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保護古樹需要公益訴訟,也需要法律升級

發布時間:2023-03-21 10:12: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南朔

  一場公益訴訟,為(wei) 持續20多年的“樹房之爭(zheng) ”畫上了句號——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南宋鎮有一棵樹齡約920歲的古樟樹,在離樹幹不到4米的地方,建有一棟兩(liang) 層樓房,造成樹冠生長形成一個(ge) 巨大缺口,加上水泥地麵阻礙根係生長,整棵樹已傾(qing) 斜。近日,隨著違建樓房轟然倒下,古樟樹終於(yu) 得以伸展筋骨,健康生長。(3月20日《中國婦女報》)

  無論是文學作品中,還是現實生活裏,在每個(ge) 人的心中,村頭都有一棵老樹名木,它是遊子們(men) 溫暖的記憶,寄托著他們(men) 的鄉(xiang) 愁。因為(wei) 有特殊的情懷,因為(wei) 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高漲,保護古樹的意識也在不斷提升。此次的“為(wei) 920歲的古樟打官司”一事,便是現實的案例。而早在2017年,鄭州市中級法院就對新鄭市1870棵古棗樹被“移栽”致死案作出判決(jue) ,相關(guan) 方不僅(jin) 要賠錢、種樹,還要在國家級媒體(ti) 上公開向公眾(zhong) 賠禮道歉。為(wei) 古樹撐腰,慢慢也就成為(wei) 公眾(zhong) 下意識的習(xi) 慣。

  一棵棵古樹名木,不僅(jin) 是一部部綠色的“史書(shu) ”,也是有生命的“活化石”,更是能與(yu) 人類對話的“地標物”。保護古樹名木雖然基本達成社會(hui) 共識,但在部分地方,在部分人的意識裏,依然沒有這樣的理念。這也導致一些古樹名木沒有得到科學合理的“照料”,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如建築物對古樹名木生存空間的擠壓、隨意移栽古樹名木的做法等等,都會(hui) 對古樹名木帶來危害,至於(yu) 為(wei) 了經濟利益的濫砍濫伐,更是違法犯罪之舉(ju) 。對這些行為(wei) 不僅(jin) 要及時糾偏,更要有效預防。

  維護古樹名木的權益,目前各地主要靠公益訴訟,靠地方政府部門、環保人士、愛心人士的積極與(yu) 熱情。而維護古樹的相關(guan) 法律,也散見於(yu)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等法律法規中。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性的法律法規,則直接對古樹名木進行嚴(yan) 格保護。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讓保護古樹名木變得更有“底氣”。因為(wei) ,法律就是底氣的來源、就是信心的源頭。

  保護古樹需要公益訴訟助力,同時還應當更進一步。古樹名木對一個(ge) 地方而言,是悠久曆史和良好生態的見證,持續做好保護養(yang) 護工作,既可以帶來不錯的社會(hui) 效益,更有可能打造成網紅旅遊點,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何樂(le) 而不為(wei) 呢?從(cong) 這方麵來說,保護古樹名木除了公益訴訟之外,還需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對古樹名木進行保護。

  “為(wei) 920歲的古樟打官司”具有一定的樣本價(jia) 值,但這不應成為(wei) 審視此事的終點,而應成為(wei) 法律升級的新起點。古樹名木代表的不隻是鄉(xiang) 愁、記憶等內(nei) 容,更是綠化、美化等工程的重要內(nei) 容。加強對古樹名木的保護,讓其跟老人們(men) 一樣“老有所養(yang) ”“老有所護”,那在公益訴訟之外,法律的完善升級,便應盡快提上議程。

  (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