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一批海洋衛星融合產品實現自主可控

發布時間:2023-03-25 16:03:00來源: 光明日報

  本報北京3月24日電(記者楊舒)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於(yu) 23日在京發布一批自主研發的海洋衛星應用新產(chan) 品,具體(ti) 包括海麵高度、海表溫度和海麵風場融合產(chan) 品。以上產(chan) 品基於(yu) 我國海洋衛星的觀測數據,實現了對海麵高度、海表溫度和海麵風場數據分析技術的自主可控,擺脫對國外技術依賴,完成國產(chan) 化替代,將廣泛應用於(yu) 海洋環境預報、氣象預報、海上風能評估等領域。

  據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海麵高度、海表溫度和海麵風場是基礎性的海洋動力環境要素,其監測數據可用於(yu) 災害性海況預警預報和全天候監測台風、海冰等海洋災害,也是研究海洋地球生化過程、海洋碳循環的關(guan) 鍵,是海洋環境預報、氣候研究等工作的重要基礎。然而,由於(yu) 技術限製,過去數十年來,在這一領域,我國主要依靠購買(mai) 國外同類衛星監測數據產(chan) 品或下載公開發布的低分辨率數據,在數據的可控和可信性方麵存在不足。

  因此,在海麵高度領域,近年來,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基於(yu) 我國自主海洋動力環境衛星星座的觀測數據,成功研製出全球1/4°分辨率、重點區域1/8°分辨率的海麵高度融合產(chan) 品。該自主海洋衛星海麵高度融合技術的突破和融合產(chan) 品的業(ye) 務化生產(chan) ,使我國成為(wei) 國際上少數幾個(ge) 掌握了多源測高衛星海麵高度融合能力的國家,成果總體(ti) 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海麵風場方麵,基於(yu) 我國多源海洋動力衛星的海麵風場觀測數據,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研製了高質量、時間間隔6小時、空間分辨率25km的全球海麵風場融合產(chan) 品。該產(chan) 品對改善目前區域高分辨率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中海麵氣壓、溫度、風場等參數的預報精度,減少災害性海況造成的損失等具有顯著意義(yi) 。

  在海麵溫度方麵,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利用我國自主的海洋一號C、D衛星的紅外海表溫度遙感數據和海洋二號B衛星的微波海表溫度觀測數據,從(cong) 海麵溫度日變化建模出發,成功研製了空間分辨率5km、每天兩(liang) 次的海麵溫度融合產(chan) 品。該產(chan) 品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我國海-氣相互作用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動力學和熱力學特征等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應用方麵具有重要的科學價(jia) 值。(光明日報)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