 了上述“學堂”財商課的學員。他從(cong) 聊天記錄裏看到,學堂的班主任用前學員一天賺3000元的案例吸引老人報名,還引導爺爺使用花唄付費,因其不會(hui) 操作無法開通。班主任又慫恿爺爺找朋友借錢,最終交了2980元的理財進階課費用。
齊瑞爺爺沒有任何理財方麵的基礎知識,聽不懂課程。交完錢後一周,齊瑞爺爺聯係班主任協商退款,但班主任再沒回過消息,還將老人踢出了上課的群聊。
有類似遭遇的學員,來自不止一家平台。
2021年冬天,51歲的王藝報名了一家財商教育的9.9元小白財商課,她被老師所鼓吹的“實現財務自由”說服,花6998元報名了進階課。
這位老師提到,課程由“封老師親(qin) 授”,而這個(ge) “封老師”,正是上述教育培訓機構的創始人。
報名後,王藝收到一個(ge) 視頻集錦,有財務自由綱領、A股投資方法、商品房投資方法等。她發現,講課的內(nei) 容都是錄播的固定視頻,而且視頻裏都是電腦合成的機器人聲音,更沒有見到過封老師出麵。課程內(nei) 容完全不符合她的預期。
連環套路向學員推薦付費課程
在網上搜索“財商課”,會(hui) 發現多家所謂的財商課曾多次被媒體(ti) 曝光。2021年4月、2022年1月、2022年4月,央視就先後曝光多次,其中就包括上述幾家平台。
2021年4月,新華社也以《“理財課”變“劫財課”,財商教育該如何套上“緊箍咒”?》為(wei) 題,對財商課的問題進行曝光。
但時至今日,財商課問題仍然存在。截至3月10日,黑貓投訴平台上,針對某知名財商教育平台的投訴量為(wei) 3574條,另外一家平台的數據則為(wei) 3344條。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這些所謂的財商課程,目標對準中老年人、寶媽、月光族等群體(ti) ,以“免費理財課”為(wei) 誘餌,從(cong) 各個(ge) 平台吸引受眾(zhong) ,用微信群聊運營用戶社群,通過固定的話術、套路,誘導受眾(zhong) 購買(mai) 高價(jia) 課程。
今年2月底和3月初,新京報記者以學員身份,分別進入多家財商教育平台的理財小白課,對財商課的套路進行調查。
財商課的運營模式基本相似。小白課一般由兩(liang) 名老師,班主任負責添加每位學員的微信,維護社群運營,另一位直播老師負責在直播間講課。
小白課每天晚上8點開始直播,大約一小時。在直播中,老師前期會(hui) 用通俗易懂的話解釋基金、國債(zhai) 等理財產(chan) 品的概念,並聲稱“錢放在銀行裏隻會(hui) 越來越貶值,而且隻靠工資作為(wei) 收入,難以解決(jue) 財務的根本問題。把錢放在投資市場,讓錢生錢,才是變富有的關(guan) 鍵”。
新京報記者發現,小白課一般到了第四天,負責直播的老師就開始推銷進階課程。
而班主任則說一些“洗腦”的話術,讓人覺得隻要付費學習(xi) ,就能立刻賺到錢。“如果你通過理財每個(ge) 月有機會(hui) 賺4000元,那房貸車貸再也不是負擔。你隻要願意邁出第一步,剩下的我們(men) 帶你學習(xi) 。”
從(cong) 第二次直播課開始,班主任每天都會(hui) 發學員學習(xi) 課程後賺錢的案例,少則一天200元,多則一個(ge) 月兩(liang) 三萬(wan) 元。上述“學堂”財商課的老師稱,“之前有同學9000元本金一個(ge) 月什麽(me) 都不幹就掙了3000多元,咱們(men) 學好了也可以像他一樣。”
老師們(men) 還會(hui) 附上圖片,圖片裏有前學員跟班主任分享賺錢的聊天截圖,以及具體(ti) 的收益截圖,一張圖片上顯示,“理財前兩(liang) 個(ge) 月,累計收益兩(liang) 萬(wan) 元。”
新京報記者發現,直播老師和班主任還會(hui) 用饑餓營銷誘導學員。推銷課程第一天,直播老師說,錯過報名就可能恢複5000多元的平台價(jia) 。但據記者了解,該學堂的付費課程,一直都是2980元。在直播間裏,老師會(hui) 一直在強調報名名額逐漸減少,讓學員抓緊搶。但記者發現,此後的幾天課程裏,一直可以報名。在記者多次拒絕付費後,班主任說,直播老師特別審批了10個(ge) 特困生名額,價(jia) 格降到1378元。
2月28日以及隨後的三四天,班主任每天都會(hui) 打微信語音,催促記者交費。電話那頭,能聽到其他接線員勸學員買(mai) 課的聲音。
當記者提到理財的風險時,班主任則稱,“老師帶過15000多名同學,99%都是賺的。本金比較多的學員一個(ge) 月可能賺一兩(liang) 萬(wan) 元,本金少的話一個(ge) 月可能就掙千八百元。”至於(yu) 學員為(wei) 何賠錢,班主任稱是因為(wei) 他們(men) 沒有按照老師教的方法去買(mai) (理財產(chan) 品)。
當記者表示再考慮考慮時,班主任不停地催促,“下午4點半老師就要提交所有(報名學員)名單了,還要去證券公司給您綁定賬戶,確實來不及了。”
而據學員告訴記者,2980元之後,平台還會(hui) 進一步要求學員繳費解鎖更高級別的課程。
2022年10月,田洋購買(mai) 了2980元的實操課。據他回憶,實操課老師隻介紹了“股票k線圖、均線圖等一些皮毛知識,網上都能查到”,並沒講股票、基金怎麽(me) 操作。之後,老師又慫恿田洋花500元購買(mai) 了基金課,田洋學習(xi) 後還是不懂怎麽(me) 購買(mai) 理財產(chan) 品,“打開理財APP,買(mai) 基金該點哪兒(er) 都不知道。”
而老師接著又向他推銷3699元的課程,並稱3699元的課程可以教學員分析上市公司財報,判定公司的營業(ye) 情況。
被收割的老年人
郝寧曾在一家財商課機構擔任過進階課的老師。她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班主任和小白課老師的本質就是銷售。一個(ge) 小白課大概報名20個(ge) 人,老師能拿到兩(liang) 三萬(wan) 元提成。
對於(yu) 老師的資曆,郝寧說,小白課老師的招聘門檻很低,主要是大專(zhuan) 學曆,不需要有投資經驗。公司招聘老師也不做背調,“隻要業(ye) 績好,有犯罪記錄都無所謂。”
有的老師此前工作經曆與(yu) 金融無關(guan) ,很多老師學曆和資曆都造假,比如,之前有老師對外宣稱自己在投行工作,其實學曆是成人自考的大專(zhuan) 。
進階課老師也缺乏專(zhuan) 業(ye) 性,“甚至不比學員強到哪裏去。”有兩(liang) 三成老師都是作為(wei) 學員學習(xi) 後被聘來當老師。“講課把課件念好就行,回答學員的問題有常見問題答疑庫。”
虛假承諾基本上是成交的秘笈。郝寧說,很多老師在銷售過程中會(hui) 給學員收益率的暗示或者明示,這些都是小白課老師們(men) 自己總結的話術,常見的有不學一輩子窮或者某前學員三個(ge) 星期就能賺回學費。再舉(ju) 一些盈利的案例,給學員一種“我報名了我也行”的感覺。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前期班主任和直播老師的宣傳(chuan) 中,經常出現老年人賺錢的例子。“60多歲的阿姨沒什麽(me) 文化,在家帶孫子,就幾百塊錢本金,跟著咱們(men) 學習(xi) 實操,最多時候一天掙2000多(元)。”
在發現爺爺受騙後,齊瑞也曾在網上聯係有相同經曆的人員,發現多名學員都是老年人,“老人們(men) 對互聯網接觸比較少,容易相信洗腦式的宣傳(chuan) 。”
據郝寧稱,她曾經所在的這家財商課發展初期,學員的年齡分布跨度從(cong) 18歲至80歲,主要集中在31歲至40歲。
而隨著業(ye) 務發展,學員大多發展為(wei) 低收入、低認知、年齡較大的群體(ti) ,年齡50歲以上的老年人多,其中20%隻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學曆,很多學員反映不會(hui) 用電腦。
郝寧稱,班主任推銷課程時,“不管什麽(me) 學習(xi) 能力、風險承受能力,能騙能哄地讓他們(men) 先交了錢再說。”
新京報記者獲取的一家財商課機構的內(nei) 部話術本中,有很多說服學員報名課程的話術。針對學員提出的各類問題,有具體(ti) 的解答模板。比如學員說年齡大怕學不會(hui) ,回複內(nei) 容為(wei) “老師之前的學員還有72歲、67歲的,他們(men) 都能學會(hui) ,你根本不用擔心。”
教培獨立觀察人士羅烜此前長期關(guan) 注金融詐騙、期貨交易等信息,長期關(guan) 注財商課。
據羅烜了解,財商課的目標大多是三四線城市或者縣城、農(nong) 村的老年群體(ti) ,年齡分布在50歲至70歲之間,他們(men) 有一定的積蓄,而且維權意識不強,成為(wei) 財商課主要的目標群體(ti) 。
陳音江提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情權,經營者提供商品和服務的信息必須真實全麵,不得欺騙和誤導消費者。
陳音江表示,財商課經營者介紹的盈利情況與(yu) 實際情況不符,經營者用虛假宣傳(chuan) 去欺騙消費者,涉嫌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廣告法》第二十四條規定,教育、培訓廣告不得對教育、培訓的效果作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證性承諾。如果消費者與(yu) 商家簽訂協議,協議內(nei) 明確“一對一、手把手”教授,事後商家不提供一對一的服務,沒有按約定來履行,屬於(yu) 一種違約行為(wei) 。如果“一對一、手把手”教授的承諾是口頭進行的,那麽(me) 消費者要有舉(ju) 證的責任,需要有錄音證據。
經營者違約需要承擔責任,可以選擇繼續提供協議內(nei) 的服務,或退回相應的款項,如果造成其他損失,還要賠償(chang) 消費者相應的損失。
多次被監管部門處罰
對於(yu) 財商課的這些問題,監管部門其實早已注意到。
2021年8月31日,北京市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曾發布對某財商教育運營主體(ti) 進行行政處罰的聽證公告,公告中稱上述平台“涉嫌利用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教育機構、行業(ye) 協會(hui) 、專(zhuan) 業(ye) 人士、受益者的名義(yi) 或者形象做推薦、證明的教育、培訓”。
2021年9月14日,北京市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將上述企業(ye) 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今年3月13日,北京市昌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已經因涉嫌虛假宣傳(chuan) 對前文提到的平台進行過處罰。
2020年12月,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眾(zhong) 號發布了當年9月21日—12月20日受理的12345市民熱線及12315熱線中投訴數量大、解決(jue) 率低的教育培訓機構名單,上述互聯網財商“學堂”的運營主體(ti) 之一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名列其中。針對該公司的投訴數量共49件,解決(jue) 的隻有5件。
國家企業(ye) 信用信息公示係統網站顯示,2021年10月29日,上述公司因違反《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相關(guan) 規定,被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200萬(wan) 元。
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中提到,平台號稱的“國家高級理財規劃師、10年基金投資經驗的無忌”,真名為(wei) 張鬆鵬,2016年參加工作,工作年限遠不足十年,實際具有的是“助理理財規劃師”職業(ye) 資格,而不是“國家高級理財規劃師”。“曾任CCTV證券谘詢頻道專(zhuan) 業(ye) 講師的百財”,經核實“百財”真名為(wei) 蘇琪,並未擔任過“CCTV證券谘詢頻道專(zhuan) 業(ye) 講師”。
另外,“中央財經大學碩士的阿文”,經核實“阿文”真名董博,其簡曆顯示其為(wei) 專(zhuan) 科學曆。“MBA工商管理碩士的劉凡”,真名劉雅凡,並未取得MBA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還提到,除了老師的資曆造假,宣傳(chuan) 內(nei) 容也存在誇大其詞。
該公司官網中的“穩健好收益,快樂(le) 賺錢不擔風險”,該公司承認無法做到“不擔風險”。另外,其官網“穩定收益賺錢課”宣傳(chuan) 頁麵中有“0成本 穩收益 易上手的懶人投資法”的宣傳(chuan) 內(nei) 容,經核實該公司稱“0成本”實際應為(wei) “0交易成本”。2021年11月,上述公司因違反《廣告法》的相關(guan) 規定,被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40萬(wan) 元。
行政處罰決(jue) 定書(shu) 中提到,該公司在官方微信公眾(zhong) 號上宣傳(chuan) “關(guan) 注我的人,98.6%都變得更有錢”“6節直播課,讓您的收益比餘(yu) 額寶高15%!”等內(nei) 容,但並未能提供有效證明材料,構成對商品做虛假的商業(ye) 宣傳(chuan) 的違法事實。
3月14日,新京報記者聯係上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將持續關(guan) 注上述財商“學堂”運營方違反《廣告法》等違法行為(wei) ,一旦發現將依法依規進行查處。
多次被曝光,又屢被監管部門處罰,財商課亂(luan) 象問題為(wei) 何依然存在?陳音江表示,這說明行業(ye) 本身不規範。行業(ye) 容易獲利,違法成本又較低,所以每次處罰後亂(luan) 象依然屢禁不止。
職業(ye) 打假人王海從(cong) 2020年開始關(guan) 注財商課亂(luan) 象。他認為(wei) ,財商課問題的核心就是騙。“每一個(ge) 環節都在騙。包括老師人設造假、資曆學曆造假、盈利效果造假。“廣告語”十二天告別死工資,輕鬆教會(hui) 你資產(chan) 配置”涉及虛假宣傳(chuan) ,老師催促學員交錢說,“今天報名學費打5折”,涉嫌違反《價(jia) 格法》。
王海認為(wei) ,目前財商課騙局揭露多次依然屢禁不止,原因是監管部門的約束能力不夠。監管部門不應該隻按投訴的數量去處罰,應違法必究,客觀、全麵地調查取證,調查整體(ti) 的受騙群體(ti) ,按照財商課商家違法所得進行查處。
新華社2021年在報道中也指出,由於(yu) 缺乏行業(ye) 規範和相關(guan) 監管,財商教育市場不斷擴大的同時亂(luan) 象頗多,除了平台卷錢跑路外,還涉及誇大宣傳(chuan) 、誘導分期貸款買(mai) 課甚至“掛羊頭賣狗肉”引導“投資小白”開設證券賬戶投資股票、基金等金融產(chan) 品,亟須整治規範。
老年學員的維權困境
當這些老年學員發現花錢並學不到真正的理財知識想退款時,不但維權、退款的過程充滿艱難,而且大部分學員拿不到全額退款。
1月底,齊瑞在12315微信公眾(zhong) 號上投訴稱,上述“學堂”“虛假宣傳(chuan) 誘導老人借錢消費”,需求是全額退款2980元。
2月1日,齊瑞的投訴被來廣營地區市場監管所受理。但就在當天下午,來廣營地區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回複齊瑞,經過調解,雙方無法達成一致意見,終止調解。
兩(liang) 天後,齊瑞接到該“學堂”的客服電話,客服表示,齊瑞爺爺聽過課所以無法全額退款,需要扣除課程費用,最後隻退了1602元。
劉秀清也聯係過退費,客服表示隻能退1000元。劉秀清認為(wei) 買(mai) 課是因為(wei) 被套路。但客服表示,承諾是老師的個(ge) 人行為(wei) ,如果全額退,要拿出老師套路的證據。“班主任用微信語音套路我的,我沒有錄音,去哪兒(er) 找證據呢?”劉秀清說。
羅烜說,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齡階段後,與(yu) 社會(hui) 脫節。他們(men) 的維權意識不強,也不善於(yu) 使用手機,維權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成本很高。
絕大部分聯係到羅烜的老年人都不敢把套路買(mai) 課的事告訴家人,害怕因此產(chan) 生家庭矛盾。何雲(yun) 霞和劉秀清至今也沒告訴家人,何雲(yun) 霞接班主任電話都是到屋外接的。“都是偷著學的。”
新京報記者發現,在黑貓投訴平台上,很多為(wei) 老年人維權的都是孩子、孫子輩的年輕人。他們(men) 通過老人的聊天截圖,發現老人是在誘導下購買(mai) 的課程,並要求全額退費。
上述財商“學堂”的母公司官網顯示,截至2022年11月30日,集團共為(wei) 超過7510萬(wan) 學員提供服務,覆蓋34個(ge) 省級行政區。注冊(ce) 用戶約為(wei) 5970萬(wan) 人,大約有40萬(wan) 付費學員。
新京報記者獲取的一份上述學堂《退費協議》顯示,獲得退費的學員將對甲方的商業(ye) 秘密(包括但不限於(yu) 商品價(jia) 格、優(you) 惠政策)、課程信息、退款信息等保密信息承擔嚴(yan) 格的保密責任,不得以任何形式將上述保密信息泄露給任何第三方(包括但不限於(yu) 個(ge) 人社交平台或媒體(ti) )。
陳音江提到,對於(yu) 商家的宣傳(chuan) 要提高警惕,不要聽信商家關(guan) 於(yu) 效益的承諾,要對財商課有基本的判斷。財商課隻是教授一種知識,每個(ge) 人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很多因素有關(guan) ,不應該認為(wei) 接受了培訓,就一定可以掙錢。
陳音江建議,如果被騙,要及時收集好相關(guan) 的證據,跟商家協商解決(jue) 。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向消費者協會(hui) 或者向相應的行政主管部門投訴,請求調解來解決(jue) 問題。“但是不管老年人還是年輕人,維權都需要證據,一定要收集好相關(guan) 的證據。”
(文中齊瑞、劉秀清、何雲(yun) 霞、郝寧、王藝均為(wei) 化名)
新京報記者 喬(qiao) 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