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 預製菜“看著美”也要“吃得香”
首次寫(xie) 入中央一號文件,各地出台政策大力支持——
預製菜,“看著美”也要“吃得香”
當下社會(hui) 正朝著便捷化方向快速發展。而在餐桌上,預製菜無疑是大家就餐的“好幫手”——相較於(yu) 自行烹製,操作方法更簡便;與(yu) 方便速食相比,其口味能更好還原餐館味道,且品種豐(feng) 富,便於(yu) 消費者品嚐新菜肴。
政策層麵,預製菜近年來也收獲更多關(guan) 注:今年,它被首次寫(xie) 入中央一號文件;不少地方出台政策和標準,規範預製菜產(chan) 業(ye) 發展。可以說,預製菜正迎來發展東(dong) 風。
簡單方便,成食客“新寵”
家住北京市通州區的小羅是個(ge) “起床困難戶”。因為(wei) 賴床,所以早餐總拿麵包、牛奶對付。能在有限時間內(nei) 吃頓正經早餐曾是小羅的心願。
近一年來,她的早飯食譜添了幾個(ge) 新品種:餡料甜糯的奶黃包、口感酥脆的手抓餅、鮮香濃稠的皮蛋瘦肉粥……這多虧(kui) 了她買(mai) 來的早餐半成品。小羅說:“商家提前完成了這些食物的大部分製作步驟,我隻需放進鍋裏蒸一蒸、煎一煎或直接用開水衝(chong) 泡,就能吃上熱氣騰騰的早餐,太方便了!”
小羅購買(mai) 的半成品,算是預製菜的一種。浙江省湖州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食品認證審評室主任顧寬餘(yu) 介紹,將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及其製品按標準化配方進行洗、切、配、調等預處理,再經熱加工處理、快速冷卻、包裝等工藝製作,生產(chan) 出來的製品就可稱之為(wei) “預製菜”。預製菜也可視為(wei) 方便菜肴製品。
目前,市麵上的預製菜種類多樣。根據食用方式,可將它們(men) 分為(wei) 開袋即食類、加熱即食類、簡烹即食類以及僅(jin) 進行初步加工處理的即配類(如切片、切丁、切塊的蔬菜、肉類、海鮮)4類。“由於(yu) 生產(chan) 技術和貯運技術進步、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加之食品冷凍冷藏技術廣泛應用,預製菜品類、口味等發生了許多新發展和新變化。”顧寬餘(yu) 說。
消費者為(wei) 何青睞預製菜?在武漢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教授曾伏娥看來,烹飪耗時少、操作簡單、餐後收尾打掃方便等優(you) 勢,是消費者選擇預製菜的重要因素。
往深層次看,人口結構、消費習(xi) 慣改變的趨勢也是預製菜走紅的原因。顧寬餘(yu) 認為(wei) ,這些年“宅經濟”的興(xing) 起,加速了預製菜市場的升溫。曾伏娥表示,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家庭小型化趨勢凸顯,生活習(xi) 慣轉變,預製菜更能迎合快節奏下無暇下廚的年輕消費群體(ti) 。很多帶娃家庭也傾(qing) 向於(yu) 用預製菜解決(jue) 沒時間給孩子做飯的問題。
京東(dong) 《2022預製菜年度消費報告》顯示,與(yu) 2020年相比,21歲—30歲、未婚人群、男性購買(mai) 者的比例如今都有不同程度增長,反映出以上群體(ti) 對預製菜的關(guan) 注度有所增加。
品類豐(feng) 富,節假日熱銷
梳理相關(guan) 數據後不難發現,節假日往往是預製菜的“重頭戲”。以今年春節為(wei) 例,淘寶用戶搜索“預製菜”關(guan) 鍵詞數量較去年增長3.4倍,銷量同比增長超過100%。艾媒谘詢監測數據顯示,截至1月26日(農(nong) 曆正月初五),全國預製菜銷售額超1300億(yi) 元,較去年同期增長約四成。
春節期間預製菜銷量大增,與(yu) 中國人曆來重視傳(chuan) 統佳節、以節日團聚表達親(qin) 情友情關(guan) 係密切。“對於(yu) 絕大多數中國家庭而言,吃年夜飯要有儀(yi) 式感,消費者會(hui) 比平時更關(guan) 注菜品顏值、是不是硬菜、食材是否新鮮——這些都是在重要節日出現的消費特點。”盒馬預製菜負責人陳慧芳說。
過去,消費者隻能在線下商超、餐館飯店裏看到種類有限的半成品菜。伴隨電商平台和物流係統的更新升級,網購成為(wei) 大家準備年夜飯的主要途徑。購物網站和生鮮電商平台紛紛上架多樣預製菜,搶占年夜飯市場。值得注意的是,為(wei) 增添菜品豐(feng) 富性,不少商家還推出了頗具地方特色的預製菜。
作為(wei) 北方人,天津市武清區的賀女士今年過年嚐試了源自客家菜係的豬肚雞和閩菜佛跳牆。“購買(mai) 時發現很多品牌都在賣這兩(liang) 種菜肴,正巧我和家人沒吃過,所以買(mai) 來嚐嚐。”在賀女士心裏,年夜飯既要有家常菜,也要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新菜,以滿足家人的期待。可由於(yu) 缺乏原料食材、不熟悉烹飪方法,往往“菜不對題”。預製菜則省去了這些煩惱,“做法簡單、味道還不錯,我們(men) 一家人都很喜歡。”
一組“如何準備年夜飯”的調查顯示,32%的受訪者傾(qing) 向於(yu) “自己做+買(mai) 一部分預製菜”,21%的選擇套餐禮盒。“自己動手拚出一桌華麗(li) 年夜飯,與(yu) 直接去外麵餐廳吃的感受完全不同。前者更具氛圍感和價(jia) 值感,也更能激發親(qin) 朋好友拍照留念的興(xing) 致。”某互聯網問答社區餐飲創業(ye) 板塊熱門答主康健說,這是預製菜未來很重要的傳(chuan) 播優(you) 勢。
線上火,線下也熱。記者走進某大型超市的預製菜專(zhuan) 區,發現有川菜、閩菜、淮揚菜等多個(ge) 菜係的預製菜品,涵蓋主食、熱菜、涼菜、甜點、煲湯等各種類別。在某會(hui) 員商店,羊腿、三文魚、帝王蟹等也化身為(wei) “一種食材多種吃法”的預製菜。
不少飯店餐館在店內(nei) 明顯位置擺放預製菜,供顧客選擇。陳慧芳表示,各品牌和餐飲企業(ye) 都在嚐試差異化新品,將自家的特色菜做成預製菜,或與(yu) 渠道方合作創出不同的套餐禮盒。總體(ti) 來看,預製菜由原先作為(wei) 飯店餐廳堂食接待能力有限時的輔助和補充,到如今成為(wei) 門店的主營業(ye) 務之一,體(ti) 現了供給端的高度重視和消費端的旺盛需求。
標準出台,發展更規範
隨著市場不斷擴大、產(chan) 品備受追捧,預製菜品安全、健康成為(wei) 關(guan) 注焦點。這一點關(guan) 乎消費者的親(qin) 身感受,也關(guan) 係到行業(ye) 的未來發展。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美味,就要在預製菜所涉及的產(chan) 業(ye) 完善相應標準,各環節共同守牢底線、做到更好。
顧寬餘(yu) 認為(wei) ,盡管缺乏全國統一的強製性標準,但已有多地就預製菜製作出台相關(guan) 標準。去年以來,福建、浙江、江西、遼寧等多個(ge) 省份的市場監管部門發布相關(guan) 政策指導文件,廣東(dong) 還推出粵菜預製菜的地方標準。值得關(guan) 注的是,跨省份聯合製定區域內(nei) 一體(ti) 化的預製菜操作規範也應運而生——今年1月,滬蘇浙皖的市場監管局共同研究製定《長三角預製菜生產(chan) 許可審查指引》,以長三角區域為(wei) 適用範圍,針對消費者關(guan) 注熱點和調查發現的問題,對預製菜原材料、加工、包裝等多方麵提出要求。
企業(ye) 構建全麵標準體(ti) 係、規範生產(chan) 經營和供應鏈管理,是提高預製菜品質的另一個(ge) 抓手。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應嚴(yan) 格把控原料品種、產(chan) 地、存放條件,針對不同菜品運用適用的製作工藝和驗收標準,逐步完善從(cong) 原料加工到成品售出的可追溯機製。同時,還要開展產(chan) 學研合作,讓食品工業(ye) 化與(yu) 廚藝完美結合。
當前,不少電商也在構建自有品牌的預製菜,計劃推出少油無油、低鈉無鹽等更為(wei) 健康的菜品。對於(yu) 保鮮和口味方麵,陳慧芳表示,許多生鮮電商平台正發力構建短供應鏈,製作更新鮮的預製菜。“譬如‘醃篤鮮’從(cong) 挖筍到擺上貨架,整個(ge) 過程不超過3天,並需要同時啟用6個(ge) 工廠趕工。我們(men) 自建的供應鏈中心已陸續投產(chan) ,這將大大增強預製菜生產(chan) 線的可控性。”
北京營養(yang) 師協會(hui) 理事範誌紅從(cong) 消費者角度分析了大家的擔憂,“可能會(hui) 擔心即食類預製菜不如自己做的有營養(yang) 。比如,覺得土豆咖喱雞的油鹽較多、蔬菜配料較少等,這種想法不無道理。”對此,範誌紅建議,可以將預製菜和家中已有食材合理搭配食用。根據個(ge) 人需求,在預製菜中加入一定量的葉菜,稀釋油鹽並增加維生素、膳食纖維攝入量。“消費需求的不斷增長,會(hui) 促進行業(ye) 的進一步規範和充分的良性競爭(zheng) ,將湧現更多更優(you) 質菜品,以滿足消費者對安全、美味和營養(yang) 等多方麵要求。”(記者 王晶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