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提供多樣化的養老生活服務

發布時間:2023-03-24 15:24:00來源: 人民日報

  今年將創建1000個(ge) 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

  提供多樣化的養(yang) 老生活服務(健康焦點)

  本報記者 申少鐵 徐 靖 申智林 劉曉宇

  今年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印發《關(guan) 於(yu) 開展2023年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明確今年將創建1000個(ge) 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去年,國家衛健委、全國老齡辦命名了999個(ge) 社區為(wei) 2022年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這些社區的老年人居住環境明顯改善,為(wei) 老服務水平有效提升,增進了老年人在社區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十四五”期間,全國將建成5000個(ge) 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到2035年,實現全國城鄉(xiang) 老年友好型社區全覆蓋。

  各地建成的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運行情況如何?老年人在社區生活情況怎麽(me) 樣?記者進行了采訪。

  健康服務有保障

  提升小區網格化健康管理服務能力,讓老年人享受就近及時的健康服務

  “頭昏,手腳有點麻,有時候迷糊。”在女兒(er) 攙扶下,65歲的村民李凡踉踉蹌蹌進了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花崗鎮大黃村衛生室,村醫劉秀波接診。

  “初步診斷是間歇性腦梗塞。”經過簡單檢查,劉秀波對李凡說,“這隻是初步診斷,具體(ti) 還要根據CT結果才能確診。這樣,我馬上安排你們(men) 轉診。”說著,劉秀波立即開具了轉診單。

  女兒(er) 帶著李凡趕到花崗鎮中心衛生院,很快就辦好了住院手續。“幸虧(kui) 村衛生室可以快速轉診,不然真不知道該怎麽(me) 辦。”李凡說。

  便捷優(you) 質的健康服務是大黃村入選安徽省42個(ge) 2022年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的重要原因。除了日常診療,村衛生室還會(hui) 給腿腳不便的居民提供上門服務。

  一大早,劉秀波就來到村民陳大娘家巡診。陳大娘今年72歲,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還有間歇性精神障礙,外出不便。測完血壓、血糖、血氧,劉秀波又詢問了陳大娘近期身體(ti) 和精神狀況。“陳大娘,指標還行,但是降壓藥還是得按時吃。另外,精神類的藥物不要隨便停……”劉秀波囑咐。

  目前,大黃村有600多名老年人,其中腿腳不便的超過30人。“針對這些老人,我們(men) 根據情況上門巡診。有些老人需要長期服藥和監測,我基本每個(ge) 月來一次。”劉秀波說。

  一些老年友好型社區還為(wei) 老年人提供心理谘詢服務。

  “心裏舒坦了好多!”聽了社區心理谘詢師周靜的勸慰,家住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街道西塘街社區四網格文化小區的老人唐佩蘭(lan) 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她和老伴深居簡出,居家時間長了,精神很難放鬆,情緒波動大。

  西塘街社區黨(dang) 總支副書(shu) 記葉笑益介紹,從(cong) 2021年3月開始,社區安排心理谘詢師定期上門為(wei) 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導服務,幫助他們(men) 調整調節焦慮、抑鬱情緒,緩解失眠等問題。

  西塘街社區人口5300餘(yu) 人,老年人口占比約29%,對健康服務需求大。社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周曼紅介紹,社區所在街道衛生服務中心指定家庭醫生團隊定期為(wei) 社區老年人開展健康體(ti) 檢、健康隨訪、慢病管理、義(yi) 診等。此外,社區邀請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為(wei) 參與(yu) 健康服務的社區人員開展專(zhuan) 業(ye) 化培訓,提升小區網格化健康管理服務能力,讓老年人享受就近及時的健康服務。

  日常生活更便捷

  豐(feng) 富社區老年群體(ti) 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老年人老有所為(wei) 、老有所樂(le)

  “我們(men) 經常在社區食堂吃飯、娛樂(le) 、學習(xi) ,這裏就是我們(men) 的第二個(ge) 家。”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華大街道屏山社區老人食堂裏,86歲的陳文泰正在吃午餐,餐盤裏葷素搭配,品類豐(feng) 富。

  這間占地800平方米的老人食堂,窗明幾淨,利用原有公用空間改造而來,可以同時容納72人就餐。去年初開放以來,陳文泰和老伴每天都來這吃午餐。“一天最多有80多位社區老人來就餐。針對老年人需求,我們(men) 安排了多種口味清淡的菜品和無糖菜品。”屏山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陳明鳳說。

  午餐時間結束,收拾停當,幾張餐桌拚接,食堂變身“學堂”,社區工作人員開始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平時,“學堂”還有手工課以及反詐騙、用電安全等多種課程。

  臨(lin) 近晚餐,家住屏山社區的76歲老人張碧卿有點乏困,不想出門就餐了。點開手機端“e福州”程序,選擇“養(yang) 老服務”,擦身、剪指甲、房屋打掃、助餐等服務一目了然。張碧卿點擊“助餐”,選擇補貼券支付……很快,葷素搭配的盒飯送到,還冒著熱氣。“確實方便,我經常在上麵使用助餐、打掃等服務。”張碧卿說。

  去年入選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屏山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占社區總人口的24%以上,是福州市典型的老年社區。“我們(men) 主動對接提供餐、醫、養(yang) 、康等‘六助一護’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多樣化的需求,引導老年人在社區參與(yu) 各類事務,實現老有所為(wei) 、老有所樂(le) 。”華大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陳真平說。

  為(wei) 豐(feng) 富社區老年群體(ti) 的精神文化生活,2020年,西塘街社區成立“老來俏”藝術團。藝術團現有成員30人,平均年齡65歲,定期舉(ju) 辦表演活動,吸引大批老人和年輕人觀賞。周曼紅介紹,在街道的支持下,社區每年投入3萬(wan) 到5萬(wan) 元支持隊伍建設。

  “社區實施‘點亮微心願’愛心項目,將愛心資源下沉到服務對象個(ge) 人及家庭。”葉笑益說,一些“空巢”老人碰到日常生活難題,社區黨(dang) 支部發揮黨(dang) 員先鋒示範作用,帶動社區愛心人士、社會(hui) 組織、愛心單位等參與(yu) 幫助解決(jue) 。

  生活環境更安心

  推進老舊社區改造,讓老年人的生活環境更安全、更舒適

  “現在重修了路麵,人車分流,路邊設置了醒目的標識,在社區遛彎踏實多了。”家住北京市海澱區燕園街道承澤園社區的75歲居民張大媽說。

  承澤園社區屬於(yu) 老舊小區,60歲以上的老人有594人,占比近50%,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老人200人。小區適老化改造之前,道路人車混行,設施落後陳舊,尤其是道路上鋪設的方磚,很多已經碎裂,坑坑窪窪,輪椅通行存在側(ce) 翻風險。

  2016年,燕園街道在承澤園社區啟動適老化改造工程,先後完成人車分流的紅色瀝青人行步道鋪設、健身器材統一更換等工作,還在進出街心花園等居民必經小路的兩(liang) 側(ce) 安裝了扶手。“隻要是稍微帶點坡兒(er) 的路旁都有扶手,走路時可以扶著,避免摔跤。平時還能扶著它抻抻腰、壓壓腿。”張大媽邊說邊做起了示範。

  適老化改造完成後,承澤園社區生活環境明顯改善,養(yang) 老服務能力也得到了提升,2022年成功入選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燕園街道以此為(wei) 契機,著力圍繞解決(jue) 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難事、煩心事,推進老舊社區改造工作,為(wei) 老年人帶來更安全、更舒適、更健康、更有人情味的生活環境,不斷提升為(wei) 老服務能力和水平。”燕園街道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

  在西塘街社區,以老舊小區提質改造項目建設為(wei) 契機,推進房屋立麵改造、屋麵修複、院牆拆圍透綠,小區環境有了很大提升。針對社區老年人多的特點,在改造過程中向適老化傾(qing) 斜,設置休息椅21處、健身器材16台(套),增加老年人便民服務點、晨晚練場所7處,建設健康步道3400米。

  “新修了小公園,我們(men) 有了鍛煉和休息的地方,很方便。”吃完晚飯,大黃村村民王光芝來到家門口不遠處的小公園散步。小公園幹淨整潔,亭台樓閣橫跨在蜿蜒的河麵上,路麵平坦,綠樹叢(cong) 叢(cong) ,還有健身器材和步行廊道……

  大黃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前明介紹,為(wei) 更好服務村裏的老年人,大黃村利用村中閑置空地建設了多處小公園,配備了專(zhuan) 門的健身器材,方便老人散步、鍛煉。如今,當地不少老年人都養(yang) 成了到公園散步的習(xi) 慣。(人民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