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點餐獲商家青睞 還要難為老年人多久?
現在,越來越多的餐館推出掃碼點餐,甚至隻能通過掃碼才能點餐。近日,《工人日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餐廳發現,不少餐館的服務員在引導顧客入座後便轉身離開,似乎掃碼點餐、結賬已經成為(wei) “規定動作”。然而,看似便捷的服務,卻並沒有得到所有消費者的認可,特別是讓不少老年人犯了難。
隻能掃碼點餐難倒老人
近日,年逾70歲的餘(yu) 大爺在北京市朝陽區立水橋附近一個(ge) 商圈連續走進3家快餐店,發現都隻能掃碼點餐或通過特定的網絡程序點餐。而當時正好是中午用餐時間,店內(nei) 客人比較多,服務員默認每個(ge) 消費者都能夠自己掃碼點餐,對客人態度較為(wei) 冷淡。
餘(yu) 大爺告訴記者,在快餐店內(nei) ,每個(ge) 桌子上都有二維碼,沒有紙質菜單,且隻能掃碼點餐。“這非常不方便。不替我們(men) 老年人想想,我70多歲了,哪會(hui) 操作啊。”最後,在一位年輕女孩的幫助下,老人才用小程序成功點餐。
家住北京市昌平區龍騰苑社區的杜大爺告訴記者,在家附近的麥當勞餐廳用餐時,服務員忙不過來,會(hui) 讓客人在手機上或用店內(nei) 的自助點餐設備點餐,但這兩(liang) 種操作都讓他犯難。“有時候接孫子放學回家,孫子想吃快餐了,一般得等他來了才能點餐,我自己不會(hui) 操作這些。”
記者了解到,在掃碼點餐過程中,部分商家甚至強製消費者關(guan) 注公眾(zhong) 號,授權手機號碼等信息,或者要求消費者下載APP後才能點餐。
掃碼緣何獲得商家青睞
不少老人認為(wei) ,掃碼點餐並不友好,越來越多的餐館隻允許掃碼點餐,給單獨出去用餐的老人帶來不便。餘(yu) 大爺說:“我的眼睛不好,也不太會(hui) 用手機,微信、支付寶都沒法用。到餐廳,我希望還是保留人工服務。”
此外,一些年輕人也對掃碼點餐有微詞。北京市民丁女士告訴記者:“現在有的餐館點餐要關(guan) 注公眾(zhong) 號,又要點擊小程序,還要領取優(you) 惠券,步驟很多。我們(men) 年輕人有時候都覺得很麻煩,對老年人來說就更難了。”
既然掃碼點餐會(hui) 給部分消費者帶來不方便,可能會(hui) 導致商家流失一部分顧客,但為(wei) 什麽(me) 越來越多的商家還在積極推行呢?
一家連鎖餐廳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了真實原因:開通掃碼服務後,大部分顧客會(hui) 選擇掃碼點餐、結賬,這為(wei) 餐廳節省了一定的人力成本。“以前可能要聘用10個(ge) 左右的服務員,現在七八個(ge) 就差不多了。”
記者在北京市文華路一家餐館了解到,傳(chuan) 統的點菜模式大概需要10分鍾左右,掃碼點餐省去服務員人工點餐、前台下單兩(liang) 個(ge) 環節,顧客訂單直達後廚,顧客的點菜時間可以被壓縮至幾分鍾。“時間節約了,效率就提高了,每天的營業(ye) 額就會(hui) 增加。”該店老板告訴記者。
專(zhuan) 家表示,商家熱衷掃碼服務,實際上也是希望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從(cong) 前端銷售到後台聯通的信息化改造,從(cong) 而能夠用較低的成本獲取較高的利潤。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服務打了折扣,對老年人等特殊群體(ti) 缺乏關(guan) 懷。
掃碼點餐不應成為(wei) 單選
針對餐館強製或變相強製掃碼點餐問題,中消協表示,掃碼點餐等新技術應用不應成為(wei) 限製消費者權利的工具,不應成為(wei) 攫取消費者個(ge) 人信息的借口,更不應成為(wei) 阻礙大眾(zhong) 消費的壁壘。
在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熊超律師看來,僅(jin) 提供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ge) 人信息,侵害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不提供現場菜單有損消費者的知情權。“由於(yu) 智能手機操作的複雜性,掃碼點餐並不具有普適性。老年群體(ti) 往往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完成掃碼點餐,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men) 的消費體(ti) 驗。”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姚盛認為(wei) ,無論是從(cong) 消費者的權益保護還是從(cong) 我國老齡化社會(hui) 的現實來說,掃碼點餐都不應該成為(wei) 單選項。
“要進一步完善餐飲業(ye) 掃碼點餐服務,禁止強製掃碼點餐,保留人工點餐,特別對老年群體(ti) 的服務要人性化一些。希望有關(guan) 部門采取措施,對此加強引導和監管。”姚盛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