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95後的她讓“全網最冷門專業”甲骨文出圈

發布時間:2023-03-25 16:05:00來源: 成都商報

  “每個(ge) 漢字都有一段生命軌跡”

  95後的她讓“全網最冷門專(zhuan) 業(ye) ”甲骨文出圈

  近日,研究學習(xi) 甲骨文方向的95後女生李瑩,因發視頻吐槽專(zhuan) 業(ye) “冷門”意外走紅,不少網友在線催更,希望通過學習(xi) 甲骨文了解文字背後的故事。

  這個(ge) “全網最冷門專(zhuan) 業(ye) ”到底有多“冷”?晦澀難懂的甲骨文又是如何被解讀的?

  在視頻中,這名短發女孩用治愈的笑容,向大家講述著“三千年前的一場車禍”“甲骨文記錄下的千年愛情”等原本枯燥晦澀的甲骨文知識。

  最“冷門”專(zhuan) 業(ye) 引起關(guan) 注和討論

  今年2月,李瑩發布了一期主題為(wei) “甲骨文方向畢業(ye) 是種什麽(me) 體(ti) 驗”的短視頻,語氣詼諧幽默,引發關(guan) 注。

  視頻中,她向大家科普甲骨文的源頭、學甲骨文的用途,並講到“每個(ge) 漢字之所以成為(wei) 現在我們(men) 看到的樣子,背後都有一段屬於(yu) 它自己的生命軌跡”。

  視頻在網絡上廣泛傳(chuan) 播,這個(ge) 被吐槽最“冷門”的專(zhuan) 業(ye) 逐漸引起關(guan) 注和討論,李瑩滿是意外和驚喜:“從(cong) 來沒想到,會(hui) 有這麽(me) 多人對甲骨文感興(xing) 趣! 有很多家長和老師留言,希望通過學習(xi) 甲骨文了解中國文化。 ”

  過程很苦,但結果很酷

  今年27歲的李瑩,畢業(ye) 於(yu) 浙江師範大學。本科時,第一次接觸到文字學的她,就被甲骨文深深吸引,於(yu) 是,研究生期間便選擇了漢語言文字學古漢語專(zhuan) 業(ye) 甲骨文研究方向。

  “我那屆學古漢語專(zhuan) 業(ye) 的有4個(ge) 人,但隻有我一個(ge) 人學甲骨文。學校並未安排專(zhuan) 門的教室,我就和師兄師妹在導師家中學習(xi) 。”李瑩在發布的視頻中透露,導師今年就要退休,如果學校一直招不到研究甲骨文的老師,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方向隻能暫停。“我的研究方向是真的很‘冷門’。”

  研究生畢業(ye) 後,李瑩幾乎找不到和甲骨文相關(guan) 的工作,於(yu) 是決(jue) 定開設視頻賬號,成了一位知識分享博主。

  找選題、寫(xie) 腳本,李瑩在家裏搭建起簡單的拍攝場地。一次,她和朋友聊天時聊到自己的專(zhuan) 業(ye) 和方向,她才意識到,原來對甲骨文感興(xing) 趣的人有很多。

  隨著視頻的不斷走紅,李瑩也逐漸找到了職業(ye) 方向:用另一種方式傳(chuan) 播自己熱愛的文字。“這個(ge) 時代需要有更多的人了解甲骨文,了解中華文明的起源,我想用這種方式傳(chuan) 承古文化。”

  為(wei) 了挖掘甲骨文所蘊含的樂(le) 趣,李瑩會(hui) 特意去找背後有故事的“字”,再結合網絡熱點把科普做得妙趣橫生。她認為(wei) ,趣味性和專(zhuan) 業(ye) 性正是視頻製作的核心。

  之後,李瑩陸續發布多期內(nei) 容:“商朝人一次狩獵上百頭的秘訣”“在草叢(cong) 裏看日落,順便造了個(ge) 字”“甲骨文的情書(shu) 什麽(me) 樣”……

  李瑩坦言,“釋字”就像警察破案一樣,首先要讀懂甲骨文,查閱各類古籍,以紮實的理論作基礎,之後尋找各類線索進行串聯。“最難的一步就是將各種線索組織在一起論證。過程很苦,但結果很酷!”

  “冷”專(zhuan) 業(ye) 要如何“熱”起來?

  “小小的辦公室堆滿了書(shu) ”“一個(ge) 人,一間屋子,一輩子”“99%的無用功換來1%的突破”……在李瑩眼中,甲骨文學者正是這樣做著研究。每一個(ge) 字被破譯的背後,都有著不為(wei) 人知的孤獨與(yu) 堅持。

  其實,為(wei) “冷”專(zhuan) 業(ye) 秉持著“熱”心態,不斷傳(chuan) 承努力的,遠不止李瑩一人。

  學習(xi) 文物“冷門專(zhuan) 業(ye) ”的秦月語,耗時半年臨(lin) 摹2.1米高的敦煌莫高窟159窟《普賢變》走紅網絡。她說,希望繼續利用新媒體(ti) 讓傳(chuan) 統之美煥發生命力。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通過聚焦文化遺產(chan) 保護和傳(chuan) 承,關(guan) 注文物背後的故事。

  隨著新技術、新平台的不斷發展,古文化被逐漸賦予嶄新的活力。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研究人員正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更多人看到“冷”專(zhuan) 業(ye) 背後的“熱”魅力和真價(jia) 值。

  據央視新聞

  對/ 話/ 李/ 瑩

  研究文字最初的起源

  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浪漫

  3月24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與(yu) 博主“李右溪”進行了對話。她本名李瑩。她說自己因為(wei) 興(xing) 趣選擇了這個(ge) 冷門的研究方向,當時沒有太考慮就業(ye) 的問題,“不過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能把興(xing) 趣做成工作。”對她來說,研究甲骨文是一件浪漫的事情,製作科普甲骨文視頻也是一件很有意義(yi) 的事情,能將其作為(wei) 一個(ge) 橋梁,把自己熱愛的知識傳(chuan) 遞給更多人。

  興(xing) 趣與(yu) “麵包”相衝(chong) 突 如何自洽?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研究生時為(wei) 什麽(me) 選擇甲骨文這個(ge) 方向?當時有沒有考慮到就業(ye) 的問題?

  李瑩:其實就是因為(wei) 興(xing) 趣,剛進大學就有讀研、做研究的打算,第一次接觸文字學,是聽老師講每個(ge) 漢字的演變、曆史。當時教古代漢語課的殷曉傑老師講得非常有趣,受到他的影響,我在考研時就追隨了內(nei) 心,報考了文字學。後來又選擇了甲骨文方向,沒有太考慮就業(ye) 的問題。我的同學有些去當語文老師,有些去報社工作,也有去考公的,或者繼續讀博。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在“冷門專(zhuan) 業(ye) ”上課的日常是怎樣的?

  李瑩:因為(wei) 人少,沒有開班,一般我和師妹們(men) 一起,每周去陳年福導師家裏上一次課,下午就在老師家裏,坐在他家沙發上喝著他泡的茶上課。大部分時間是自學,看導師推薦的書(shu) 籍,每周和同門一起去老師家交流、報告、研討,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還挺特別的。可能和其他專(zhuan) 業(ye) 的同學相比,我們(men) 沒有那麽(me) 多競爭(zheng) 壓力,就隻有一些學業(ye) 壓力、發論文的壓力。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畢業(ye) 以來有過怎樣的經曆?

  李瑩:畢業(ye) 之後,我發現沒有對口工作,有一瞬間會(hui) 覺得,好像我讀研就是混了個(ge) 學曆,學的東(dong) 西好像對就業(ye) 沒有什麽(me) 用處,有一段時間有過這樣的懷疑,但後來就調整過來了。

  我本來是想著,還是把興(xing) 趣當作業(ye) 餘(yu) 的時候用來忘記工作、陶冶情操的途徑,不過可能是運氣,畢業(ye) 之後從(cong) 事了新媒體(ti) 相關(guan) 的工作。有進互聯網大廠實習(xi) 過一段時間,畢業(ye) 以後也一直從(cong) 事這個(ge) 行業(ye) ,在一家MCN公司上班,做一些寫(xie) 稿、打磨文字的工作,後來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反正都是寫(xie) 稿,比起給別人打工,為(wei) 什麽(me) 不自己做內(nei) 容呢?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為(wei) 什麽(me) 想到要做甲骨文相關(guan) 的視頻呢?

  李瑩:其實最開始在平台上發布視頻,是抱著一些想要創收的想法,我做了一個(ge) 類似書(shu) 評的視頻,發布之後小火了一下,這給了我很多鼓勵。我又想到,是不是也可以在一些平台上麵講一講甲骨文相關(guan) 的事兒(er) ,我周圍的同學對這個(ge) 也都很好奇的,我就試著發了一下。

  發了第一條關(guan) 於(yu) 甲骨文視頻之後,突然關(guan) 注度特別高,我發現很多人對這個(ge) 感興(xing) 趣,可能大家的熱情激起了我的一點責任感吧。其實,除了研究者以外,普通人對甲骨文的了解真的很少,即使感興(xing) 趣也很難入門,缺少一個(ge) 橋梁去把知識傳(chuan) 遞給大家。

  我覺得做視頻是一個(ge) 很好的科普甲骨文的契機,因為(wei) 我導師之前也一直想做甲骨文相關(guan) 的科普,讀研期間我們(men) 也做過公眾(zhong) 號,但是沒有做起來。我導師也很支持我,他刷到我的視頻,跟我說希望我能堅持,也可以幫我審稿。

  我離開學校快兩(liang) 年了,最近做視頻,查閱大量資料,好像又回到了研究生時期的日子,雖然一些記憶性的知識有所淡忘,但研究方式是始終記得的。

  發布關(guan) 於(yu) 甲骨文的視頻也一個(ge) 多月了,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把自己的興(xing) 趣做成了工作,還能有一些創收。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製作視頻的流程是怎樣的?有遇到困難嗎?

  李瑩:我負責寫(xie) 稿子、出鏡,我的小夥(huo) 伴就拍攝、剪輯。主要的難點,一方麵是選題,如何找到幹貨內(nei) 容,現在釋出來的字有一千多個(ge) ,但不是每一個(ge) 字背後都有生動有趣的故事,我就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去尋找一個(ge) 合適的題材,如何找一個(ge) 有趣的切入點去講字。

  另外還要考慮如何講得通俗易懂,吸引到大家。第一次做視頻的時候,小夥(huo) 伴看了我的稿子就說,太專(zhuan) 業(ye) 了,看不懂,然後我們(men) 就一起改了好幾個(ge) 小時的稿子,盡量能讓普通大眾(zhong) 都聽得懂。結合我之前的工作經驗,我會(hui) 特別注意在標題、開頭部分仔細打磨,去提升視頻的吸引力。

  “我現在還不算研究者,隻是推廣者,爭(zheng) 取將來能變成研究者”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一個(ge) 人,一間屋子,三十年”,這是一種怎樣的信念?

  李瑩:我導師就是這樣子,我真的很佩服他。其實我覺得做學術研究需要1%的希望,如果你覺得有那1%的希望的話,你可能就會(hui) 願意付出99%的時間,需要你能看到一點點出路,你才願意一直往前走,能夠每天鑽研那一件事。但做學術,大多數時候是看不到那1%的,我在研究生期間就有過一段迷茫期,我就會(hui) 覺得,我根本不可能做出什麽(me) 研究成果,那段時間會(hui) 沒辦法堅持。

  不過打好基礎,過了那段瓶頸期之後,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正反饋,你就會(hui) 發現做出成果沒有這麽(me) 難,“一個(ge) 人,一間屋子,三十年”的信念也越來越強。如果我讀上博了,我可能也會(hui) 願意去這麽(me) 做吧。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甲骨文這麽(me) 古老的文字,研究的意義(yi) 是什麽(me) ?

  李瑩:漢字本身,它就是很有意義(yi) 的,尤其是甲骨文,它是最古老的漢字,研究甲骨文可以了解我們(men) 中華文明的源頭,並且研究曆史的人也要依賴於(yu) 文字,我們(men) 研究甲骨文文字,他們(men) 才能進一步去研究殷商時期的曆史文化,卜辭上的一些記載,對於(yu) 我們(men) 去了解商朝的起源是很有意義(yi) 的。

  其實國家對甲骨文也越來越重視了,甲骨文已經走進了很多中小學,早讀的時候會(hui) 讀到甲骨文、課本裏有甲骨文的專(zhuan) 題,往大了說,研究甲骨文能更充實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那對我個(ge) 人而言,研究一門自己真正喜歡的學問,讓我更沉得下心,不會(hui) 浮躁,本身就是很有意義(yi) 很浪漫的一件事。我現在還不算研究者,隻是推廣者,爭(zheng) 取將來能變成研究者。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李毅達 藍婧 實習(xi) 生 陳鶴婷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